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发布网约车行业风险预警,公开提醒慎入网约车行业。预警信息显示,多地网约车运力已趋于饱和,或者远超实际需求。
根据广州交通部门最新统计,当地网约车司机日均营收从343.34元降至311.63元。这意味着一些网约车司机即便是“整月无休”,在未扣除用车成本的情况下月收入也不超1万元。
当然,网约车难赚钱有他本身的原因:供给过剩。
总的来说就是日益增长的司机数量和稳定不变的乘客之间的差异。
从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广州报备网约车数量从9.74万辆增至12.12万辆,
注册驾驶员从12.91万增至13.85万;
与此同时,从去年12月到今年5月,
网约车日均订单量则从14.21单下降至12.22单,日均营收也从343.34元降至311.63元。
尤其是大环境下经济不怎么好,消费降级人们减少了对网约车的依赖,对共享单车公交地铁等廉价的交通方式更优选。
其次就是负面热搜:今年关于“臭车”的热搜好几个,用户抱怨网约车越来越臭:
恶性循环,由于赚的少,所以司机也不敢大手大脚,尤其是异地的,贪图省钱大多住在车里,并且车子的清理成本他们也不舍得勤付出。
或许有不少人对这“一万元”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觉得似乎“一万元”也还算可以接受。
但其实并非如此,在此我稍作解释:广州有许多司机都是租用车辆来从事网约车行业,这一万块钱的流水收入,需要扣除大概三千五百元左右的租车费用以及一千五百元左右的充电费用。
这样算下来,真正拿到手的收入还不到五千元。
在广州这样的城市里,每天要工作超过十二个小时,而且整月都不能休息,最终却只能赚到不足五千块钱,这些钱不仅要用于吃饭、住房等日常开销,还要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大家可以自行想象一下这种压力和辛苦程度。
最后来讲一讲,那钱都进了谁的口袋呢?
拿低价营销为例,司机不得不去不断接着那些低价单。
大头让平台给抽走了。
还有无人驾驶,后面那些老板为日后铺路......
对此,您的看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