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集宁战役,解放军完败的一战,连毛泽东主席都觉得是奇耻大辱

兵道争战史 2024-06-18 21:53:48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军整体处于战略防御态势。晋绥解放区设立吕梁、绥蒙、雁门等三个二级军区,组建了晋绥野战军,总兵力为5.5万人。晋察冀解放区先后组建了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等四个二级军区和4个野战纵队,总兵力为24万人。

华北国民党军有第11、第12、第2战区的部队共11个军30个师约33万人。其中,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部分布在太原和大同地区。第11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部分布在北平、天津、唐山、保定、石家庄地区。第12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部分布在归绥、包头、大同地区。此外,还有东北保安司令部所属的第13、第93军,分布在热河地区。其企图是,首先占领热河的承德和冀东地区,尔后夺取晋察冀解放区的首府张家口市。

根据1946年6月28日军委电,中共中央确定在全面内战爆发后6个月或较多时间,晋察冀军区的基本任务是:保卫地方与夺取三路[平汉路北平(北京)至石门(石家庄)段、正太路和同蒲路]四城[保定、石门(石家庄)、太原和大同]。

晋察翼军区主要领导人

要求晋察冀军区集中四个野战纵队及冀中、冀晋军区全力举行平汉战役,先打分布于平汉路各据点的孙连仲集团,占领从长辛店至石门(石家庄)整个平汉路,相机占领保定、石门(石家庄)两城。

得手后,即以主力三个纵队不少于二十团4万人入晋,充当夺取山西之主力,首先配合山西各区,夺取正太、同蒲两线,扫清太原、大同以外一切敌据点,使冀晋、晋绥、吕梁、太行、太岳五区打成一片,然后相机夺取太原、大同。

1946年6月,晋绥军区成立晋北野战军(司令员周士第、政委廖汉生、副司令员贺炳炎)。7月初,晋北野战军发动晋北战役,攻克朔县、宁武、崞县、山阴、代县、繁峙、定襄、五台、原平等九个县城和广大乡村,并且控制了同蒲路沂县以北地段,将大同之敌孤立,造成了发起大同战役的良好时机。

在此期间,就中央军委制订的“夺取三路四城”计划,聂荣臻认为贺龙部尚在进行晋北战役,单由自己所部实施平汉路作战有困难。考虑到晋北战役胜利后,大同已形孤立,如果用15天至20天的时间攻占大同,使两区完全连成一片,将有利于下一步集中更多的兵力用于平汉线作战。

晋绥军区负责人贺龙元帅

于是,7月5日,聂荣臻致电中共中央军委提出:如对大同城、平汉路、正太路同时动作,则不可能集中优势兵力,故在步骤上提议:第一步,先攻大同。第二步,大同攻下后,约须半月集中3个纵队挺进平汉路。第三步,再向正太线进攻。

7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聂荣臻:同意攻大同计划,望令张宗逊、罗瑞卿、杨成武精心计划,充分准备,坚决夺取之,同时准备歼灭傅作义向我进攻之部队。于是,中央军委和晋绥军区、晋察冀军区开始酝酿夺取大同。

就这样,在1946年8、9月间,我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在大同、集宁一带爆发一场大战,我军前后投入兵力约20万。由聂荣臻和贺龙坐镇,张宗逊、罗瑞卿、杨成武指挥,我军参战的将领有130多位,其中2位元帅,2位大将、11位上将、20位中将、105位少将,志在必得要拿下大同这座煤都。与我军对阵的是7万国民党军,这本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

但经过一个多月的鏖战,结果却出人意料,我军不但没有攻下大同,反而丢失了集宁,还损兵5万。以至于罗瑞卿大将在回忆录中说:“大同战役,实际上是一次败仗,这是起了战略性的影响的。主要的还不是影响了张家口的过早失守,主要的是影响了晋察冀地区在大半年时间内,在对敌作战中都处于被动地位。这是一次战役方针不对,在执行战役时又无明确计划,以及轻敌不慎重初战,不集中兵力等完全违反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相当典型的战例”。

大同-集宁战役示意图

大同是我国著名煤都,位于张家口以西,是平绥、同蒲铁路的交会点,连结晋冀的交通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晋北战役后,大同是阎锡山在晋北的最后一个据点,也是沟通晋察冀与晋绥两大解放区联系的唯一障碍。

