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当了皇帝,亲爹却没当过皇帝,是谁向谁下跪?

丰丰谈历史 2024-09-22 16:08:34

在古代,儿子跪父亲,是天经地义。

臣子跪皇帝,也是理所当然。

那么,如果儿子是皇帝,但是父亲却没有当过皇帝的时候,是谁跪谁呢?

历史上有挺多皇帝为此而苦恼,他们的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

01、刘邦和刘太公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和他的父亲刘太公,是历史上第一对面对谁跪谁难题的父子。

刘邦的皇位,不是继承自刘太公的,而是他自己打出来的。

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刘太公全程不是在老家沛县看家,就是在项羽那里当人质,没有做过什么贡献。

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就把刘太公接到皇宫里享福。

当时历史上也没有过皇帝的父亲还活着的先例,刘邦也没有多想,就按照正常的父子之间的礼节,每隔5天就去给刘太公磕头请安一次。

可是有一天,刘太公身边的一个家令就对刘太公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柰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

意思是,刘邦是虽然是刘太公的儿子,可是刘邦是君刘太公是臣,哪有皇帝给臣子下跪的道理呢?

刘太公一听,吓了一跳,下次刘邦来的时候就不敢让刘邦跪了,而是像臣子一样拿着扫帚在门口恭恭敬敬地迎接刘邦。

刘邦也吓了一跳。

刘太公这个样子,不是让他不孝吗?

可是刘邦听了家令的话之后,也觉得很有道理。如果皇家礼制混乱的话,怎么能当天下人的表率呢。

刘邦也不敢真让亲爹给自己下跪,赶紧叫那些熟悉礼法的儒生们去研究,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儒生们在秦朝的史书里找到了一个案例:秦始皇称帝之后,把他那只当过秦王、没有当过皇帝的父亲追封为了太上皇。

只要把刘太公也尊为太上皇,那么刘太公就不再是臣,而是君了,他和刘邦之间就可以没有君臣之分,只论父子礼节了。

刘邦立马就照办了,从此还是心安理得地每次见了刘太公都下跪请安。

同时刘邦也把刘太公当时的妻子尊为了太上皇后。

这也为后世的皇帝打了一个模板:皇帝的父亲,如果活着的话,尊号就是太上皇。

而如果皇帝的父亲去世、母亲尚在的话,母亲被尊为太后,但是如果皇帝的父亲母亲(包括嫡母)在世的话,母亲当了太上皇,母亲可就不能称太后,而要称太上皇后了。

02、柴荣和柴守礼

1000多年后,后周世宗柴荣和他的父亲柴守礼,也面临着刘邦和刘太公一样的问题:儿子当了皇帝,父亲却没当过皇帝,谁跪谁?

而且柴荣的问题比刘邦的还要棘手,他不能像刘邦一样尊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

这要从柴荣的姑父郭威开始说起。

柴荣小时候家道中落,就去投奔了姑父郭威。郭威和柴荣的姑姑柴氏感情相当好,可是两人始终生不出儿子来,郭威便把柴荣过继到了自己名下。

这不是普通的叫声义父或者干爹就完事的,而是正儿八经的宗法上的过继,从此柴荣宗法上的父亲就是郭威,和生父柴守礼没有父子关系了。

柴荣也由此改姓郭,叫郭荣,一辈子都没再改回来。不过本文为了理解方便,依然使用柴荣这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来称呼他。

郭威后来和别的女人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是柴荣始终是他宗法上的长子。

如果这放在普通人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柴荣还可以照顾弟弟们。

谁也想不到,郭威后来竟然黄袍加身,成了皇帝。

郭威在登基之前,全家都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杀了,所有亲生的儿子无一幸免,唯有柴荣跟着他在外打仗,逃过一劫。

后来郭威建立后周,当了皇帝之后,年纪也大了,而且没活几年,也就没有生出儿子来。

他只能把皇位传给柴荣这个过继来的,实际上和自己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儿子。

柴荣继位的时候,真正的亲生父亲柴守礼还活着。

可是柴荣不能认柴守礼为父,甚至不能以柴守礼和柴家为宗室,只能把柴守礼当做舅舅看待。

这一来是因为,柴荣不能对不起把自己抚养长大的郭威,二来是因为,柴荣的皇位不是自己打下来的,而是以郭威儿子的身份继承来的,一旦他认了柴守礼为父,他的皇位合法性就会有问题了。

柴守礼也自然当不上太上皇,只能做柴荣的臣子。

不过柴荣和柴守礼虽然在宗法上没有父子关系,但是血缘是无法斩断的。让柴守礼像普通臣子那样给柴荣下跪,柴荣也是万万不敢受的。

柴荣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只好让柴守礼远离都城开封府,去了洛阳,父子二人一辈子没再见过面。

不见面,就不用烦恼谁跪谁的问题了。

03、溥仪和载沣

又过了快1000年,封建王朝即将走到陌路的时候,又有一对皇帝父子面临着和柴荣、柴守礼父子一样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和他的生父载沣。

和柴荣一样,溥仪的皇位不是自己打来的,而是过继给同治皇帝载淳,继承来的。

为了皇位合法性的问题,他也不能管载沣这个亲爹叫爹,不能尊载沣为太上皇。

但是和柴荣一样,他们的血缘关系终究斩不断,无论是让载沣以亲生父亲的身份给溥仪下跪,还是让溥仪以皇帝的身份给载沣下跪,都不太合适。

溥仪还不能像柴荣一样把父亲打发得远远的,父子俩一辈子不见面,免得为礼节上的问题头疼。

因为载沣是慈禧亲自指定的摄政王。由于当时溥仪年纪还太小,载沣才是清朝实际上的统治者。

两个人不见面,是不可能的。

怎么办呢?

清廷的选择是:行家人礼,但是也要分场合。

根据溥仪的英文老师,英国人庄士敦的记载,在朝堂之上,载沣是不用向溥仪下跪行礼的。毕竟哪怕载沣是濮议名义上的叔叔,但是谁也不能忽视他们实际上的父子关系。

当然在朝堂上也不会发生溥仪这个皇帝公开向载沣下跪的场面。

根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的回忆,他记忆中第一次见到载沣,是在载沣监国3年之后。那次载沣来看他读书,在他视角里的载沣,完全是一个陌生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溥仪和载沣一个是皇帝,一个是摄政王,但是两人平时还是尽量避免见面的,免得在礼节上尴尬。

那么他们在私底下的见面,又是怎么行礼的呢?

溥仪的《我的前半生》里说,自己“按家礼给他请了安,然后一同落座”,也就是说,两人在私底下的时候,还是溥仪这个儿子给载沣这个父亲下跪的。

这样的关系,多少有别扭和尴尬。不过清朝很快就灭亡了,溥仪和载沣自然也就不用再纠结这种封建礼节的问题了。

04、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历史上儿子当了皇帝,父亲却没有当过皇帝的情况,并不多见。毕竟大多数的皇帝还是靠继承父亲登上皇位的。

而一旦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他们的处理方式,就没有一个标准的模板,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操作了。

但是总的来说,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皇帝的儿子给没当过皇帝的父亲下跪,却几乎看不到父亲以臣子的身份给皇帝儿子下跪。

可见在封建社会,父子之间的伦理关系,还是比较基本的伦理纲常,是不容侵犯的。

你觉得是不是呢?

0 阅读:21
丰丰谈历史

丰丰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