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是皇太极长子,为何不能继位还被多尔衮害死?他爹先放弃了他

丰丰谈历史 2024-10-01 10:36:53

清太宗皇太极去世之后,他的长子豪格,是他儿子当中唯一成年的,又是八旗之正蓝旗旗主,有军功傍身。

按理说该毫无疑义地登上皇帝宝座。

可豪格却因为一念之差痛失皇位,别说皇帝了,就连摄政王都轮不到他做。

登上皇位的是他那只有6岁的异母弟弟福临。当上摄政王手握大权的,是和他争夺皇位的死对头多尔衮。

怎么看都觉得,豪格的处境危险了。

那么,豪格有如此巨大的优势,为什么还会争位失败呢?和皇位擦肩而过之后他的结局如何?

01、豪格为什么当不上皇帝?

清太宗皇太极的死,在清实录的记载当中,属于无疾而终。所有人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皇太极本人生前也没有指定继承人。

而此时的清朝,也没有父死子继和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皇太极本人,也是靠兄弟们的推举上位的。

于是在皇太极去世5天之后,几个话语权比较高的王爷便聚集在崇政殿里商议下一任皇帝的人选。

豪格作为皇太极唯一成年的儿子,又有军功在身,对皇位势在必得。

他早在会议之前,就召见了以索尼和鳌拜为首的两黄旗大臣商议。他们都是皇太极生前的亲信。

根据后来当事人的回忆,他们商议的结果是,拥立豪格为皇帝,而豪格登基之后以异母弟弟福临为皇太子。

这是因为,在皇太极的后宫里,以五宫福晋为首。她们来自蒙古,背后有蒙古的势力支持,她们生的儿子,地位也高于皇太极其他的儿子。

而福临,正好是五宫附近生的儿子里年纪最大的一个。皇太极生前就非常喜欢福临,甚至有把他作为接班人培养的意思。

只是皇太极死得太突然,福临的年纪又太小,所以皇太极的亲信们不由得把豪格继位当成退而求其次的方案。

这也为豪格后来的争位失败埋下伏笔。

当时的清朝,王爷贝勒们虽不少,可是皇太极的大哥礼亲王代善年迈,弟弟们不是堂弟就是无心朝政,侄儿们血缘关系就更远了。

所以能和豪格竞争皇位的,只有皇太极的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他最大的倚仗,是他的两个同母兄弟阿济格和多铎,以及他们兄弟3人手里掌控的两白旗。

崇政殿的会议一开始,鳌拜等人就跳出来声称必须要立皇子,也就是皇太极的儿子,为新任皇帝。

注意,他们此时只说皇子,而没有指名道姓说要豪格继位。虽然当时表面上看起来皇子里只有豪格能担此大任,但这却是后来多尔衮逆转的关键。

多尔衮听了鳌拜等人的话,怒斥道:王爷们都还没说话呢,哪有你们大臣什么事?退下!

鳌拜等人只能退出了崇政殿。可他们并没有离开,反而带着两黄旗的军队,拿着武器,把崇政殿团团围住。

崇政殿里,多尔衮的同母哥哥阿济格和同母弟弟多铎见多尔衮喝退鳌拜等人,立刻上前提议说,让多尔衮继承皇位。

或许是忌惮崇政殿外的两黄旗,多尔衮不敢答应下来。

他的弟弟多铎立马不耐烦了。

多铎话锋一转,说:既然你不愿意当这个皇帝,那么我来当也可以。反正当年父亲的遗诏上也写了我的名字。

多尔衮大惊失色,自己这弟弟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呢?他为了反驳多铎,几乎口不择言:豪格的名字也在父亲的遗诏上啊。

多铎不接茬,继续转进如风:既然如此,那就让咱们的大哥哥礼亲王代善继位吧,我没意见。

礼亲王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但是由于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被废,后来代善又被封为四大贝勒当中的大贝勒,所以代善相当于是当时爱新觉罗的大哥和长房,也是宗室里辈分最高的。

