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马化腾曾在内部痛批:
所有的买量都是坑,不相信买量的故事。
不过,广州游戏巨头三七互娱,似乎越陷越深。
没错,一季度,业绩翻车了。利润增速,已经连续5年下跌。
想摆脱对“买量模式”的依赖,却困难重重。
图源自官网
近期,三七互娱召开业绩发布会,针对去年业绩下滑、游戏行业的前景逐一回应。
投资者还问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董事长的立案调查,有结果了吗?
答案是,尚未收到证监会就立案调查事项的结论性意见或决定。此前因涉嫌信披违规,三七互娱的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双双被立案调查,已经过去数10月,三七互娱管理层是否有暗箱操作?
业绩接连不振,三七互娱却反常加大分红次数,破天荒做出“一年四次分红”的决定,成了A股首家。
这是往老板口袋装钱,还是造福投资者?
9年花了488亿买量
三七互娱“买量模式”,让它越陷越深。
早年,游戏企业发家,大多通过买量模式达到用户激增。
最常见的是,在社交媒体、平台网站、搜索引擎、app内打广告,引导用户下载游戏应用。
三七互娱也不例外,甚至在业内是出了名的,喜欢砸重金买量。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根据最新的年报显示,去年,三七互娱花在互联网流量上的费用,就高达84.66亿,买量费用继续攀升。
三七互娱是2011年成立的游戏公司,总部设在广州,次年便打开海外市场。
游戏利润很高,一款游戏跑出量之后,根本不愁流水。
当年,三七互娱推出首款自研游戏产品《大天使之剑》,上线60天总流水超过了3.2亿元!
但为了能快速赚钱,自2015整体实现上市以来,三七互娱在买量上花的人民币,大到惊人。
猫崽发现,2019年之后,三七互娱的买量费用直接上了一个大台阶。
2015年至2023年,累计买量费用达到487.89亿元。
488亿元是什么概念?
假设是面值100元的人民币,4.88亿张人民币,可以叠高54千米。
实际上,三七互娱这几年的买量费用都维持在80-87亿的体量,可以明显看到企业有意识在节制买量。
可是,三七互娱每年买量费用占收入的比重,都达到了50%甚至过半。
9年下来,三七互娱营业收入累计突破1000亿,但买量费用花了488亿。
买量费用是净利润的2-3倍,净利润被大幅吞噬。
买量模式有明显的弊端:
其一,容易造就前期繁荣的错觉,实际客户粘性不强,用户活跃度不高,付费效果一般。
其二,买量停不下来,要一直买,成本高昂,不买则业绩下滑或停滞不前。
说得更直白点,花了大钱但未必能办成大事。
业绩下滑
大举分红
今年一季度,三七互娱的业绩,绷不住了。
营收47.5亿,归母净利润6.16亿,收入增长26%,但利润下滑超20%。
增收不增利,说明大手大脚花了很多钱。
三七互娱解释了原因:
1.去年下半年上线多款新游戏,加大流量投放,使今年Q1销售费用大增;
2.去年Q1主要运营成熟期游戏,销售费用增幅不大,投放有季节性差异。
无非就是买量。
但就是这种靠买量维持的业绩,曾备受腾讯马化腾的唾弃。
2022年,腾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谷期,马化腾在年底的大会上痛批:
所有的买量都是坑,不相信买量的故事,腾讯以后不做买量的事情。
但三七互娱,却越陷越深。
去年,三七互娱的营业收入几乎“原地踏步”,收入165.5亿,但是净利润已经撑不住。
2019年以来,三七互娱的净利润增速就连续4年下滑。
去年,三七互娱的净利润跌至负增长,同比减少10%。
但不可否认,游戏行业的毛利率很高,钱相对来说还是很容易赚。
去年,三七互娱的毛利率接近80%,有小幅下滑。
也就是100元营收,成本只有20元,剩下80块都是毛利润。
目前,三七互娱储备的自研或代理手游超40款,包括代号斗罗MMO、时光杂货店、赘婿等。
业绩不振,但三七互娱董事长却反常提议:一年要分红四次,每个季度分红一次,今年一季度每10股分2.1元。
而2023年的分红方案是每10股派3.7元,二者加起来是每10股派5.8元。
上市公司愿意大手笔分红,多次分红,当然是好事。
不过,董事长作为公司最大持股方,创始人之一的李卫伟,持有三七互娱3.23亿股。
简单算,最近这两次分红方案,身为董事长的李卫伟累计可以拿到1.87亿的分红!
而另外2位创始人兼副董事长的曾开天、胡宇航可分到1.43亿、1.17亿。
三七互娱截至2024年Q1末的股东情况
开心啊……年薪八百万、九百万,还能拿到过亿的分红,羡慕呀~
如今,三七互娱早已不是800亿游戏巨头了。
股价经历一年的回调后,三七互娱的市值缩水只剩379亿。
你怎么看广州这家游戏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