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傅作义逝世当夜,邓颖超连夜赶去叮嘱其妻刘芸生:不要搬家

诺言的卿史录 2025-01-07 11:11:29

傅作义曾经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深受蒋介石的器重,但他经历过辛亥革命,经历过北伐战争、抗日抗争以及解放战争。

那些被写在教科书上的英勇事迹,是他真实且辉煌的一生。

伟人甚至对其评价:应该奖赏他一枚和北京天坛一样大的奖章。

在傅作义去世后,他妻子刘芸生想要把傅作义带回老家。

但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却及时阻止了她,让她不要搬离。

妻子刘芸生晚年

按理说落叶归根是中国人的传统,为何邓颖超会劝说刘芸不要离开?

这其中难道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消息吗?还是说傅作义的身上存在更深的秘密?

傅作义创下不朽功勋

1895年,傅作义出生在山西省运城市的一个小乡村,因家境较为优渥,所以他在那个山河飘摇的年代依然能上学。

而他也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各门功课的考试成绩都排名前列,从小就是其他人嘴里“别人家的孩子”。

1910年傅作义考入太原陆军小学,虽然当时的他只有15岁,但一点都不影响他受到孙中山启发,甚至对资产阶级革命民主革命思想深信不疑。

之后他也将这一想法化作实际,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傅作义毅然决然举起了反清大旗,从此开始了他戎马的一生。

1928年,傅作义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

之后他先后担任了济南行营主任以及35任军长,而这些名头可都是他实打实获得的。

不仅如此,随着傅作义的职位越来越高,他始终坚持“士兵第一”的原则,对每个战士更是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从生活状态到心理情绪,傅作义都极尽所能地帮助他们。

就算是士兵家属到军队探望,傅作义也没有拿出领导的高高在上。

不仅热情招待士兵的家属,甚至一旦发现对方有困难,还拿出自己的东西帮助对方,试问这样的领导谁会不敬重呢?

所以傅作义凭借好品性在军中获得了一阵好评,也正是有了这个品行,傅作义得到了伟人极高的赞赏。

1947年,当时的傅作义已经是整个华北“剿匪”的总司令了,手里共有12个军,将近60万的重兵,而当时我党是希望能和平解放北平的。

尽管我方取胜已经是大势所趋,但两方一旦打起来必定会造成不小的破坏。

尤其在北平城内还有诸多的文物古迹,一旦破坏就将是不可逆的,所以伟人当时向傅作义提出的要求是和平解放北平。

要知道,傅作义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麾下兵力颇为雄厚,他是有能力拒绝我方要求的。

傅作义深爱祖国与民族,他怎忍心目睹北平二百万民众与古都文明惨遭破坏呢?

于是在1949年2月,在西柏坡和伟人见了面,表示愿意和平解放北平,而伟人也没吝啬对他的称赞:

“这是一件大好事,人民不会忘记你的。”

试想一下,如果傅作义宁死也不离开北平的话,当时恐怕避免不了一场恶战。

那如今就不会有如此完好的北平城了,所以傅作义的功劳可想而知。

在新中国成立后,伟人认为傅作义的功大于过,于是安排他当了水利部部长。

毛泽东与傅作义

而戎马一生的傅作义也没有任何的不满,因为在他看来,只要是为了人民服务,无论是什么岗位,他都甘之如饴。

傅作义在岗23年,他走遍了全国的山山水水。

原本按照他的资历本可以坐镇后方,但傅作义始终冲在第一线,直到生命的最后。

傅作义离世

1974年,那时候的傅作义已经79岁高龄了。

可在病重之际,家人问他心中是否还有愿望没有完成,而那时候的他只有一句:希望国家和人民能越来越好。

戎马一生,心中唯不忘人民,试问这样的品性几人有?傅老一路走好。

周恩来与傅作义

而在傅老走后,他妻子刘芸生就希望带着孩子们回到老家,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都讲究一个落叶归根。

