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彭老总是如何度过的?常把9字挂在嘴边,有关主席令人泪目

爱吃凉历史 2024-11-12 05:25:05

北京的西郊有一处叫做吴家花园的地方。这座花园,是清代雍正皇帝的十七弟果亲王允礼所建,后在民国时被国民政府总统府秘书长、著名实业家吴鼎昌买下,并改名为吴家花园。从1959年9月底到1965年11月离开北京去大三线,彭德怀在吴家花园住了6年。

一、

搬进吴家花园时,彭老总的身边只剩下机要秘书綦魁英,以及警卫员老景和司机老赵三个人。在搬家时,彭总特地嘱咐三人:“我现在要当老百姓了,所有公家的东西,一点也不留,包括我的军装和勋章,还有何香凝画的送的老虎画,统统上交。当老百姓用不着这些东西。”

住进吴家花园后不久,中央党校的杨献珍和其他两位老师受彭真委派,来安排彭老总到党校学习的事。彭真告诉杨献珍:“彭总到党校,主要是学些哲学、政治经济学。党史他都经历了,比你们知道的更多,你们与彭总商量研究,订一个学习计划。”

从那以后,杨献珍经常来到吴家花园,和彭老总共同研究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彭老总学习很认真,在教科书上都做了眉批,并做了许多笔记。

与此同时,彭老总还看了一些农业书籍,主要是有关栽培和嫁接的。他喜欢在住地周围散步,和当地农民聊天,拜圆明园附近一个专门搞林艺的工人为师。在院子里种了茄子、冬瓜、黄瓜、西红柿、白菜、萝卜等,还种了桃树、梨树、核桃树、枣树,这里成了一个花果园。他还带头挖了一个小池塘,种莲藕,养草鱼,说要搞循环养殖。有时客人来了,彭老总就领着他们转一圈,看我们的劳动成果。一片田园风光,大家都很高兴。

当时的吴家花园周围比较荒凉,连理发店都没有。綦魁英看到彭老总的头发越来越长,于是在颐和园派出所的帮助下,在西苑找到一家比较卫生的理发店,准备第二天带着彭老总去那里理发。

那一天的彭老总心情很好,但当他走进理发店后,发现里面顾客不多,便猜到一定綦魁英打了招呼,心里很不高兴。理完发后,他批评老景:“你搞的什么名堂?你知道我现在是干什么的吗,我是老百姓了。你看,我一到那里理发,就把老百姓都赶出去了,人家不骂你的娘呀!”老景怎么解释也没有用,他继续训道:“以后我再也不来了,我不听你的!”

二、

住进吴家花园后,彭总发现这里比较缺水,附近的乡亲们吃水、用水全靠一口土井。逢上稍微干旱,井里的水便不够用;而每次下大雨后,很多地表水又流进井里,导致井水非常混浊。

见群众用水如此困难,彭总心里沉甸甸的。他对綦魁英说:“都解放这么多年了,群众怎么还吃这种水?老百姓的日子真苦啊!”

接下来的几天,彭总的情绪一直不好。几天后,他告诉綦魁英:“我考虑好了,让群众到这院子里来打水吧。院里这口机井,虽说水质不太好,有点儿苦,但卫生多了!”

綦魁英知道彭总一向关心群众,也没有反对,于是连夜通知了附近的村民。

第二天一早,周围群众都高高兴兴地到这里来打水。彭总笑眯眯地招呼大家不要挤,还拿出糖果招待来看热闹的孩子们。看到群众脸上的笑容,彭总的心里乐开了花。

一段时间之后,天总不下雨,吴家花冠里的那口机井里的水也快见底了,彭总便想再打一口更深一些的机井。他也知道自己目前的处境,于是只好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还是由你们向上边提个建议吧。能答应最好,为这一方百姓做件好事,不答应也算我们尽到心了。”

没想到意见反映上去没几天,有关部门便派人来吴家花园打了一口深水机井。彭总满意地说道:“这件事做得好,做得应该!群众是多么希望我们多为他们办些好事啊!”

三、

彭总有个习惯,每天晚饭后,总要去散散步,他把这看成是接触群众,了解群众的难得机会。每次散步,彭总总爱走田埂小路。哪里有人劳作,他便都会上去搭把手,既不怕累,也不嫌脏。一些群众认得他是彭德怀,都不让他帮忙,可彭总却说:“我本来就是农民,干这些活有什么关系!只是好久不摸,有些生疏了。”

一天傍晚,彭总散步路过一户农家。只见昏暗的油灯下,两个小学生正挤在一起做作业。他上去问两个孩子:“小朋友,灯光这么暗,能看得清吗?”

两个孩子不认识彭德怀,纷纷抢着说:“能看得清!这比老师给我们讲的‘凿壁偷光’好多了。老师还说等过几年,咱们国家发展了,我们这里会安电灯呢!”

就在这时,小男孩的妈妈走了进来,听见这话急忙解释道:“小孩子胡说八道,想电灯着了迷了!国家和集体现在也很困难,哪能那么容易给家家户户装上电灯?”

