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小匡》中曰过:“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虽然曰是“士农工商”都是国家柱石,但历朝历代士大夫占顶尖少数这是毋庸置疑的,农、工、商这三者当中,农民几乎一直都是人数占比最大,日子过得也最穷困的群体。
为啥生活条件不如工和商的农能够排在前边?封建统治者对农民“偏爱”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是千古第一“帝王术”《商君书》全解读的第三篇“农战第三”。
由于“农战第三”这一章太长,所以只能分为上下两篇来翻译解读,本篇为上篇。
《商君书》是封建统治者们的“禁书”,同时也是一部凝聚古人智慧(虽然不太正向),让人格局大开,理解很多历史现象的奇书。
农战第三(上)
君主激励老百姓的常规操作,就是给官职和爵位。
可国家要变强,关键还得靠农业和军事。
但现在的人想拿官爵,不靠种地也不靠打仗,全靠耍嘴皮子、说空话,这不是让老百姓都学懒了吗?老百姓都学懒了,国家统治就软趴趴的,国力自然就弱爆了。
会治理国家的君主就不一样,教化民众那是一把好手,让大家一门心思搞农战来挣官爵。
不老实种地打仗,就别想有官做、有爵位拿。国家不搞那些诗书文化一类虚头巴脑的东西,老百姓就老实本分,也不会瞎折腾去学习。
大家一看,赏禄都是从农战这儿来的,就都愿意好好种地、好好打仗,也不会私底下琢磨诗书文化一类的歪门邪道,国家力量就越来越强,想不强大都难。
可现在呢,国内的人都在说:“不种地不打仗,官爵照样能到手。”
结果那些有点本事的豪杰之士,都跑去学《诗》《书》,攀附国外的势力,厉害点的弄个高位,差点的也能混个小官当当;普通老百姓就跑去经商、搞手工业,就为了避开种地和打仗。这要是都成风气了,国家可就悬了。国君还拿这两种行为来教育民众,那国家实力不削弱才怪。
会治国的君主,就算粮仓满了,也不放松农业;土地广、人口多,也不让那些空话、废话到处传,这样老百姓就专心农战。专心农战,官爵就不能靠耍嘴皮子拿到,奸猾的人就没机会冒头,君主也不会被忽悠。
但现在国内的人,还有那些有官爵的,看到朝廷里靠耍嘴皮子、诡辩就能当官拿爵,就觉得按正常法规根本拿不到。
所以上朝就讨好君主,回家就琢磨怎么满足自己私欲,在下面搞小动作。
他们这么做,就是为了爵禄和财利,对国家一点好处都没有。下面想升官的官员就说:“有钱就能当大官。不用钱贿赂上级,想升官就跟拿猫当诱饵钓老鼠似的,根本没门。要是靠实际政绩去求升迁,就像拉着断了的墨线想矫正弯木,更没指望。既然这两条路都走不通,那肯定得去搜刮老百姓,贿赂上级来升官啊。”
老百姓也说:“我拼命种地,先装满国家粮仓,剩下的才养活家人;还得给君主拼命打仗,保他尊贵、国家安定。结果现在国家粮仓空,国君没地位,家里还穷,还不如去弄个官当当。”亲戚朋友一合计,都不想种地打仗了。
豪杰们学《诗》《书》,攀附外国势力;普通人就经商、搞手工业,都逃避种地打仗。就这么个情况,国库粮食能不少?军队实力能不被削弱?
会治理国家的君主,任用官吏的法规很严格,不用那些太滑头的人;自己专心鼓励种地和打仗,老百姓也就不搞别的歪门邪道,国家力量就集中起来了。
国家力量集中就强大,要是光崇尚空谈,力量就被削弱。
比如说,有一千个搞只会种地和打仗的老百姓,里面出一个学《诗》《书》、搞脑力上位的,那这一千老百姓都不想好好种地打仗了。
有一百个种地打仗的老百姓,出一个搞手工业的发家的,这一百人也都不认真种地打仗了。
国家靠种地打仗才能安全,君主靠农战才能有地位。
老百姓不种地打仗,就是因为君主喜欢听那些虚头巴脑的话,不按法规选官。
按法规选官,国家政治就清明;专心农战,国家就富强。国家又富强,政治又清明,这就是称王天下的秘诀。说白了,称王天下没啥别的窍门,就是君主一心推广种地和打仗就完事儿了!
现在有些国君用人的方式,真的很让人迷惑。他们就喜欢根据所谓的才能和智慧来挑人,这可倒好,那些聪明的家伙就开始各种“表演”了。一个个跟会读心术似的,天天察言观色,就为了摸清君主喜欢啥、讨厌啥,处理政务的时候也一门心思迎合君主,主打一个“你开心就好”。
这么一来,国家选官根本不按规矩来,就像一盘散沙,整个乱套了。没有统一的法令,那些巧舌如簧的人更是肆无忌惮,简直就是“无法无天”的代言人。
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心里就开始琢磨了:“既然这样,那咱还玩儿命种啥地、打啥仗啊,赶紧找别的出路吧!”
于是乎,各种其他职业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民众从事的杂七杂八的营生越来越多,好好的土地都被撂荒了,这不是妥妥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嘛。
还有那《诗》《书》、礼制、音乐、为善、修身、仁爱、廉洁、善辩、聪慧这些东西,要是百姓都去学了那就芭比Q了。
君主根本没办法让这样的老百姓去玩命防守作战,国家要是用这十种玩意儿来治理,敌人一来,国土就像被割韭菜一样,一茬接着一茬被割削;敌人不来,国家也得穷得叮当响。
但要是国家没有这十种东西,嘿,敌人都不敢轻易来进犯,就算来了,也只有被赶跑的份儿。要是发兵去攻打别的国家,那肯定能大获全胜;要是按兵不动,国家也能闷声发大财,越来越富足。
那些注重耕战的国家,就像拿着“王炸”在出牌,靠着耕战的优势进攻,想不兴旺都难;可喜欢空谈的国家呢,就像拿着“烂牌”还瞎出,靠着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去进攻,不危险才怪。
所以说,那些能成为圣人和明主的人,他们可不是有啥超能力能随意摆弄万物,而是掌握了万事万物的规律和要领,就像找到了游戏的“通关秘籍”。他们治理国家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抓住关键,辨明要领,这才是真正的“王者之道”啊!
解析:
众所众知,春秋时期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知识爆炸”的时期。
我们耳熟能详的孔子、苏格拉底、释迦牟尼等先贤,都是大约在那个时代出世的,所以有人把这个时代称之为“轴心时代”。
这个时代的先贤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收徒弟,传播自己对世界的看法,让人们注重思想。
但大家从这半篇“农战”当中不难发现,商鞅的思想跟先贤们恰好相反;他认为让民众的有自己的思想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民众一旦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会吃不了苦,贪生怕死。
在他的理论当中,最好的民众就是无知而愚昧,除了种地和打仗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民众。
虽然已经过去了千年的岁月,这些理论读起来仍然让人后背发凉!更让人觉得心寒的是,这些理论在战国时期已经得到了实践,而且最终还获得了成功……
一想到这里,心里千言万语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
今天就先这样吧!“农战”太长了,为了避免大家看的太累,就分上下两篇来写吧!毕竟这种书不是爽文,看起来太费脑子。
快过年了,祝大家新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