代善已经60多岁了,早已退休在家,对皇位之争,实在没什么兴趣。

他见多铎突然提到自己,不由得哭笑不得,说道:既然多尔衮不愿意,我也没这心思,那么豪格是先帝的长子,由他继位,是理所当然。

就这样,在多尔衮兄弟内讧的当儿,豪格再一次被推向前台。

代善都开口了,豪格只要应下来,就可以顺利登基。

在这关键时刻,他突然想起了汉人的一个重要传统,那就是“三辞三让”。当年他的父亲皇太极称帝,也是这么走流程的。

于是他犹豫了一会,开口说:我福小德薄,无法担此重任。

说完,他转身往崇政殿外走去。

按照三辞三让的流程,豪格走了之后,就该由屋里的王爷们出马把他再请回来,双方假意退让一番,豪格就可以登基了。

可是不知道是王爷们汉化程度不够,没文化,还是他们本来就不想看到豪格登基,反正没有一个人搭理豪格。

反倒是多尔衮的同母哥哥阿济格起身就走,回家睡大觉去了。

代善看到这帮人这种表现,也不想理睬这帮人了,退出了会议。

多尔衮的弟弟多铎还在和多尔衮生闷气,索性闭上嘴巴,一句话都不说了。

一时之间,多尔衮左右环顾,发现崇政殿里说得上话的,除了自己之外,就只剩下一个郑亲王济尔哈朗了。济尔哈朗是他们的堂兄,注定和皇位无缘。

就在这时,殿外的鳌拜等两黄旗大臣见豪格走了,会议也僵持住了,立马大声说明自己的诉求:各位王爷们,你们若是不立先帝的皇子为先帝,我们唯有血溅当场,再来报答先帝的恩德了!

由于两黄旗的驻扎地就在京城,而王爷们手下的其他旗驻扎得比较远,就算要火拼也来不及调兵了。鳌拜等人的话语,还真把多尔衮给威胁住了。

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豪格继位吗?

眼看就要尘埃落定之际,多尔衮灵光一闪,拉着一直没有发言的郑亲王济尔哈朗说道:既然豪格谦让,不愿意当这个皇帝,那么就让福临当吧。福临年幼,你和我一起辅政,如何?

多尔衮的这个提议,满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对于多尔衮本人而言,他当上皇帝的希望本来也没那么大,在外有两黄旗威胁的情况下挣个掌权的摄政王,也不亏了。

对于济尔哈朗而言,他本来就一看戏的,突然白捞一个摄政王,那他肯定支持多尔衮啊。

对于相当于族长的代善而言,只要八旗不内乱起来,谁当皇帝他都无所谓,反正都影响不了他的超凡地位。

对于包围崇政殿的鳌拜等两黄旗而言,他们的底线就是立皇子,而且之前和豪格商议的时候也是豪格为帝福临为太子,如今福临直接上位,还省得将来豪格后悔了,自然是乐见其成。

唯有豪格,本来可以当皇帝的,结果皇帝没当上,连摄政王都没捞到,实在是吃亏吃大了。

不过大部分的利益都得到满足了,谁也顾不上豪格了,他也只能炮灰了。

而且,这一次争夺皇位,也让他成为多尔衮的眼中钉肉中刺。

多尔衮掌权不久,就对他下手了。

02、豪格为什么争位失败?

豪格没能皇帝,非常郁闷。

多尔衮只是摄政王,没能当上皇帝,多尔衮的同母弟弟多铎也很郁闷。

更别提,多尔衮一掌权,就对他这个同母弟弟下手,找理由抢了多铎的15个牛录,好壮大自己的实力,去和另一个摄政王济尔哈朗对抗。

两个失意人,在崇政殿上还针锋相对,等福临登基之事尘埃落定之后,他们倒是生出了点同病相怜的情绪来。

懒得上朝的多铎,向摄政王济尔哈朗知会一声之后,领着豪格到野外去放鹰玩。

就在这个时候,多铎告诉了豪格,当初在崇政殿上,大多数王爷都不支持豪格的原因:和硕郑亲王初议立尔为君,因王性柔,力不胜众,议遂寝。其时我亦曾劝令勿立。

意思是,哪怕是一开始一言不发的郑亲王济尔哈朗,看似中立,但也是偏向于豪格的。

可是一想到豪格性情柔弱,当上了皇帝之后恐怕也驾驭不了那些战功赫赫的强悍叔叔们,于是就打消了支持豪格的念头,后来转而去支持福临了。

此外同时期的传教士也说过豪格性情温和。

可见豪格痛失皇位,除了崇政殿上一时想不开玩三辞三让玩脱了之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柔弱的性格,不足以服众,所以得不到王爷们真心的支持。他们一旦有更好的方案,就把他抛弃了。

此外,豪格没能继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他的父亲皇太极,早早地放弃了他。

豪格是皇太极继任福晋生的儿子,也就是皇太极的嫡长子。

当时的清朝虽然没有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极度重视嫡庶差别。他们是一夫多妻制,妾生的庶子甚至不能计入兄弟之间的排行。

皇太极早年生的儿子大多夭折,除了豪格之外,皇太极能计入排行的第二个儿子硕塞比豪格小了整整20岁,皇太极去世的时候只有15岁。而他计入排行的第三个儿子福临更是比豪格小29岁,当时只有6岁。

皇太极晚年的身体也不好,为此大赦天下好几次。

正常的皇帝,遇到这种情况,都该考虑立储的事情了。

除非储君的人选让他太不满意。

从两黄旗的大臣拥立豪格的同时也要以福临为太子来看,皇太极生前中意的继位人选,应该是6岁的福临而不是35岁的豪格。

皇太极并非不喜欢自己这个长子。正相反,他对豪格是给军权,给爵位,让豪格成为同辈的堂兄弟们当中唯一一个亲王兼八旗旗主,和叔叔们并列。

可见,在皇太极眼里,豪格可以做宗室的大将,却难做下一任皇帝。他宁可培养年幼的福临,也不愿意过早确立豪格的地位。

所以,豪格虽然名分够正,但是在王爷和大臣们眼里,他是个早早被自己父亲放弃了的皇子,对他的拥护,自然也是有限的,只是没有更好方案的权宜之计。

只要多尔衮一提出直接让福临上位,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

03、豪格争位失败后结局如何?