大同守军分布:阎锡山部第33军暂编第38师师部及第1团、大同保安教导总队(内有改编的日军800余人)、坦克车队驻城内;暂编第38师第2团驻口泉,第3团驻怀仁;东北挺进军马占山部骑兵第5、第6师驻白马城、卧虎湾、北关及车站;保安第2团驻西关及车站;广灵、浑源、阳高等县自卫队分布在城东及东南各据点,共约1.9万余人。

当解放军发起晋北战役后,大同之阎锡山部判断晋北野战军将攻大同,遂积极修筑城防及外围据点防御工事,大肆抢掠粮食,征抓壮丁,拟坚守大同。7月14日,国民党军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及阎锡山亲飞大同部署坚守事宜,并陆续空运大批粮弹到城内。

7月26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聂荣臻、刘澜涛,立即开始学习攻城战。8月1日,中央军委电示聂荣臻、刘澜涛、贺龙、李井泉:你们对攻大同把握如何?攻大同计划如何?你们准备以多少时间扫清外围及攻下大同?如大同久攻不下,其结果将如何?此种可能应当估计到。

我军企图

为研究和部署攻打大同的问题,聂荣臻于8月2日在阳高召开了干部会议。会议一致认为:攻占大同,对今后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各方执行任务均有利。大同国民党军总兵力不多,但工事坚固,故须在技术上进行充分准备方能奏效。尽力求得各个歼灭敌人,首先歼灭应县及怀仁守军,争取在大同外围歼灭第38师主力,尔后夺取城关,以坑道爆破攻城。预计半月至20天攻下大同。

判断绥远傅作义有极大可能东出增援,其出动兵力最多为4个师。攻城和准备打援的部署是:以晋绥军区第358旅、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第7、第8旅)、教导旅(2个团)、炮兵团、冀晋军区第1军分区2个团、第5军分区第2团担任攻击大同任务,第4纵队第10旅亦北调参加大同作战;

以晋绥军区独立第1旅于卓资山,独立第3旅1个团在集宁,骑兵旅1个团于集宁西北之土城为阻援右翼兵团;

以独立第3旅1个团、骑兵团、第2纵队第4旅、教导旅完成大同外围作战后,于新堂、凉城地区为阻援左翼兵团。

为统一指挥,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组成大同前线指挥部,以晋绥野战军副司令员张宗逊为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副政治委员罗瑞卿为政治委员,第3纵队司令员杨成武为副司令员。

前线指挥员

7月31日至8月5日,攻城部队即实施扫清大同外围战斗,但由于未能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各个歼灭,使国民党军得以收缩兵力退集大同城内。同时,解放军未能控制城东南机场,使国民党军得以从包头空运交通警察第16总队第3大队进入大同,增强了防御力量。

8月10日,蒋介石鉴于大同危急,为诱使傅作义出兵,解围大同,将原属第2战区所辖的大同划归第12战区管辖。对于久处贫瘠不毛之地绥远的傅作义说来,大同是“煤都”,盛产乌金,又是晋冀两地交通要冲,能得到真是梦寐以求的好事。8月下旬,傅作义一面假借和谈之名派代表与大同前线指挥部谈判,一面积极准备东进。

傅作义召集亲信部将重其武、孙兰峰、郭景云、安春山、杨维垣、刘春方、刘万春及团以上全部军官到归绥出席秘密军事会议。这些军官到了归绥,闭门开了7天军事会议,严密部署、策划,参谋长李世杰率各部参谋班子作了沙盘图演。傅作义反复讲话,讲解军事要领、进行战法研讨和思想鼓动。

为了这场决战胜利,傅作义将其所有军官关在营中,不准回家食宿,所以也没有泄密。另外,傅作义部不用国民党军共用密码,也使中共难以掌握其动向。会后,傅作义的参谋长李世杰亲赴庐山,向蒋介石汇报行动计划,蒋介石看了行动计划后极为满意,李世杰向蒋介石介绍:“傅将军此次举措,乃‘围魏救赵’之计。”

傅作义及其高级将领

8月14日,解放军开始夺取大同城关。由于多采用正面攻击,炮火分散,步炮协同不好,进展不快,战至9月4日,才将城周围大小据点全部肃清。于5日开始,采取坑道爆破与炮击相结合的战法,从四面同时攻击大同城。

在此期间,9月3日,傅作义部即由陶林兵分3路向集宁进攻。中路为主攻,以暂编第3军第11、第17师,第35军第101师及新编第31、第32师各2个团和炮兵第25团共14个团,沿平绥路北侧山地东犯;北路,以骑兵第1、第10、第14纵队及骑兵保安师共3000人向集宁正西方向进攻;南路,以新编骑兵第4师所部1000余人、骑兵第2纵队及保安旅等部向凉城方向进攻。

