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富养女”发文痛批父母

谷与妈妈 2024-12-19 14:05:33

前段时间看到一件事在网络上火了起来:

一个女生今年大三,放暑假回到老家,觉得老家这边的井水有股咸味,喝不习惯。于是她买了一整箱的矿泉水,放在了自己的卧室。

但是有一天女生要喝水的时候发现,矿泉水只剩下了6瓶,其他的都被父母下地干活的时候拿走喝了。这个女生立刻就大发雷霆,认为父母随便动她的东西,一点边界感都没有。她还把这件事发在了网上,本想和网友们一起吐槽,谁知评论区一边倒,全都是指责她的。

“买矿泉水的钱哪来的?还不是父母给的?”“喝你两瓶水就是没边界感了,那你吃父母这么多年的饭不是更没边界感?”

边界感的定义边界感,原本是心理学术语——自我边界,是指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容他人插手的界限,这个界限分为物质类和精神类,同时也带有个人空间的意义。边界感则是网络用语,是指对于个人界限的觉知或判定。在现代的人际交往之中,边界感其实是很重要的概念。

个人需要对个人的情绪负责,不能随意入侵他人,也不能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个人需要划定自身的行为规范,任何行为都要以不影响到他人作为前提;个人也需要保存好自己的物品,不能随意取用他人的物品。但以上的前提是,普通的人际交往关系。相对于文章开头的例子,这里同样再举出两个关于边界感的例子来:

1.小A和男朋友吵架了,她的手机放在桌子上,聊天记录器恰巧被同事看见。同事不仅没有主动避让,反而拿起小A的手机翻阅起来,甚至还拿给了其他同事看。小A回来正好看见这一幕,十分生气,和同事大吵一架。2.小B是个高二学生,平时喜欢画画,他会把动漫和漫画里所有喜欢的角色用笔画下来,贴在房间的墙上。小B觉得画画可以让自己静心,学习上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也可以被画画排解。

有一天小B放学回家,突然看到自己的房间一团糟,所有的画都被撕碎,抽屉里的画笔和画纸被翻出来丢到了垃圾桶里,爸妈正在给他的书桌安上监控。原来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下来了,小B的名次退步,爸妈认为是画画耽误了小B学习,非常生气。小B因为父母毁了自己所有的画作感到很崩溃,和爸妈吵架后直接摔门离开。以上两个例子和文章开头的事件,同样都是“没有边界感”引发的矛盾,那么你认为,哪个是健康的个人边界,哪个是不正常的“以自我为中心”呢?

过度自我其实,健康的个人边界有几个特点:清晰的、不可替代的、坚固而灵活的、保护性的、为自我建立的。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远而不疏是种能力,近而不入是种智慧。”

可过度的边界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极度自私的表现。

这样的人往往还伴随着“双标”的特点,那就是我的东西你不准动一分一毫,而你的东西我可以随意取用。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其著作《超越与自卑》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小时候被家里人宠坏了的孩子,就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任性自信、过度单纯等等性格缺陷。

这样的人会觉得自己非常有能力,希望周围的人和事都围着ta转,一旦需求不满足,就会大吵大闹、气愤沮丧。

且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对待别人往往才是那个没有边界感的人,而对自己的东西又十分敏感,生怕被人占了一点便宜。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还有可能源自童年时期对个人和他人之间界限的模糊。

比如父母经常说的:“我们的钱以后都是你的。”或者“这个小朋友不愿意和你分享玩具,那你就不要和他一起玩。”等等。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而没有学会同理心,也没有学会尊重和理解,更没有学会爱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索取或给予。除此之外,这样“以自我为中心”还有一个别的目的,那就是操纵他人。举个例子,当一个小孩子发现自己躺在地下开始哭闹,爸爸妈妈就会满足ta的要求,那么以后只要ta有需求,就开始躺下哭闹。这一招如果屡试不爽,那就会成为孩子拿捏父母的大杀器。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当他们的需求没有被满足,就会发脾气或者编造他人的罪名,用以给自己辩护,也是试图操纵和控制他人的手段。

健康的人格拥有真正健康的人格的个体,在面对人际关系时,边界感的处理是非常好的。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反过来说也通用,就是你自己可以做的事,那么别人也可以做。

这就给我们的人际关系划上了一条非常明晰的标准。当你想要一段亲密关系时,这条边界线就模糊起来,你们可以随意互相混用物品、探索对方的秘密、在心灵上进行交流。而当你想要一段普通关系,这条边界线就清晰起来,你们不能随意乱动对方的东西,借用要提前打招呼;别人的秘密不要有好奇心,给双方留下足够的隐私空间。不能对自己和对他人是两套标准,自己踩着对方的底线,对方却不能越雷池一步。这不叫边界感,这叫欺负人。

就像网友说的:“真是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在自己家里连瓶水都喝不到,有这样的孩子,父母真的会感到无比的寒心;更别说这个女生将事情发到网上,想要引导网友指责自己的父母。不敢想象父母知道后该有多伤心。我们也要以人为镜,明晰真正的边界感到底在哪里,健康的个人边界到底应该怎么做。当你为自己竖立起保护的盾牌时,有没有用尖锐的武器试图破坏他人的防护呢?

0 阅读:30

谷与妈妈

简介: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家庭教育方式,助力宝爸宝妈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