至于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她不想自己以及孩子,遭受那些凌厉的目光以及难以承受的问题。

虽说刘芸生和傅作义风里来雨里去,什么大世面没有见过。

但众所周知舆论的力量也是很恐怖的,再加上当时大环境不太好,以及傅作义曾经做过国民党高级将领的事迹。

刘芸生最终还是决定带着一家老小回老家,可就在这时候有人阻止了她,而这个人就是周总理的妻子邓颖超。

只见邓颖超拉着刘芸生的手,亲切询问她要离开的原因,而刘芸生也丝毫没有隐瞒。

将自己内心的担忧全都说了出来,事后邓颖超也坦率表示,无论外面发生什么,都不会影响到他们一家人的生活。

或许很多人会疑惑,为何邓颖超会不希望刘芸生离开?

试想一下,一个为新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去世后,他的家属突然就离开了。

虽然这其中并没有什么阴谋论,但在不知情的人眼中,甚至在那些同样做出极大贡献的先辈眼里,都是会胡乱猜想的。

所以基于以上以及其他情况思考,邓颖超并不希望刘芸生一家人离开,希望他们能继续留下。

让后辈通过他们能够记住傅部长曾经的无私贡献,而刘芸生就是带着这样的信念坚守了下来。

傅作义 后排右二

质朴的坚守

如果说人真正的离开是被人遗忘开始,那傅作义虽然去世许多年,却从未离开过,因为刘芸生从未忘记过他。

自从刘芸生决定留下来的那一刻,她就做好了孤独到死的那一刻,一张旧书桌以及一把木椅子就是她每天静坐的地方。

可能有人会好奇,刘芸生作为开国功臣的家属,怎么会和旧书桌和旧木椅为伴。

但风风雨雨几十年过来了,国家虽然已经为她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但那已经不是刘芸生所追求的了。

她只希望能怀揣着旧时的回忆度过今后的日子。

每到闲暇的时刻,刘芸生总会和晚辈们讲起曾经傅作义的事迹。

或许是因为曾经经历过,在刘芸生的讲述下,那些在教科书上的事迹像电影一样浮现在大家眼前。

渐渐地,晚辈们也更加了解先辈傅作义的事迹,也更加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为国为民。

福建视察农村时,傅作义与农民亲切交谈

每当看到晚辈们重复着傅作义的故事时,刘芸生总是能露出欣慰的笑容。

也许是为了帮傅作义看到国家和人民越来越好的景象,刘芸生活到了一百多岁。

2016年还迎来了自己106岁的生日。

没有想象中的大摆筵席,也没有想象中的高朋满座,只有几名老干部专门带着鲜花前来看望她。

而当时的刘芸生呢?微笑接过了花,并没有对这样的行为表示任何的不满。

因为在她心中始终认为,国家和人民好了,她就自然好了。

结语

细数傅作义的一生,完全配得上“传奇”二字。

他不受所谓的派别影响,而是始终站在人民的一方,无论身处何种境界,他都始终把人民放在最前面。

而傅作义的夫人刘芸生,在丈夫去世后,并没有依仗丈夫的功绩索要荣华富贵。

反而时刻牢记丈夫去世前的遗愿,也把人民放在了首位,并时时向后辈传递先辈们的英勇事迹。

是啊,先辈们的事迹是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传递下去的,只有这样先辈们才不会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而后辈们也会在先辈的激励下砥砺前行。

你是否在成长的过程中,听到老一辈分享曾经的岁月,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1、傅作义先生对人民立了大功——《北京社会科学》 1998年第4期15-22,共8页

2、澎湃新闻 《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为傅作义夫人刘芸生祝贺106周岁寿辰》

3、傅作义夫人刘芸生的博大情怀——《中国老年》 2016年第18期10-13,共4页

1 阅读:52
诺言的卿史录

诺言的卿史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