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成功的一条妙计,诸葛亮用来绝处逢生,赵云却用来绝地反杀

图说三国 2018-10-11 20:43:03

(图说三国·历史故事·第17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

熟读《三国演义》,我们不得不承认,诸葛亮果然是一个足智多谋之辈,他不仅能够料事如神,还能应付很多突发状况,化险为夷,甚至反捉弄对手一把。例如,他病逝五丈原之后,蜀汉陷入了巨大的危机,毕竟对面是他的老对手司马懿,智计不逊色他多少,而蜀汉除了诸葛亮自己之外,根本没人能够与其抗衡。可是诸葛亮却在临终之前,留下一条妙计,即让人雕刻了自己的木象,从而留下了死诸葛惊走活仲达的笑谈。

除此之外,他与司马懿的另一次交锋,更加令人津津乐道,那就是“空城计”。此事发生在第一次北伐之时。因为马谡意外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所在的西城,成了一座孤城,而且手中仅有两千五百士兵。这个时候,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来攻。这种情况下,无论怎么看,诸葛亮都凶多吉少。可是,他却大开城门,并亲自登上城楼,面色淡然的谈琴作乐。司马懿害怕城中有伏兵,不仅没敢攻城,反而吓得狼狈逃窜,于是诸葛亮侥幸逃过了一劫。

这一典故虽然是演义中虚构的,却一直被世人津津乐道,毕竟这样绝处逢生的事迹,太过令人惊心动魄。然而,这一虚构的情节家喻户晓,在真实历史上,运用过此计,并取得了更大成就的人,却少有人了解他的这一功绩。这个人是谁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三国历史上,真正用“空城计”的人,大家都不陌生,原而耳熟能详——他不是别人,正是三国最受欢迎的名将,赵云。汉水之战的时候,刚刚阵斩夏侯渊的黄忠,心急想要再立大功,于是提出了劫曹军粮草的想法。赵云将兵马拔给他之后,他却逾期未回。当时赵云手中的兵马也不多了,只能率十余骑前去查看情况。发现黄忠遇伏之后,他率领这少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士卒,冲动乱军之中,救出了黄忠,发现部将张著还在阵内时,又一次折返,在数万曹军中,杀了个两进两出。

然而,这还不算完——他救完人之后,打算回营寨,却被曹军追到了寨门口。这个时候,后来成来一代名将的张翼,提议关闭寨门,在追兵阻拒在外,赵云却大开营门,“偃旗息鼓”,让对方怀疑自己营中有追兵,从而主动撤退。这个时候,赵云并没有松一口气,反而安排营中仅剩的士卒,对敌军进行追杀,吓得曹军狼狈逃窜,不少人死在了汉水之中,或者同伴的马蹄之下。

《三国志》注引《云别传》记载:“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偪,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卻。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也就是说,同样的“空城计”,或许说赵云的应该叫“空营计”,诸葛亮仅是做到了自保,而且还是完全虚构的,却被世人津津乐道。赵云不仅救出了同僚,保住了营寨,还做到了绝地反杀,这些都是真实的历史事迹。另外他还独创了“偃旗息鼓”这一成语,可是他这一成就,却鲜为人知,甚至如今还有很多人质疑他的能力。这样的发展,实在令人无言以对。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三国演义》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0 阅读:96
图说三国

图说三国

热爱三国历史,愿意用图文阐述三国雄伟壮观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