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上汽大众40年:合资样板再出发,自研开启新篇章

AUTO 九局下半 2024-11-27 02:45:32

对于每一个中国车迷来说,对汽车的认知绝对绕不开德系车,绕不开上汽大众。更具体点,是绕不开那台方头方脑的桑塔纳。从1983年首台大众桑塔纳国产下线,到1984年10月10日正式签订《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中国汽车的历史由此迈过了转折点,到如今已过去了整整四十年。

这四十年,上汽大众赢得了近2800万车主的认可与信赖,旗下车型在神州大地飞驰的身影,也镌刻进一代又一代的国民记忆,更一步步见证着中国汽车市场,从千人拥车不过0.5辆的荒芜之地,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用户需求最前沿的单一市场。时代在变,昔日引领风尚的上汽大众,又会站在什么位置呢?

一台MPV,埋下自研1.0之根

作为首款以合资生产方式引进到国内的国外先进轿车车型,大众桑塔纳对当时中国汽车产业、对中国消费者的认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此之前,中国汽车的生产工艺始终停滞在50-60年代的技术水平。人工组装、敲敲打打、缺乏标准化,不仅导致产能无法攀升,产品质量也是一言难尽。既满足不了国内需求,更无法参与全球竞争。

当上汽大众以极具开创性的合资模式,将中国汽车市场与全球汽车产业接轨,奉行“以市场换技术”的中国汽车人,早早意识到了“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重要性。桑塔纳的到来,为中国汽车人的解放思想奠定了基础,在奉国家之命为桑塔纳国产化不懈努力的同时,第一个自研成果也诞生了。

这便是上汽大众第一款自研产品——SVW7181,一台样貌上把桑塔纳拔高、膨化的三排七座“变型车”。这台看上去完成度颇高的厢式车,由中国汽车元老级设计师-钟伯光先生以桑塔纳车型为基础,重新设计了车身结构和座椅布局打造而来。

即便回溯来看,SVW7181的整体造型,完全看齐同时期欧洲最前沿的设计理念,例如近乎单厢的车身比例,大倾角前风挡与车头齐平,大尺寸三角窗搭配双A柱,以及提升得房率的短头短尾造型,组合在一起的效果,超前到仿佛是穿越未来的产物。当如今的中国消费者愈发追捧多功能的MPV,恐怕少有人想到近40年前,上汽大众已经勇敢迈出了第一步。

即便SVW7181因种种原因未能量产,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1995年发布的第一代大众夏朗,理念之先进可见一斑。

在此之后,上汽大众的自研之路正式开启:

1995年,桑塔纳2000首开中外联合研发之先河,加长轴距、加高离地间隙,让本土化成为产品定义的重要要素。

2000年,帕萨特B5再度施展“加长大法”,一代B级车传奇就此开启。

2004年,桑塔纳3000喊出“自主开发”的口号,开启了中国现代汽车工业发展自研时代的新篇章。

2008年,朗逸的发布,标志着上汽大众真正具备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研发实力,中国团队原创设计,爆款畅销市场验证,上汽大众的自主化程度来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果没有SVW7181的大胆探索,就没有上汽大众的自研DNA。如果没有本土化的产品引领行业风潮,上汽大众40年长盛不衰的辉煌也就无从谈起。

内卷变局,开启自研2.0转型

上汽大众的40年,至少一半我都曾亲眼见证过。于我而言,这家车企的发展和我的成长记忆已经难舍难分,推出的每一款车型我都如数家珍。

不同于执迷“导入海外车型”的其他合资车企,上汽大众总能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在合适的时机推出合适的产品,迎合不同世代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将“In China for China”战略贯彻得无比到位。

即便聚焦到MPV这一狭窄的条线,上汽大众的本土化自研也在不懈坚持。

犹记得2019年广州车展全球首发的Viloran威然,堪称SVW7181的精神续作。基于全球平台,贴合中国需求,打造本土化产品。SVW7181与威然的相似度已经不能用巧合来形容,它更像是一代代上汽大众人“用全球技术,造中国好车”的情怀具象化。

在此之前,上汽大众曾以家用市场作为切入点,深耕途安系列20年如一日。也曾切入进口车业务,在自家渠道卖过几年二代夏朗。但原汁原味的欧式MPV,来到国内终归免不了水土不服。相较之下,威然以尺寸见长,以平台领先,以空间取胜,最终赢得了20-30万级宜商宜家大三排MPV的生态位。

五年后,还是广州车展,还是威然登台,19.99-29.99万元的一口价,宣告了上汽大众自研2.0时代的到来。

这一次,上汽大众不仅要借力德国造车积淀,更要借力中国智电赋能。

对上汽大众而言,市场巨变已经不是新鲜事了。40年了,中国市场什么大风大浪都有,上汽大众自然也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论对市场风向的了解、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对时代进程的了解,上汽大众绝对是合资阵营里的High Level。

也正是因此,上汽大众早早就认识到,靠着燃油车“闷声发大财”是不可持续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必须要尽早、尽快,哪怕大象转身,也要下定决心。

从去年8月提出的九字方针“促油车、稳电车、上奥迪”可以看出,上汽大众的认知是非常清醒冷静的。油车基盘不可弃、电车增量不可缺、高端市场要争取,每一步都头脑清楚、目的明确。中国市场太大了,每年产销3000万辆的规模,买车人的社会阶层、个性画像五花八门,既要守正,也要创新,放在每一个车企面前都是超纲题。

好在上汽大众向来擅长做超纲题,而且往往都是高分交卷,自研1.0时代打下的坚实基础,足以使得上汽大众不满足于当下,而是把自己摆在本土车企、新势力的位置上,自己给自己出超纲题。

比如电动化转型,大众全球第一家MEB工厂早在2018年便落户上海安亭,仅用2年时间建成了一座规划年产能30万台的BEV生产基地,如今仍是全球范围内最先进、最智能的大众工厂。从这里走出的上汽大众ID.系列,集全球品质与本土创新于一身,如今已是合资新能源的领头羊。

再比如智能化转型,上汽大众创新性提出“油电同智”战略,在途观L Pro、帕萨特Pro上搭载15英寸2K中控大屏、高通骁龙8155车机芯片,以及与大疆车载深度合作的IQ.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可以说,上汽大众的油车智能化水平,足以比肩主流新势力的纯电车型。看似剑走偏锋,但反观合资友商的踌躇不前,上汽大众反而吃到了最大的一波红利。

产品力持续引领,上汽大众的市场策略也与时俱进。合资阵营首个提出拥车成本的概念,合资首个推行一口价定价理念,更是合资独一家承诺全系燃油车动力总成终身免费质保。以真省、真值、真诚意,实现了购车、换车、用车的全生命链路优质体验。带头掀合资桌子的上汽大众,也在开展一场剧烈且深刻的自我革命。

写在最后:

拥抱“新合资”的未来愿景,正是上汽大众在不惑之年做出的抉择。一如当年中国汽车的每一个变革时刻,上汽大众都能以身入局,创领新的行业风潮。

如今时代给到了新的考题,上面写着“燃油车何去何从”“合资品牌何去何从”,字里行间充满了焦虑和疑惑。上汽大众能坚持初心已实属可贵,敢于自我革命更是值得敬意。没有人能够预测下一个40年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何方,但以我对上汽大众的了解,每一次都能选对方向、全力以赴,想必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0 阅读:6
AUTO 九局下半

AUTO 九局下半

致力以不同的视角来报道汽车,以吸引年轻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