9月4日,大同前线指挥部依据变化的敌情,决定采取先打援、后攻城的方针。由张宗逊、罗瑞卿率第358旅北上打援,留第3纵队及第10旅和第1、第5军分区的部队,在杨成武指挥下继续围困大同。

9月5日拂晓前,傅作义部以安春山新31师,暂11、17师在1个炮团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向卓资山阵地猛攻,因解放军王尚荣独1旅714团主力配置过远来不及增援,致使原定守3天的任务,实际只守了8个小时,傅部攻占卓资山。

敌占卓资山后,我军还是没有判断清楚敌之主攻方向。解放军大同前线指挥部首长判断傅部主力可能沿铁路进犯集宁或沿公路由凉城、新堂进攻丰镇,以解大同之围,遂增调第4纵队第11旅赶来集宁前线,并将第1纵队2个旅,由平绥铁路东段车运丰镇为战役预备队。

解放军投入战斗

9月7日,傅作义部暂编第11、第17师和新编第31师经平绥铁路以北的火石坝秘密东进。8日,到达集宁西北地区隐蔽集结。解放军撤出卓资山以后,对敌情侦察不力,迟至8日晚才知道傅作义部东进。解放军主力遂转向集宁。

9月10日,傅部暂编第11、第17师和新编第31师,在空军配合下,向集宁城西、北两面阵地猛烈进攻,先后攻占卧龙山、南营房,并逼进城垣。解放军经顽强抵抗,阻止了傅作义部的进攻。这时,解放军主力相继赶到,夺回了卧龙山以南阵地和土城村高地。

11日,傅作义部从集宁西、南两面攻城,企图攻下集宁后固守待援,当即遭到我军守城部队的迎头痛击,未能得逞。傅作义部企图西撤,但退路已被我军截断,被迫固守集宁西北的一些要点。

上午11时,解放军向傅作义部发起进攻。经激战,至12日晨,控制了三岔口、脑包山、玻璃图、天门山、石灰山等要点及卧龙山阵地一部,歼灭了暂编第11师大部、暂编第17师第3团共5000余人。将新编第31师及暂编第17师大部和暂编第11师残部压缩在集宁城西南面之卧龙山脚下及西、南营房的狭小地区,并袭击了暂编第3军司令部和暂编第17师司令部,摧毁了电台。此时,傅作义与中路进攻部队的联络只有新编第31师1部电台。

解放军进入集宁

战况危急时刻,傅作义连发三封电报。第一封给董其武,令被围部队不要死守,除一部兵力应对我外围攻击外,集中主力猛攻集宁,争取拿下落脚点。第二封给刘春方,令骑四师和新32师从西南包抄集宁。第三封给安春山,令三个骑兵师向集宁以东迂回。然后,傅作义下令二梯队郭景云的101师迅速东进,猛攻我包围圈外围。

当时,战场形势极为错综复杂,傅作义部3个主力师残部约8000余人进攻我守集宁3个团,我军主力8个旅4万多人包围敌进攻之3个主力师,敌第101师、骑4师近8000人又从后进攻我军主力。

虽然双方战场态势犬牙交错,但解放军依然占据优势,不但以主力近5万对傅作义部约1.6万人,而且还掌握着战场主动权,可以选择被围与增援两个方向上的敌军作为歼敌对象。

但是,由于解放军未能抓住有利时机组织连续攻击,特别是12日白天因第一天战斗伤亡大而未进行攻击,使傅作义中路部队得以重新整顿,再度攻城。当日,傅部一部攻入城内,与解放军展开激烈巷战。

正当解放军准备聚歼集宁城内外敌人之际,傅部第101师从西面赶来增援,其先头部队占大脑包山阵地,迫近集宁城。解放军大同前线指挥部决定暂时停止对集宁城下敌人的总攻,调转主力立即西出,向大脑包山前进,歼灭第101师。

但因临时改变部署,我军对地形、道路又不熟悉,未能统一协调行动,打援计划未能达成,又错过聚歼集宁城下残敌的良好机会。

保卫集宁经过

13日晨,集宁城下的傅作义部乘解放军主力西去打援,又重新恢复了卧龙山、天门山、石灰山等阵地,并向小脑包山攻击,策应第101师东进。

12时,新编第32师、新编骑兵第4师又尾随敌第101师前来增援,向解放军阵地猛攻,使解放军处于四面受敌的被动地位,被迫撤出阵地,向集宁东北转移。

至此,傅作义中路主力全部会集于集宁城郊,解放军在集宁附近歼灭傅作义部主力已无可能,乃于13日晚放弃集宁,撤出战斗。集宁既失,大同不能再攻。为了寻求新的战机,解放军于9月16日撤围大同,大同、集宁战役遂告结束。

