张骞再度出西域:凿空之举

媛姐爱历史啊 2025-02-21 16:34:36

第五十七章 《 秦 汉 史 》

[玫瑰][玫瑰][玫瑰]历史其实很搞笑!今天的文章将带你轻松涨知识。如果觉得我这个历史小编有趣,别忘了点赞点关注哦,咱们一起探讨那些“古人”的奇葩事!快来围观吧![比心]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正摩拳擦掌,准备对匈奴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漠北之战。然而,在这场大战前夕,一个熟悉西域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汉武帝的视野中——他就是曾经出使过西域的张骞。张骞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联络与匈奴有矛盾的乌孙国,共同抵抗匈奴,从而“断匈奴右臂”。这个计划听起来像丆是古代版的“联盟战略游戏”,但张骞的西域冒险却远不止于此。

张骞的第二次西域之行:带着“金帛货物”的豪华使团

张骞的第二次西域之行,可以说是“豪华版”的探险之旅。他带着300人众,金帛货物“数千巨万”,牛羊万头,浩浩荡荡地向西域进发。与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艰难险阻不同,这次他顺利到达了目的地——乌孙国。乌孙国位于伊犁河流域,拥有六十三万人口,是西域的一个强国。它已经开始挑战匈奴的权威,“不肯朝会匈奴”。如果能够成功联络乌孙,不仅可以牵制匈奴,还能让西域各国望风归附汉朝。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当张骞带着丰厚的见面礼到达乌孙后,发现乌孙王室内部正为争夺王位闹得不可开交。老乌孙王昆莫、次子和长孙三派之间各领万余骑军队,明争暗斗。自家灶台还没烧热,哪顾得上理会遥远东边的汉朝?张骞的“断匈奴右臂”计划,一开始就遇到了阻碍。

和亲计划:汉朝的“美人计”

面对乌孙王室的内部纷争,张骞并没有放弃。他提出了第二个诱人的计划:和亲。如果乌孙愿意与汉朝共同抗击匈奴,汉朝将把公主嫁过来,与乌孙结为兄弟。这个计划听起来像是古代版的“政治联姻”,但乌孙王仍然没有点头。张骞的“断匈奴右臂”计划再次泡汤。

然而,这次西域之行却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张骞在游说乌孙的同时,还派遣副使持节到达更远的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于阗等国建立联系。他们最远到达了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等地。中国使者还参加了安息国王专门组织的两万人欢迎仪式,场面堪比古代版的“国际峰会”。

意外的收获:西域都护府与“丝绸之路”

尽管张骞的“断匈奴右臂”计划未能实现,但他的西域之行却为汉朝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张骞回国后,带回了乌孙王献上的数十匹宝马,还有几十个乌孙王派出的使者。这些使者将汉王朝的信息带回西域,正式打开了西域各国与汉朝沟通交流的大门。

其次,张骞的副使们陆续归来,同时带回了这些国家派来的使臣。正如《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的那样,“大夏之属者颇与其人俱来”。这时,张骞已经在回国后的第二年去世了,很可惜没有能够看到“使者相望于道”的盛况。

公元前60年,匈奴对西域的控制最终瓦解,汉宣帝更是建立西域都护府,来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理。这是汉朝在西域地区正式设置行政机构的开端,标志着汉朝与西域正式建立关系。

此外,张骞的西域之行还打通了“丝绸之路”。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连接中亚、西亚,一条横贯东西的文化交流通道打通了。这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它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还推动了文化、宗教和技术的交流。

结论:张骞的“凿空”之举

张骞前后两次历经艰辛出使西域,开辟了西汉王朝同西域各国的往来通道,史称“凿空”之举。尤其是第二次出使西域,更是打通了西汉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尽管他的“断匈奴右臂”计划未能实现,但他的西域冒险却为汉朝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汉朝在西域的基础。

今天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分享与倾听!愿您在字里行间找到灵感,期待下次再见![玫瑰][玫瑰][玫瑰]

​​​​​​​​​​​​​

0 阅读:16
媛姐爱历史啊

媛姐爱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