从这户人家出来后,彭总自言自语地说:“为了这些孩子,是应该想点办法,想点办法……”

那两天,彭总一有空就到院外四周去查看,望望这里,又望望那里。綦魁英知道彭总准是动了为群众装电灯的心。可这不是小事情,偌大一笔经费由哪里出?

过了几天,彭总把身边的几个人叫到一起说:“我测量过了,可以从院里把电线接出去,给邻街几户安上电灯。”綦魁英问道:“那钱从哪里出?”

彭总想了想说:“买电杆电线的钱由我出,以后他们的电费也由我给交。我手头就这么些钱,能装几户就装几户吧。”说着从口袋里掏出六百块钱递给綦魁英。

綦魁英不肯接钱,一边摆手一边说:“彭总,这可是你的伙食费!都拿出来,您吃什么?”

“吃饭的事好办,少吃几口,吃差一点慢慢就省出来了,先把电灯安上再说。你们赶紧去办吧!”

綦魁英晓得彭总的脾气,他决定的事,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再要多说,只能惹他发火。于是接过钱,去找有关部门去了。

几天后,有关部门真的派人来安了几根电线杆,住在吴家花园附近的14户群众的家里,都安上了电灯。

接电那天,彭总又来到那两个孩子的家。一进门,两个孩子拍着小手,一左一右拉着彭总,非要他看看那明亮的电灯。看到孩子们的笑容,彭总欣慰地笑了。

四、

在吴家花园住了一段时间后,彭老总又给中央写了封信,说想到农村去摘调研。毛主席在信上做了批示:全国各地都可以去。彭总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回家乡搞调研。

这次调研,彭总除了带上秘书老景和司机老赵外,中央办公厅秘书处还派了一个叫金石同志,以及一名护士同行。

在家乡的乌石大队,彭总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写出了《乌石大队1953年至1959年合作化期间每年的生产形势》,对当地农民的生活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当地老百姓听说彭总回来了,纷纷赶来,都想看一看彭总。这些人一来就是一大群,彭老总只得抽时间陪着,和大家说说话。可说着说着就到饭点了,彭总就留大家吃饭,这一下让綦魁英犯了难:哪里有这么多粮食呀!只得找公社借粮。

这种事发生了几次后,当地的县委考虑到彭老总的身体状况,决定让彭老总搬到县钢矿招待所住,来看彭总的群众这才少了很多。一个多月后,彭总带着写好的材料回到北京,这份材料都送到中央后,毛主席还专门批给中央政治局委员传阅。

1965年11月,彭真将彭老总叫到人民大会堂谈话,说是准备让彭老总到西南三线工作。彭总一开始不同意,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说了自己不愿去的理由。

几天后,毛主席办公室的秘书打电话来,说是主席要找彭老总讲话。彭总有点意外,但也有点兴奋,于是专门刮了胡子,还换了身衣服,这才去了中南海。

车子开到丰泽园,毛主席已经等在那里。看到彭总后,毛主席说:“你这个人还是那个犟脾气,平时不写信,一写就是八万言。你也不到我这里来。”

那天中午,毛主席专门留彭总吃午饭,还在饭桌上对彭总说:“庐山会议已过去多年了,真理也可能在你那一边。当时打倒你是我的主张,现在赞成你出来工作也是我内心的主张。现在三线很重要,你到那里去工作吧,希望能做出成绩来,恢复名誉。现在,越南还在打仗,必要时,你还可以带兵打仗。”

五、

1965 年 11 月 30 日,彭总从北京到达成都,担任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

虽然身处逆境,但彭总仍然在极短的时间里,巡视了数十个县、市的数十个大型工地,行程几千里,踏遍三线的座座大山深沟。他纵观三线建设的布局,提出了“突出一点、一线、一片”的指导方针,确保了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他视察德阳第二重型机械厂工地,肯定了“打一、备二、看三”的作法,促进了该厂按期建成投产。他深入贵州六盘水煤矿区建设工地,指导施工部队总结了“三结合”、“五统一”经验,运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打歼灭战的办法建设煤矿,既加快了煤矿建设速度,又节约了投资,确保了工程质量。

就在彭总努力工作的同时,政治局势对他越来越不利。《人民日报》发表了《放手发动群众,彻底打倒反革命黑帮》的社论,连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彭真也被赶下了台。少数人在西南局学习会上,要彭总进一步交待庐山会议上的问题。彭总站起来说:“庐山问题,我早说清楚了,加在我头上的种种罪名,我知道,你们也知道,有什么好讲的!”说完,彭总拍着桌子掉头就走。

从那以后,彭总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在此期间,也有一些同志悄悄来看望他。面对这些同志,彭总总是会对他们说同样九个字:“毛主席还是了解我的!”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与世长辞。他的遗体在火化之后,骨灰以“王川”的名字,被存放在成都一处公墓。

历史总是最公正的。在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彭德怀终于等来了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那一天。

参考资料:

中新网:《彭德怀如何度过在吴家花园的6年?》

0 阅读:17

爱吃凉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