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口闭口这些话,家庭氛围毁了?

互联网嘴哥 2024-11-08 11:09:50

杨绛女士在《我们仨》中,曾深情地回忆起一段发生在她与钱钟书先生之间的小插曲。那是在他们一同踏出国门,漂洋过海的旅途中,一场由一个法语单词的发音引发的争执,瞬间点燃了二人的怒火,彼此的脸上都泛起了红潮,争执激烈,谁都不愿让步。

最终,为了解决这场争论,杨绛女士毅然决然地找来了一位法国女士,希望能得到公正的评判。经过一番波折,杨绛女士终于证明了自己的发音是正确的,然而,原本温馨的氛围却因此变得冷清了下来。

在书中的记载里,杨绛女士这样写道:“尽管那天我赢了,但我内心却并不快乐。我感觉自己伤害了钟书的心。”

这段年轻时的经历,使杨绛女士深刻领悟到了与家人沟通的方式的重要性。在她怀孕生下女儿钱瑗之后,她所见到的,便是一个总是以温柔细语对待家人,遇事不急不躁,不争不辩的母亲。

也是因为这样的家庭教育,钱瑗在看到旁人争吵时,总是感慨地说:“我一直觉得,拥有恩爱父母的孩子们真的很幸运。因为他们亲眼见证了美好的感情,从而知道如何走向正确的方向。”

在她的家庭中,一直洋溢着和谐与温馨,母亲温柔体贴,父亲豁达大气,幸福满满。

然而,母亲这个角色,却是十分辛苦的。她们常常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家中,对着家人说更多的话语。因此,有时候,她们也不免会失去耐心,说出一些伤害家人的话语。

但如果你希望成为一名高境界的母亲,就请向杨绛女士学习,学会慎言、明理、常常自我反省,不要让言语和情绪污染了家庭氛围。

特别是以下这三句话,每一句都可能带来致命的伤害,请务必避免对家人说出!

01习惯性抱怨与唠叨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宾在1971年提出过一个观点:在人际沟通中,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只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而听觉信息如语气、音量等则占了38%,视觉信息如表情、态度等则高达55%。

换句话说,和家人沟通时,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说了什么,而是你用了什么样的语气和态度。如果你总是带着抱怨和负面情绪去沟通,即使你是在为家人好,也可能会被误解。

《热锅上的家庭》中的女主角卡罗琳,就是一个喜欢抱怨,喋喋不休的人。她总是抱怨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家人的认可,最终导致家庭矛盾不断。

知乎上有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在她小时候,有一次老师让她们回家后,去感谢拥抱一下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她回家后,看到母亲在厨房里汗流浃背地做饭,十分辛苦,便想对母亲说一句谢谢。

然而,母亲回头看到她时,第一句话却是:“一天天就知道玩,饭没好看什么看,饿死鬼投胎,回去写作业去!”直到多年后,她鼓起勇气和母亲谈那天的事情,母亲才意识到了当初的脾气深深伤害了家人,诚恳地向她道歉。

就这样,她一直藏在心底的心结终于解开。

作家富兰克林曾说:“一个坏苹果,足以弄坏一筐苹果。”一个家庭中,任何一个人充满愤怒、不满、焦虑的情绪,都会让整个家庭深受其害。

如果你想改变习惯性抱怨,保持情绪稳定和正能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始:

1. 拒绝精神内耗,停止过度焦虑

很多时候,妈妈之所以抱怨唠叨,其实是心里在内耗焦虑。妈妈保持好心情和状态,家里就会和谐稳定,妈妈情绪好,家庭就会越来越好。

2. 戒掉斤斤计较,允许一切发生

家不该是战场,不该处处论成败;家也不是走钢丝,不该时刻提心吊胆。允许孩子平凡,允许家人犯错,允许一切发生,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家庭和谐温暖,就已是最大的幸福。

3. 发掘孩子优点,多去鼓励肯定

为自己培养一双发现优点的眼睛,多往好处想,多去看孩子优秀的地方。久而久之,孩子会提升自尊、拥有自信,妈妈也会从中获得积极的情绪和能量。

01不顾方式地批评孩子

亲子教育专家丽贝卡·艾恩曾说过:“请记住,你的孩子是一个有积极动机的好孩子,只不过做了糟糕的选择。”

请相信,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个做好孩子的追求,所以当孩子犯错时,妈妈一定要掌握好批评的尺度和方法。要能引导孩子对行为进行反思,又能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爱、关心和支持。

三毛在《胆小鬼》中,讲述了一个关于偷钱的故事。有一天,她走进母亲的卧室,看到五斗柜上放着五块钱。那个年代的五块钱,足够一个小孩子买许多东西了,三毛没忍住,将钱偷偷藏了起来。

很快,母亲发现钱丢了,到处翻箱倒柜,着急万分。看在眼里的三毛,纠结了很久,不敢和人说话,也没敢花掉这笔钱,内心拉扯了许久,终于还是把钱放了回去。

三毛说,这一刻她长出了一口气。过了几天,三毛的父母突然给她一些零花钱,让她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一刻三毛知道,父母早已发现丢钱的真相,但他们选择温柔地提醒与包容。

当然,有些时候,批评可以更严厉一些。但请注意:

1. 在批评孩子时,要尽量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失控。

2. 批评孩子时,要针对具体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孩子本身。

3. 批评孩子时,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给予改正的机会。

4. 批评孩子时,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关心和支持。

《读者》杂志的一页上静静躺着一个引人深思的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他在一次关键的考试中成绩惨淡,面临着老师的责问和家长的失望。他心中充满了忐忑,犹如一只受惊的小鹿,生怕自己的小世界就此崩塌。于是,他灵机一动,决定雇用一位假扮的母亲去面对老师的质询,并且悄悄地篡改了自己的成绩单,企图以此掩盖自己的失误。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开玩笑,几日之后,那位和蔼可亲的老师竟然亲自登门拜访,正巧遇到了男孩的真实母亲。老师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惊讶,他好奇地询问了事情的真相。

男孩的母亲微笑着,巧妙地为儿子解了围,她没有揭穿这个小小的谎言,反而用温柔的目光鼓励着儿子。当老师离去后,母亲的脸上却换上了一副严肃的神情。她坐在儿子面前,语气坚定地说:“妈妈心里很不是滋味,不是因为你的成绩,而是因为你心目中的妈妈,并不是一个无法宽恕错误的人。告诉我,这样的妈妈,你真的觉得我是这样的人吗?”

小男孩低下头,满脸愧疚,他轻声回答:“我只是不想看到妈妈生气。”

母亲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温和地说:“那么,我们达成一个约定吧。以后无论你犯了什么错误,都要勇敢地告诉妈妈,只要你能够认识到错误并且改正,妈妈保证不会对你生气,好不好?”

小男孩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用力地点了点头。从那天起,他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整个人生也开始焕发出新的光彩。“知错就改”这四个字,如同阳光般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

心理咨询师赵中华曾这样说道:

“孩子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犯错,而父母智慧的体现,正是在于如何引导孩子从错误中学习。惩罚和教训,不过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非最终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在愤怒之中,我们批评孩子时也应谨慎选择时机和方式。

尤其是以下三种情境,我们绝对不应该批评孩子,因为这样做往往弊大于利。

1. 饮食时莫责,在餐桌前不宜对孩子进行指责

用餐本应是一家人共享天伦、增进情感的温馨时光。如果在这样的时刻突然对孩子进行批评,只会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甚至可能对孩子的消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消化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良的情绪会对消化造成负面影响。

2. 公共场合不责,不要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

有些家长认为,在公共场合揭露孩子的短处能够让孩子牢记教训。实则不然,这样的做法不仅无法达到教育效果,反而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他们内心脆弱,缺乏自信。

3. 生病时不责,在孩子生病或受伤时,学会关心而非责备

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生病或受伤时,往往无法正确地表达关心,反而习惯于用责备的话语来表达担忧。在孩子最需要关爱的时候,一句温馨的关怀胜过千言万语的指责。

智慧的母亲深知,把持住言语的分寸,是母亲角色中不可或缺的一课。

不久前,网络上一则热议的话题引起了我的注意。

学校在假期里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要求家长们记录下孩子们在家中勤奋学习的瞬间,并将照片上传至班级群中。

起初,照片中的内容显得颇为和谐,但随后,一位家长在照片中公开展示了自己手中的宝马车钥匙,这一幕打破了原有的宁静。

接二连三地,有家长开始在群里晒起了名牌包包、名贵手表,一时间,班级群变得如同迷雾笼罩,充满了喧嚣。

除了炫耀物质,许多家长还热衷于展示孩子的优异成绩和未来前景,使得群聊氛围愈发浮躁。

纪录片《谢谢你来了》中,母亲尚霞与儿子王志伟的故事,让人倍感心酸。

王志伟自小成绩优异,小学时期便跳级,进入重点高中,还荣获奖学金。

然而,尚霞并未教导儿子保持谦逊,也没有教会他保持平和的心态,反而四处宣扬儿子能光宗耀祖,频繁拿出成绩单向他人展示分数。

平日里,她只关心儿子的学业成绩,不容许有丝毫的下滑。

尚霞的行为,让王志伟背负了沉重的思想负担,觉得没有了成绩,自己便毫无价值。

终于有一天,他考试成绩不理想,从此一蹶不振,心灰意冷,年近三十依然在家啃老,再无斗志。

节目中的专家点评道,尚霞这种过度的炫耀行为,正是导致王志伟现状的罪魁祸首。

本应茁壮成长的幼苗,就这样被摧毁了,让人不禁感叹。

试想,如果尚霞能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用平和的心态面对成绩的起伏,或许王志伟就能将挫折转化为动力,攀登更高的山峰。

孔子曾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许多家长并非不懂教育理论,也知道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但他们往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为只要孩子向好学习即可。

然而,家长的观念、行为等,往往比口头传授的道理更能影响孩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是父母的影子。

若想教育好孩子,不妨尝试以下三点:

1. 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

以身作则是最直接且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2. 引导思考,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在生活中,要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培养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积极给予回应。

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在模仿他人时,能保持自己的判断力。

3. 严守规矩,树立规则意识

有时孩子也会接触到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因此要尽早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矩,让他们明白规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父母可以与孩子共同商讨制定奖惩制度,每周或每月进行考核,共同执行奖惩措施。

有人说:“家,对每一个人,都是快乐的源泉,再苦也是温暖的。”

选择合适的言辞,是构建这份温暖的关键。

母亲要谨言慎语,让孩子感受到尊重;要运用柔和的话语,让孩子感受到爱。

学会摒弃抱怨、慎言批评、隐藏炫耀,家庭关系将愈发融洽,生活也将充满阳光。

0 阅读:4

互联网嘴哥

简介:关注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