前文我们说到,豪格和多尔衮争夺皇位,已经成了多尔衮的眼中钉肉中刺。

偏偏这个时候,多尔衮唯一的同母弟弟多铎,又和豪格混在一起。多尔衮对豪格更是欲除之而后快。

毕竟,多尔衮虽然当上了摄政王,还是还要和另一个摄政王济尔哈朗抢权,而且他在宗室里的支持度有限,非常需要多铎这个八旗之镶白旗旗主的鼎力支持。多铎和豪格走得太近,对多尔衮是不利的。

而豪格没能当上皇帝,手下也有一些墙头草想要投奔多尔衮谋取更大的富贵。他手下一个叫做何洛会的人,便向多尔衮揭发了豪格背地里说多尔衮坏话。

多尔衮借题发挥,竟把豪格的肃亲王爵位削去,把他贬为庶人。

有些史料还说,多尔衮甚至想要直接杀了豪格,是顺治皇帝福临以绝食抗议,才保住了豪格一条命。

不过豪格性情柔弱的好处,在这里就显示出来了。

他无爵无名,居然还任劳任怨,以正蓝旗旗主的身份参加了多尔衮包括山海关之战在内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以至于多尔衮入关之后,挂不住面子,又只能把豪格的肃亲王爵位恢复了。

随后,多尔衮把豪格打发到地形复杂的四川去和张献忠的大西军打仗去了。

这是清朝一统天下的重要一战。多尔衮想的大概是,豪格打赢了,可以消除清朝的心腹大患,豪格打输了,可以消除自己的心腹大患,反正稳赚不亏。

豪格运气不错,去了四川之后,没过多久就和张献忠短兵相接。他在观阵的时候,手下人告诉他,不远处那个亲自探查敌情的,就是张献忠本人。

豪格张弓搭箭,一箭就把张献忠射死了。没有了首领的大西军,被豪格一触即溃。

豪格在四川征战两年,大胜还朝。

京城早已变了天。原先的摄政王之一济尔哈朗被多尔衮以王府僭越为由削去了辅政之职,由多尔衮的同母弟多铎取而代之。

爱新觉罗的族长代善,已经老得管不动事了,他的儿孙几乎被多尔衮笼络走。

曾经对皇帝忠诚无比的两黄旗大臣,也有不少倒向了多尔衮。

多尔衮可以说是在朝堂上一手遮天,小皇帝福临彻底沦为傀儡,就连皇帝的印信也被多尔衮拿到了自己府上。

在这种背景下归来的豪格,注定不会得到应有的嘉奖。

豪格大胜回京之后,多尔衮翻来覆去地研究豪格的战报,终于挑出了错。

他以豪格的部下谎报军功、豪格竟敢私自启用罪人的弟弟为由,把豪格下狱。

仅仅一个月后,豪格就死于狱中,年仅40岁。

关于豪格是怎么死的,素有争议。

在一个老太监写的回忆录里说,多尔衮在迎接凯旋的豪格的时候,等到豪格上前拜谒,他便一声令下,命令左右把豪格砍死。

不过这种说法过于夸张,而且和清朝官方史料里豪格有定罪下狱的过程相冲突,所以可信度不大。

很多人认为,豪格是身经百战的大将,如果没纯真什么意外因素的话,不太可能在监狱里仅仅一个月就去世。

他很有可能是在狱中经受了不为人知的折磨,或者是被多尔衮下令秘密处死的。

豪格去世之后,多尔衮娶了他留下来的福晋,并逼他的儿子富绶认自己为父。

直到豪格去世之后,多尔衮坠马身亡,顺治皇帝亲政,这才清算多尔衮,并为豪格恢复了名誉。

100多年后,乾隆钦定开国八大铁帽子王,肃亲王豪格,也是其中之一。

04、写在最后

纵观豪格的一生,可以说他没有当皇帝的才能,却卷进了皇位之争,造成了他一生的悲剧。

如果他的父亲皇太极能够在去世之后早早确立豪格的地位,无论是作为储君还是储君的哥哥,或者是豪格能够学习大伯代善,不对皇位有任何想法,直接退出皇位之争,一心扶持弟弟。

那么他的人生,可能就会有很大的不同。他也既有可能想代善那样,以长房的身份和赫赫的战功,一生顺遂,无论是谁掌权,都要对他崇敬有加。

豪格从争夺皇位却没争赢开始,一生的悲剧就已经注定。

你觉得是不是呢?

0 阅读:418
丰丰谈历史

丰丰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