大同、集宁战役历时1个半月,解放军虽歼国民党军1.2万人,但战役的基本任务未完成。大同久攻不下,未能歼灭傅作义部主力,使张家口处于国民党军东西夹击的不利形势下。

大同集宁战役是解放战争全面开打后华北战场的第一场大战,首战即成为战争的一个转折点。由于我军失利,伤亡很大,不仅未能攻取大同,反而丢失了战略要点集宁,造成我华北首府张家口陷入敌两面夹击的不利态势,为日后的丢失埋下了伏笔。

保卫集宁纪念馆

此次战役失利的恶果不仅仅是战略态势层面,它对双方指挥员到战士的心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战前,华北的国民党军对我军是有畏惧心理的。此战之后,双方的心理调了个个儿,傅作义部队趾高气扬信心满满,这种状态在傅作义部袭占张家口后达到了又一个高峰。从而,让我军此后大半年时间在华北战场处于相当被动的局面。

其教训是:

一、作战方向选择上存在失误。只看大同是阎锡山集团在晋北的孤立据点,守备兵力不多,又夹在我晋绥、晋察冀两个战略区之间,以两个战略区的兵力夺占大同是杀鸡用牛刀之势,急于夺占大城市——大同,而没有去打中央军委提议的、我群众基础好、且又是弱敌(孙连仲集团)的平汉路北段。

这是没有认识到解放战争初期敌强我弱,大同守敌其实战斗力很强(内含阎锡山留用的日军),我军炮兵不足,又缺乏攻坚作战的经验。攻打大同只一般地分析了大同国民党军的特点,而对工事的坚固程度以及克服坚强工事的战术技术,缺乏认真的研究,致使大军屯于大同坚城下一个多月而未能攻克。

炮兵攻城

二、敌情判断上料敌存在不足。大同告急后,阎锡山向蒋介石求援,于是,蒋介石把大同划归傅作义的第十二战区。由于绥远相当贫瘠,地处晋冀要冲又盛产乌金的大同早就让傅作义流口水,于是傅作义部倾巢出动。

对于傅作义的东援,虽有所考虑,但华北我军想当然的往最轻松最好的方向想,认为,大同不属傅作义所辖的战区,即便出兵来援,兵力也不会很大,行动不会很快,只要我们攻下大同,傅部就不敢东来,所以只确定了打点阻援的方针,没有预定打援的战场,没有做出打援的具体部署。即便是在中央军委提醒下,华北解放军依然对傅作义集团可能投入到大同方向的兵力估计不足,以为其最多出动四个师。因此,此战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失利的种子。

三、指挥上错过歼敌良机。一是在兵力使用上,未能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灭国民党军于大同外围。在阳高作战会议召开前,7月31日就对大同外围开始作战,至8月4日,攻占大同周围大部分据点,仅歼灭国民党守军2000余人。导致驻守外围据点的敌人多数退集到大同近郊和城关各据点,增加了攻城难度。

大军集结

二是未能坚决歼击集宁城下之敌。关键之战在12日,此时,董其武部三个师被压缩到集宁西南角,没有回旋空间,我军只要继续展开强力突击不将其歼灭。

然而,我军却错误地改变了决心,仓促调转兵力打第101师的增援,结果既错过了在集宁附近歼敌良机,又没有歼灭来援的敌人。

傅作义对集宁战役的经验教训亦进行检讨。1947年2月,他说:“集宁会战,按当时的情形,我们是相当的危险,很有失败的可能,最后能得到胜利,我认为是一个侥幸”。“第101师参加战斗之后,共产党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在12日晚上,他没有去攻击新编第31师,而去全力打101师,这是共产党失败的原因。如果他那天晚上去攻新编第31师,我们的情况就相当危险了。”

战后,傅作义得意忘形,授意手下在1946年9月20日的《奋斗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致毛泽东的公开电》,其中讲到“本战区国军的武器最劣,人数最少,战力最弱,而好战心理更不如你们。虽然失败似乎是应该的,但我们没有失败,失败的却是你们,所以这不是一个军事上的胜利,而必须称之为人民意志上的胜利”。

运筹帷幄

傅作义的电文引起中共全军的愤慨。据说,毛泽东主席当时说了八个字:“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0 阅读:0

兵道争战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