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近期为了让哈马斯和以色列停火,美国弄了一份新提议,联合国安理会也通过了该决议。布林肯更是亲自前往中东促成此事。
不过,哈马斯在最后一刻对提议进行修改,并提到我国。
这让布林肯直接破防了,甚至又使出了威胁这一招。
哈马斯提出的修改意见是什么,以至于他反应这么大?
美国内部的分歧从2023年10月初到现在,虽说美国没有直接出兵加沙,帮助以色列攻打哈马斯,但为以方提供了不少武器援助和资金支持,数额还不小。
美国政府在以色列身上投了这么多钱和物资,以方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疲于援助此国。
再加上以军在加沙地带的残忍行径,不仅在国际上遭到了舆论的强烈谴责,而且引发了很多美国人的抗议,该国内部“反犹”情绪高涨。
对于助长以色列嚣张气焰的拜登政府,他们同样是非常不满,用行动示威抗议。
当地时间2024年6月8日,美国再次爆发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集会。
他们挥动着巴勒斯坦的旗帜和各种标语,高喊:
“拜登,你无处躲藏!你不划红线,我们划!”
他们用一条红色横幅围着白宫绕了一圈,上面写着30000多个巴勒斯坦逝者的名字,要求巴以马上停火,结束以色列对加沙的围困、侵占,释放相关人员。
除了民众抗议之外,一些官员也反对拜登政府在巴以冲突上的政策。
哈拉•拉里特,原本是美国驻阿联酋迪拜的外交官员。4月24日,她辞职抗议拜登援助以方。
6月12日,她直言拜登政府持续向以色列提供各种类型的武器,是在将本国国家安全置于危险中。
此外3月27日,一名叫安妮尔•谢莱恩的外交官员,同样因为无法忍受美国支持在加沙犯下“种族灭绝”暴行的以色列而辞职。
由此可见,美国内部对巴以问题的分歧越来越大。
内外面临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拜登政府终于有所行动。
美国提出永久停火提议什么时候停火,巴以做不了主,决定权在美国政府手上,毕竟他才是幕后“大boss”。
5月31日,拜登公布了一项关于巴以永久停火、确保人质被释放的新提议。
它分为三个阶段完成,首先以色列和哈马斯立马停火。以军撤离加沙所有人口聚集的地方,放了关押的巴勒斯坦人。
哈马斯则需要释放部分以方被扣留的人质,归还以方部分遇难人员的遗体。
其次,以军全部撤出加沙的前提是,哈马斯放了剩余关押的以色列人。
最后,加沙地带将开启重建等工作。
这份有利于以色列的提议,随后被美国递交到联合国安理会投票。
6月10日,它被该组织表决通过。
当天,布林肯立即飞往中东,表面上是访问各国,其实是为了联合中东国家的领导人一起向哈马斯施压,逼迫该组织答应美国提出的方案。
但12日正在访问卡塔尔的他心态崩了,公开扬言无法接受哈马斯对停火方案的部分修改意见,它们“不可行”。
并且,他威胁哈马斯“倘若拒绝停火方案,该组织将承担所有地区持续动荡、加沙生灵涂炭的责任”,“必须击败哈马斯”。
布林肯之所以破防,是因为哈马斯提了一些要求,其中部分条件还和我国有关。
哈马斯的要求拜登政府的停火方案, 不像以方始终没有回应,哈马斯给出了正面回复,愿意积极应对,从而达到和以色列停火目的。
不过据美媒和英媒等媒体报道,哈马斯对停火方案作了一些“修改”。
他们要求以方在规定时间里撤出关键通道,美以需要就永久停火、以军撤离有书面保证,防止两国出尔反尔。
布林肯不能接受的是,哈马斯主张让土耳其、俄罗斯、中国三个国家作为担保国,共同签署停火协议。
显然,他们不相信美国和以色列。
如果他们先释放了所有扣押的以色列人,而以军不按照协议撤出加沙,杀个回马枪。
到时候,哈马斯没了和美以谈判的筹码,加沙地带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因此,他们要求中俄两个大国担任担保国,保障巴勒斯坦的权益,给自己加一份“保险”,同时要求以军在第一阶段结束后全部撤离加沙。
在布林肯看来,这一要求有利于中俄扩大对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所以坚决反对。
是否要当担保国,13日我国外交部回应称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有效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巴以停火,加沙老百姓得到保护、获得人道主义救援,被扣押的全部人员能获得自由。
我国会继续与各方一起,积极推动落实“两国方案”、加沙的战火平息,以及缓解加沙地带严峻的人道主义灾难。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方一直在为实现巴以永久停火而努力。
美国要是真的想巴以停火,应当拿出公平公正的方案,不偏袒任何一方,而不是言行不一。否则,其停火提议很难同时被巴以双方接受。
参考文献:
"哈马斯已准备好接受" 观察者网 2024-06-16
布林肯:哈马斯对停火提议部分修改意见“不可行” 新京报 2024-06-13
哈马斯要中国提供担保?外交部回应 环球时报 2024-06-13
布林肯就是不说,伊方透露:哈马斯要求中国等作担保 观察者网 2024-06-13
抗议纵容以色列 美国示威者在白宫外组成“红线” 红星新闻 2024-06-09
“我们被视做同谋”!辞职抗议的美国外交官:拜登政府对以政策将美国置于危险中!环球时报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