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茂是开国中将,为党、为国家、为军队都作出过巨大贡献。但很多人不知道,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王恩茂将军居然是秘书出身。话说,他算得上我党早期的秘书工作者之一。
1928年,15岁的王恩茂参加革命。自1932年起,王恩茂先后担任了中共永新县委秘书长、任弼时的秘书、红六军团政治部秘书长、湘鄂川黔省委秘书长。
长期的秘书工作,让王恩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来,满宗洲调到王恩茂身边工作,后来,满很郑重地说,在他的心目中,王恩茂既是德高望重的领导,又是他们秘书工作楷模。
王恩茂以他自己模范行动,教满宗洲怎样做事,更教他怎么做人。满后来说:“我的成长进步与王恩茂首长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在王恩茂的帮助下,库尔班的愿望实现了王恩茂长期在新疆工作,他办事的作风很受当地人尊重。1958年,不少地方都提出了亩产2万斤、5万斤的“高指标”,新疆也是蠢蠢欲动。当时,新疆成立了“高产试验田领导小组”,并聘请了一位农业科学家当技术员。
在讨论“高指标”时,这个技术员就大唱反调说,什么2万斤、5万斤,在当前的条件下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定500公斤。否则,我这个技术员就不当了,你们另请高明吧。“
很多人表示,如果真的定了500公斤,那不好向中央汇报,也没法登上报纸。当王恩茂知晓此事后,他肯定了技术员的话,他说人家是科学家,提出的指标是有科学根据的。当前的产量就只有100多公斤,能达到500公斤就是增产了几倍!很了不起了!
在王恩茂的提议下,新疆就上报了500公斤。这种处理方式,有理有据,最关键的是实事求是,这样的工作作风给满宗洲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在新疆,王恩茂很长时间都用在了下乡调研。有一回,王恩茂路过于田县五区,有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远远地跑过去拦住了王恩茂的车。王恩茂马上下车,他问小女孩有什么事情?小女孩告诉他,他的父亲听说王书记来了,要请他到家里做客。
满宗洲插话说:“你父亲是谁?”小女孩说,她的父亲叫库尔班·吐鲁木,是劳动模范,给毛主席写过信,主席还给他回了信,并寄了照片。这次他想请王书记带信给毛主席。
满宗洲对小女孩说,他们现在有很多事要忙,来不及到她家。可小女孩无论如何都不离开。这样的情况下,王恩茂和秘书只好一起跟着小女孩去了她家。到了以后,库尔班拿出了主席的回信以及照片。
谈了许久,库尔班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愿望,那就是到北京见毛主席。他说,只要见了毛主席,就是去死也没遗憾了。这位对毛主席充满深情厚谊的老农,给王恩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恩茂回到乌鲁木齐后,就把库尔班这个事给报上去了。不久,库尔班终于见上了日夜想念的毛主席。
作为首长秘书,满宗洲经常跟着王恩茂四处搞调查。王恩茂曾和秘书说:“调查研究是秘书工作者的基本功,没有调查研究就谈不上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当时新疆的路况不好,坑坑洼洼,车子跑起来像跳舞一样。一下车后,浑身顿感像是散了架一样。王恩茂搞调查,不是一般的走走看看,而是进村入户,与老百姓零距离接触。
满宗洲回忆说,王恩茂同少数民族群众交谈时,他会先用维语说一声“阿卡”(大哥),问一声“亚克西姆”(您好)。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他与老百姓的距离。群众在他面前,敢讲真话,从而,王恩茂知道了群众在想什么、希望得到什么,进而为他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王恩茂晚年双目失明,依旧认真对待工作王恩茂有个好习惯,每天都要写日记。1980年11月,王恩茂率吉林省农业考察团到日本考察。日本的现代化农业技术,引起了王恩茂的浓厚兴趣。他每到一地,都会仔细看,认真记。15天的时间,他就记录了厚厚的一本。
有一天,满宗洲陪同王恩茂到北海道的一个果农家做客。当时,满宗洲以为只是随便去看看,就没给王恩茂带笔记本。没想到,王恩茂与这个果农聊天时,随手摸出了一张名片,接着就在背面记下了。
话说,王恩茂讲话、写文章,之所以那么出彩,这个他平时注意积累资料有关。满宗洲回忆说,王恩茂不管是开会、调研,都手不离笔。王恩茂书写的速度很快,开半天会,他一般要记录七八张纸。
有人曾给王恩茂提议,让秘书记录就行了,何必自己费那个劲。王恩茂却说,自己做的饭香,自己亲手记录的资料,印象更深刻。
王恩茂一直以惊人的毅力,坚持60多年写日记,从不间断。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由于双目失明,不方便写,他就自己口述,让秘书代写。战争年代,上有敌机的狂轰乱炸,下有敌人围追堵截。有时一天要打好几仗,行军百余里。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他也没有放弃写日记。这种精神,着实令人叹服。
据满宗洲说,《王恩茂日记》共5本,130多万字。其中,记载有长征、抗战、解放战争。不仅是研究党史、军史的宝贵资料,而且是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教材。
说到写东西,王恩茂绝不是写什么无关紧要的废话。他的每句话,都有价值。1998年的一天,王恩茂已经85岁了,双目失明,身体虚弱,走路还要人搀扶,生活不能自理,但王老的头脑很清楚。
在他去北京的前几天,恰逢自治区召开“双拥表彰大会”。有关部门就想请他,到会场与大家见见面,可能的话作个报告。王恩茂一向重视双拥工作,马上答应了下来。
满宗洲对王恩茂说:“您这么大年纪了,能到会就是对大家的鼓舞。如果要讲话,随便说几句就行了,不必准备稿子了。”王恩茂不同意,他表示,讲大话、空话,是能应付,但作用不大,还是要做点准备,讲点有用的话。
在准备讲话稿过程中,王恩茂格外地认真。由于他看不见字,不能亲自动笔。于是由他口述,让满宗洲记录下来,整理之后读给他听。王恩茂边听边修改,这样反复多次才定稿。
大会发言时,满宗洲没想到的是,王老已经把稿子印在了脑子里,侃侃而谈,引得在场人员一阵阵鼓掌。会议结束后,满宗洲就拿着稿子准备到报社去发表,但王恩茂不放心,见报之前还要修改。
这时,王恩茂突然把满宗洲叫上车,说:“我那个讲话有几句话要补充,请你记下来回去加上。”满宗洲赶紧从包装箱上撕下一片纸来,迅速作了记录。对此,满宗洲特别动容。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对工作如此负责,对文章如此精益求精,实在难得。
王恩茂写文章有个习惯,就是情况不搞明白不动笔,问题不找准不动笔,思路不理清不动笔。他对满宗洲说:“一个错误的方案,在实行中被否定,不如在实行前被否定。”
参考资料:《在王恩茂身边工作的见闻和感受》、《王恩茂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