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毛主席决定对八大军区的司令员进行调动,可韩先楚将军对这次调动极为不满。毛主席则亲自接见了他,问道:你觉得我的牙要补吗?毛主席对军队的重视,贯穿了他整个革命生涯。从土地革命到延安时代,毛主席曾多次强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些话语不仅仅是口号,而是他治国理政的核心原则之一。然而,军队内部的问题,也时常困扰着毛主席。直到1973年,年迈的毛主席依然对军队放心不下。一天,毛主席在中南海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边走边叹气。毛主席神色严肃地对汪东兴说:“军队内部存在派系和不纯的现象,有人闹乱子,必须采取措施。” 毛主席了解必须加强对军队的统一领导,把军队归拢到中央手里。12月12日,毛主席叫来政治局的领导开紧急会议。会议室里,毛主席的声音铿锵有力:“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会出现消极因素,需要调动。司令员与政治委员的作用不平衡,必须调整!”“政治局要议政,军委要议军!” 毛主席重重拍了拍桌子,语气不容置喙。随后的几个小时,他详细阐述了中央的决策——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除了新疆、成都和昆明地区的司令,因为刚上任而不方便转移,其余的八个军区的司令,都被下达了换岗的调令。毛主席下令所有军区司令在10日内就职,并且身边只允许跟带10名以内的工作人员。这个命令发布后,军队顿时炸开锅,很多人都对此感到不满。12月20日,中央决定召开了关于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会议。中南海小礼堂客厅里,聚集了43位中央政治局成员和老帅们。在会议接近尾声时,毛主席亲自出面和大家对话。毛主席与每一位将军亲切交谈,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央的关怀与期望。几番谈话下来,将军们也体会到了这次调动对国家的意义,纷纷表态支持毛主席的提议。只是仍有几位将军对此感到不解,其中韩先楚将军的不满尤甚。早在1950年,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中,韩先楚率领部队越过波涛汹涌的海峡,直插敌军腹地。此役之后,韩先楚的名字成为国军口中避之不及的存在。 老蒋的残部在东南沿海蠢蠢欲动,但每当听闻韩先楚三个字,他们的胆气便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般,迅速萎靡。中央也意识到,韩先楚对老蒋部队的威慑力,任命他为福州军区总司令。自此以后的16年里,韩先楚镇守福州,成为东南地区最坚强的后盾。而韩先楚把也所有的心血倾注于福州,福州已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就在韩先楚为调令心情郁闷的时候,毛主席把他叫到书房,亲自接见了他。一见面,韩先楚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韩先楚同志,我最近这牙有点问题,人家大夫说需要补一下,你觉得该不该补呢?”韩先楚一愣,瞬间明白了毛主席的暗示。新中国就像一口大牙,需要时不时地进行调整和补强。毛主席说的“补牙”,实际上是指八大军区司令员的调动。此时国际局势紧张,国内需要时刻为战争做好准备。八大军区对调,不仅能让领导熟悉更多部队,还可以灵活应对兵力调遣,同时在军内形成新的竞争,进行战略调整。当谈到要离开待了好几年的福州军区,韩先楚虽然心中不舍,却毫无怨言。他向毛主席保证,不会辜负他和中央的期望。见韩先楚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毛主席继而体贴地问:“你看,我今年已经八十了,要不我去福建卖年糕怎么样?南京、长沙这些地方都太热了。”韩先楚也笑着回应道:“那当然是去个凉快的地方啦。”毛主席推荐他去沈阳,可最后韩先楚还是听从中央指示,去了兰州军区。到了兰州军区,韩先楚依然为军队尽心尽力。1980年,韩先楚因病卸任,离开了自己奋斗一生的军队。参考文献:马宁《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纪实》
1973年韩先楚对八大军区调动不满,毛主席:你觉得我的牙要补吗?
文史风云
2024-07-14 23:30:13
1
阅读: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