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频繁的今天,有些老师仍偏爱传统教学
原创 浮生若暖 晨阅浮一白
2024年09月29日 09:01 陕西
作为教师,每年或多或少会参加一些培训,学习一些教育新理念和教学新模式,从杜郎口模式、导学案模式、翻转课堂、5+2模式、思维导图模式、衡中模式到如今的大单元教学模式等。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有些老师只在公开课、示范课和教学比赛上用新的教学方法,平时还是以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背后的原因很复杂。
01、不少新教学方法“水土不服”
正所谓天下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绝不会有包打天下的教育模式,也就意味着不同的课程因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用一个模式走天下。
要知道新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注重学生的活动参与,提倡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最大潜能,往往以小组合作和课堂谈论为主要形式。理念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这个教学模式只适合学生人数较少且学生素养较高的班级,倘若班级人数过多,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以高中为例,多数学校班级人数在50—60人左右,人数较多,倘若教师管理能力不足,学生自由讨论往往容易失控,甚至会出现扰乱课堂的行为,以至于部分老师都不敢保证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更何况当前高中知识难度不断提升,倘若没有教师的细致讲解和引导,很多学生在短暂的时间根本都不会谈论出所以然来,很大可能趁机聊天说闲话,事后还要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讲解,以至于不少老师不敢用新的教学方法,劳而无功。
02、成绩是老师安身立命的根本
学生成绩是多数学校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也是各类评优评先的条件,可以说成绩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然而不少老师发现,相比于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而言,传统教学最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大行其是的今天。
以高中为例,新教材的课程内容很多,倘若每节课都按照新教学模式来上课的话,教材内容都完成不了,更别说提高学生的成绩了。学生成绩提不高,任凭老师讲得天花乱坠都不可能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因为迫于成绩考核的压力,不少老师只能偏爱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更加注重教师的讲解,减少了学生思考和谈论的时间,但知识点肯定是讲解到位的,体系肯定是完善的,然后再通过大量时间的刷题,学生成绩自然而然提高,这个结果大家都能接受,这是现实的无奈。
传统教学方式不同于花哨追求,而更注重于传承和稳定。老师们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坚守并非敷衍了事,而是基于其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深刻理解,往往能够触动学生心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3、教育改革应接地气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教师群体不该固步自封,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做终身学习型教师,参与各种培训是必要的,学习新的。然而教育理论的提出应该是从教学实际中发现,并经过理论提炼和教育实践检验才行,而不是坐在办公室,读几本书,将以往的旧理念和模式,赋予新名字,然后冠冕堂皇地推行,成了教师群体磨难,也成为某些“专家”的狂欢。
某些教育改革,基本上不是一线教师提炼出来的,而是由某些不上课的教育专家研究出来的,缺乏一定的实践基础,不具有相应的指导意义。
要知道,教育改革不在于谁的方法新,谁的理论强,而在于谁的方法有效,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这就足够了。各地学校和学生的层次和水平不同,自然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自然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让一线教师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却与别人不同的教学方法。
倘若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非要教师抛弃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思路,强迫他们接受外来的一些方式方法,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这种南辕北辙的做法确实应当慎重。而且对于教育教学而言,传统与现代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需要因时因势因人而异进行取舍和调整。
遗憾的是,一个专家一个理念,一个校长一种模式,来来回回地瞎折腾,早已与教育的本质相去甚远。教育需要时间和过程,需要静待花开,而不是花里胡哨的教育理念和空洞的教育口号,让教育趋于纯粹,回归常识。只要能脚踏实地,润物无声,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获,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