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向战士跪下,求战士向敌人投降,被视为英雄

人文之光啥 2024-08-02 00:49:37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话:留得青山在。毕竟保全自我才能翻盘。有勇有谋才叫勇敢,其他的都可以视为蛮干。王树声大将其实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王树声是开国大将之一。

1、逃亡之旅

十年内战初期,王树声就参加了红军,并在1932年的时候,参与创办了川陕根据地。

1933年,老蒋出动38个团进攻川陕苏区。面对来势汹汹、装备强于红军的敌军,王树声带着2团的兵力抵御,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王树声的军事才能也由此崭露头角,引起了上级的重视。

不过,王树声也有败绩。不过他的败绩更多是大环境的缘故 。当时是1937年年初,西路军在甘肃境内遭到马家军的袭击。当时我军孤军深入,且弹药不足,没有重武器,反倒是马步芳的部队,有大量的骑兵武装,而且弹药补给都要强于西路军。所以尽管西路军将士平时抵抗,但还是不能挽回被动局面。

终于到了1937年的3月,西路军在敌人的打击之下,队伍被打散。王树声只能带着一支小部队寻找返回陕北的道路。当时王树声身边只有二十多人。曾经四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如今身边只剩下这么点人,王树声内心无疑很悲愤。

但是马步芳他们无疑不打算放过红军。所以马步芳派了不少军队搜索落单的红军,并将其杀戮,新版《亮剑》其实就有相关的描述。

王树声很清楚自己面对的局面,所以白天王树声带着手下人躲在树林里,利用夜间走路——因为马步芳的骑兵通过登高望远,可以在一览无余的戈壁滩上找到红军的行踪,然后杀戮红军,所以躲在树林里,可以避开马步芳骑兵的视线。

不过即便这样,马步芳的骑兵还是能根据雪地上的脚印,找到王树声等人的行踪,并加以追杀,就这样,在敌人的追击下,王树声的部队不断减员。而战士们因为减员,士气也不断沮丧。

作为军事主官的王树声只能不断鼓励战士们要乐观。就这样王树声带着战士继续艰难行军,等到王树声带着队伍走到一个山洼的时候,王树声身边只剩下八个士兵了。此时队伍已经处于人困马乏、饥寒交迫的状态。

2、王树声遭遇打劫

就在这时候,王树声看到远处有个牧民的帐篷。于是王树声带着战士们向牧民那里购买了一些吃食来补充体力。王树声给了老乡一个金戒指作为餐费。毕竟红军有纪律,不能白拿群众一针一线。

不曾想,牧民有了坏心思:牧民认为红军的长官这么阔绰,吃点东西就给一个金戒指,那说明身上金银细软不少,于是牧民暗中派人联系附近的武装骆驼队,打算“干一笔大生意”。

而王树声等人因为连日困乏,所以在牧民的帐篷里,不自觉处于懈怠状态。甚至有的战士坐着就睡着了。

因此,当王树声发现帐篷外出现异常的时候,已经被武装骆驼队包围了。

王树声的部下掏出手枪,打算和武装骆驼队交火,但是王树声很快冷静下来:斗争不是蛮干。现在牺牲,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王树声看出来,帐篷外的不是马步芳的部队,而是民间武装,如果是盗匪,那么就是求财。毕竟盗匪和红军是没有过节的。如果自己带着八个战士和武装骆驼类交火,全军覆没是肯定的。但是如果满足武装骆驼队的要求,没准还可以保全实力。

于是就在王树声的部下打算开枪的时候,被王树声拦了下来。

王树声的部下杜义德以为王树声要投降,于是表示不当俘虏。其他几个战士也有了视死如归的态度:毕竟大仗都打完了,都是九死一生出来的人,早就看破生死了。

而武装骆驼队的人也不断喊话,要求红军投降,否则就对红军开火了。王树声的部下也做好了最后一战的准备。王树声无奈只好扑通一下给战士跪下了。

昔日一个铁骨铮铮的好汉,如今给战士们跪下,战士们居然有些慌乱了,他们急忙扶起王树声:副总指挥,我们不能当俘虏啊!

王树声见战士们愿意听自己的道理了,于是跟战士们表示:外边的人不是马步芳的匪兵,而是土匪。他们不外乎求财,我们把值钱的东西给他们,是可以保全自己继续为斗争事业做贡献的。毕竟,陕北需要西路军的人回去,把情况汇报上去,并且,将来西路军的血债,还需要我们来报,我们不能在这里白白折损在这群土匪手里。在这里牺牲不值得。

在战士们的同意之下,王树声于是和武装骆驼队谈判。

武装骆驼队其实也不愿意介入我方和老蒋的纷争中,所以在搜刮了王树声等人身上的钱财和枪支以后,还留给王树声他们一些干粮,武装骆驼队的头目表示:红军长官,我们从事这个行当,也是为了谋生。所以,看你们也不容易,才给你们留下一些干粮。

武装骆驼队的人走了以后,王树声也带着余下的战士,通过乞讨,历经艰险返回了陕北。

1 阅读:6

人文之光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