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肥胖患者的世界之四:肥胖的程度如何判断?

我是小医生 2023-04-18 07:35:25
走进肥胖患者的世界之四:肥胖的程度如何判断?

当身高标准体重值超过参照人群均值20%时的全身脂肪含量,即超过正常脂肪含量的15%为超重,超过标准体重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估计体脂的手段还有很多,可依工作条件和要求和取舍。

身高体重指数{BMI,算法是实际体重(kg)/身高(m)}是最常被用來评估肥胖程度的指标。国际卫生组织于1997年建议西方成人中,当BMI超过25为体重过重﹔30以上则认定为肥胖。由于人种的不同,在身高体型的差异上可能会影响肥胖的诊断标准,亚洲成人BMI正常范围为18.5~22.9;小于18.5为体重过低;大于23为超重;23~24.9为肥胖前期;25~29.9为Ⅰ度肥胖;≥30为Ⅱ度肥胖。应注意肥胖症并非单纯体重增加,若体重增加仅仅是肌肉发达,则不认为是肥胖。

腰臀比(WHR)分别测量肋骨下缘至髂前上嵴之间的中点的径线(腰围)与股骨粗隆水平的径线(臀围),再算出其比值。男性腰围大于90公分(或腰臀围比值大于0.95);女性腰围大于80公分(或腰臀围比值大于0.85)時皆可属于腹部肥胖。

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或等于身高(cm)减100后再乘以0.9(男性)或0.85(女性)。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者为肥胖;超过理想体重的10%又不到20%者为超重。

男性正常体脂率在12-20%,超过25%以上就可称为肥胖;女性正常体脂率约在20-30%,超过35%就属于肥胖了。此表示即使BMI不高但是當男女性身体脂肪比例分別超过此数值時亦属于肥胖。

CT和MRI是诊断内脏型肥胖最精确的方法。取脐孔或L4~L5椎间水平扫描,计算腹腔内脏脂肪和腹部皮下脂肪的面积,≥120cm2诊断为内脏型肥胖。

儿童肥胖症以婴儿期、学龄前期及青春期三个阶段为发病高峰。要诊断小儿肥胖症,首先应确定有无肥胖,再查明肥胖的原因,尤其需要排除病理性肥胖。诊断可参照以下几点:  1常有家族肥胖史,智力佳,排除内分泌紊乱和代谢障碍性疾病。  2患儿食欲亢进,喜食甘甜、肥腻食物,不喜欢吃蔬菜等清淡食物。  3体格生长发育迅速,不仅体重超过同龄儿,而且身高、骨龄皆在高限,超过同龄、同性别正常儿均值20%以上,但多在12岁后就停止发育了。  4皮下脂肪分布均匀,以面颊、肩部、胸乳部及腹壁脂肪积累为显著,四肢以大腿、上臂粗壮而肢端较细,皮肤的脂肪过度增加。  5男孩可因会阴部脂肪堆积,阴茎被埋入,而被误认为外生殖器发育不良。  6患儿多缺乏适当的活动和体育锻炼,严重肥胖儿可有轻体力活动即出现心慌、气短易疲劳现象。

7部分肥胖症可并发高血压,极度肥胖儿可呼吸浅快等。

8日常生活中,常采用如下公式粗略估计小儿体重: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0.7(kg)×6+0.25kg×(月龄-6);  2~12岁:体重(kg)=年龄×2(kg)+8(kg)。

体重高于同年龄、同身高正常小儿标准的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

(写文章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点赞+评论,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关注+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一篇,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

0 阅读:38
我是小医生

我是小医生

各种医疗健康知识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