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有6000多万人死亡,他们的生平档案都会汇聚到这里——“死亡档案馆”,你可以看到他们的年龄、死亡时间,各式各样的死亡原因。
一些人的档案还被做了特别的标注,独居死亡。他们都是孤身一人在家过世,死后还在屋中躺了几天、几周、几月,甚至是几年后才被发现。这些独居死亡的人都经历了什么?
案例一青年编剧小鲁,31岁那年,他在熬夜赶稿时突发心源性猝死,独自倒在了家中。保安进门时发现房间乱得无从下脚,茶几上还有一碗撕开但没来得及泡的泡面。
像小鲁这样的独居青年,中国有9200万个。洗澡时滑倒得不到救治,被锁在没有食物的浴室,这都是独居青年害怕的场景,因心力交瘁而攀升的猝死人数,也让他们担忧,会不会有一天就成了下一个小鲁。这些噩梦也真的成了一些人的现实。
中国年轻人因工作导致心脏病死亡的不断攀升
不到23岁的up主因糖尿病毒独自在出租屋过世,曾获新概念作文一等奖的网文作家,最后却因心脏病倒在家中,10天后才被人发现。
相比许多人,小鲁是幸运的,关心他的父母,在他失联后不到一天内就察觉不对劲儿,而有些与亲人关系淡薄的,甚至在死后五六天才被人发现。
案例二57岁的康健,妻子离家后一直独居,没有儿女。当水费收费员和社区工作人员撬开房门时,发现他坐在客厅的凳子上已没有了呼吸,凳子旁放着一个空酒瓶。
康健的死成了新闻,但关于她活着时候的事,街坊却说不出太多,只知道她没有正式职业,是吃低保的,靠在楼道里扫地拿些补贴。
像康建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在韩国独居死亡人数的统计中,50~59岁的人是最多的,占到了总人数的近1/3。
2021年韩国独居死亡人数
人到中年身边的人都有了家庭,能说上话的朋友越来越少,与孤独相伴的还有中年危机、裁员风险、养老压力、巨额房贷,这些压力让一些人走上了像康健那样不那么健康的生活,尤其是男性。
一项韩国的研究显示,独居男性中的抽烟比例明显高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几率也更高。整体上,他们也面临着比女性更高的独居死风险。他们中的许多人,也许最终走向了和康健一样的结局。
案例三年过七旬的老陈摔倒在浴室,得不到救治。等儿子上门查看时,老陈已过世了一个月以上,跌倒已成为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受伤致死的首要原因。
在日本的调查中,经过长时间才被发现的独居死者里,65岁以上的老人也是最多的,老陈没有躲过这双重叠加的风险。
在中国,有3000多万个儿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他们许多人退休后就和社会断了联系,仅有的交流只剩下买菜时和邻居的几句闲聊,身上的毛病也越来越多,甚至到了没办法自己出门看病的程度。但仅靠每月平均3500的退休金,付不起私立养老院动辄好几千的月费,更请不起保姆。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受伤致死的原因占比
在日本的统计中,高龄独居死女性平均6天后才被发现,男性死者的发现时间更是高达12天。
12天是什么概念?
死后24小时,腐败气味会从尸体的口、鼻、港门排出。死后2~4天,尸体表面会出现青绿色的腐败静脉网,体内器官也开始溶解。如果是在夏季,不仅蛆会啃食尸体,高温也会加速腐败,甚至10天左右就可能白骨化。
邻居在三楼都能闻到一楼的异味,蛆虫从管道爬出来,许多独居老人都是在这样的情境下被发现。常年的孤独也容易让一些空巢老人变得抑郁,一些人甚至选择先一步离开人世。
案例四八旬独居老人在家中过世,人们在他家中找到了字迹工整的遗书,然而这个本该在中秋节回家的小青却不知为何迟迟没有联络。当老人遗体被发现时,昨晚已变成了80天前。
案例五老李与陈太是嘉兴的一对老夫妻,老李常年照顾着老年痴呆的陈太,不幸的是老李在一次烫衣服时触电而亡。当儿子两周后回到家时,他不只看到了父亲的遗体,还有母亲的,失能的陈太因无人照顾,活活被饿死。
由于人会先走,这是许多家庭最终仍得面对的问题。近6年的平均寿命差距,让剩下的面对独居,死的往往是女性。
研究显示,女性平均寿命更长
如果先走的是家里的照护者,一不小心就成了一尸双命。次生灾害的受害者可能是陈太,可能是思觉失调的女儿,或是主人走后无人喂养的狗狗,在这个“死亡档案馆”中独居死亡的档案越叠越高。
8年间,东京都高龄独居死人数翻了一倍多。韩国近5年独居死的人数也增加了40%。
在中国,20年空巢老人的户数也翻了近4倍。在独居越来越普遍的现代,独居死可能真的很难避免,有些人选择多生几个孩子,但这并不能确保就不会孤独终老。有些人选择信赖科技,但这意味着之后他得时时活在黑镜中。
2000-2020年中国65岁以上家庭空巢化基本情况
或许,和身边人常联络是最朴素却也最有效的方式吧。
文本来源@浪潮工作室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