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最长寿老红军,63岁当新郎,65岁生子,秘诀:只吃三种肉

纵观历史2021 2024-12-28 21:45:45

老红军向多本,经历非同寻常,他是中国最长寿的红军战士,活了整整116个春秋,见证三个世纪的风云变幻。

1888年3月6日,向多本出生于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家徒四壁,连温饱都成了奢望,他的童年是在乞讨与饥饿中度过的,小小年纪便尝尽了人间疾苦。

为了生存,向多本不得不给地主家当挑夫,每天肩挑重担,奔走于崎岖的山路之间,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步入中年后,贫穷依旧如影随形,向多本无法成家立业,只能孤身一人面对生活的艰辛,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出现在最不经意的时刻。

1935年8月,红二、六军团进驻石门西北山区,向多本听说红军来到家乡,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他毅然决定加入红军,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命运。

加入红军后,向多本并没有被年龄和体力所限制,相反,他凭借着以前干挑夫的经历,每天挑着一副沉重的石磨跟随红军行军,尽管年近五旬,丝毫不逊色于年轻战士。

汾孝战役中,向多本所在的连队遭遇了敌人的猛烈进攻,面对敌军和密集的火力网,向多本毫不畏惧地端起刺刀冲向敌群。

在激烈的战斗中,向多本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左手臂,让他失去了左手的灵活性。

抗战胜利后,向多本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参与了大生产运动,在南泥湾的荒地上他挥舞着特制的九斤重锄头不分昼夜地开垦土地、种植作物。

向多本的事迹很快在部队中传开,战士们亲切地称他为“向九斤”,也因此成为了南泥湾开荒种地队伍中的一面旗帜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

1944年秋,由于形势的变化,中央决定派遣359旅一部分力量组成南下支队挺进华南,然当南下支队准备与东江纵队会合时,国民党军队却趁机发动进攻企图将南下支队消灭在途中。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南下支队不得不接受中央指令北返中原,经过数月的艰苦跋涉,南下支队终于成功北返中原。

在这一路上,向多本和他的战友进行了大小战斗300余次行程1350余公里,创造中国革命史上的又一奇迹,他们被誉为“第二次长征”的勇士,向多本的名字也因此被永远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

1951年5月,经党组织介绍,63岁的向多本与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学校的缝纫员陈玉华结婚,两年后,陈玉华生下女儿向红,又过了一年多生下了儿子向计青,此后,向多本活到了116岁。

向多本的高寿也是当地的传奇,许多人都觉得他掌握了养生秘笈,其实不过是老人家的生活有几个关键词:劳动、知足、饮食、锻炼和学习。

劳动强身:从年轻到老,向多本从未停止过劳动。即便是在晚年,他也坚持做家务、打扫卫生,认为劳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最好方式。

知足常乐: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向多本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生活。他常说:“有吃有穿,足矣。”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让他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饮食有道:向多本的饮食习惯简单而健康,只吃鸡肉、猪肉和鱼肉。每天两餐,荤素搭配合理,从不暴饮暴食。他相信,合理的饮食是健康长寿的基石。

坚持锻炼:每天清晨,向多本都会准时起床,做一套自创的四肢摆动操。晚上,他还会进行擦浴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这些看似简单的运动,却让他保持了良好的身体状态。

保持学习:晚年的向多本依然热爱学习,他常常阅读《毛泽东选集》,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这种持续学习的习惯,让他的大脑始终保持活跃和年轻。

在向多本身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他那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他常说:“说说笑笑,通通七窍。”在他看来,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一切困难总会过去。

2 阅读:139
纵观历史2021

纵观历史2021

一个历史自媒体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并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