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大的悲哀,不是家里没钱、没势,而是父母随意把这三个隐私告诉外人

谷与妈妈 2024-12-19 14:05:04

“养儿防老”是中国传文化中育儿观的大致体现,

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哺育和回馈都注定了其会进入“父母养儿”和“赡养老人”两个阶段当中。这就必然导致两代人会在不同的时间点付出不同的“代价”:

父母需要满足子女能够独立生活之前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当子女有反哺能力之后,自然也要以同等方式进行回馈。但如今日渐增长的育儿成本,以及逐渐蔓延的“断亲”观念使得很多人对生育并没有太大兴趣。逐年下降的生育率就是一种体现。还有一些父母,虽然物质生活水平很不错,但他们会陷入一种误区,那就是“养孩子只要有钱就行”,从而忽视了在精神和家庭教育上对孩子的关注。诚然,在现代社会,抚养子女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仅仅是家长要提供的物质资源,就会“劝退”很多未育夫妻。

但它们并不能替代父母的关爱和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孩子最大的悲哀往往不是来自家庭的经济状况,而是家长在不经意间的三个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可能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家长的三个不当行为1.将孩子与同龄人对比孩子一旦进入学校,就进入了充满竞争的环境。成绩、人缘、穿着等都可能成为比较的对象,这些比较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自卑感,尤其是成绩。应试教育体制下,成绩似乎成了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成绩好就是优秀,成绩不好就是差劲。

父母常常在不经意间将孩子的成绩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这种行为会触碰到孩子敏感的内心,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很多父母会陷入这种误区,误以为自己这样的行为是在给孩子“树立榜样”,殊不知对于孩子而言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这是一种社会比较心理和中国式面子思想共同导致的现象,因为当父母在孩子面前称赞其他同龄人时,在孩子严重自己就已经成为了被比较的对象,而很多时候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面子思想。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能够解释,当父母表现出对孩子的期待时,他们更有可能有好的表现。

2.误解孩子的性格型塑孩子个性的原因多种多样,沉默和活泼都是正常的个性表现。然而,“外向”似乎成为了一种正确,那些在大众面前不愿表现的孩子们就会被家长甚至其他长辈贴上负面标签,仿佛不爱表现就是性格缺陷一样。很多孩子只是不想在公众场合展示自己,很多时候就会被自己的父母批评。但很多家长忽视了环境因素,可能就是做父母的太严厉,孩子才沉默寡言,问题根本不在他们身上。

而且从聚光灯效应(spot light effects)来看,孩子们会十分在意自己的表现,他们会十分在意自己在众人面前的表现,害怕出丑,这是十分正常的想法。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好的性格,而不是不由分说的因为性格问题而批评孩子。3.轻视孩子的理想俗话说“望子成龙”,家长大多数时候都会为孩子设立目标。与此同时,孩子自己也会为自己预设一种成就。在某些情况下,一旦孩子的想法与父母的预设不符,或者看上去有些不切实际,有些家长就会以十分不屑乃至嘲讽的口吻去打压、讽刺孩子。

这导致很多小孩受到极大打击。要知道的是,没有人可以一蹴而就,实现理想。父母更是要尊重子女的意愿,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之所以有的父母会打压、嘲讽子女,一方面是因为自负,因为已经成年的他们自视了解社会,将孩子的理想抱负视为“幼稚”,以此来凸显自己的“成熟”;另一方面是自卑,他们会觉得自己都不敢想的事情,居然出自孩子之口,影响作为父母的面子。无论哪一种,都是不对的。

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总的来看,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兴趣和天赋。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而不是强迫他们符合某种标准。总之,养孩子不仅仅是提供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提供爱和陪伴。

当父母能够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不随意谈论孩子的隐私,不否定孩子的性格,多鼓励和肯定孩子的想法和意愿,就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自信自强的人,并且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他们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背后一直都有父母在支撑他们,肯定他们。

1 阅读:114

谷与妈妈

简介: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家庭教育方式,助力宝爸宝妈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