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峦叠嶂,山高水长,巍峨山水也能传达雅逸韵味

凝萨 2025-02-02 03:25:00

清代画家画山水,往往很重视构图。他们会在位置经营上花费很多力气,利用平衡稳定的视觉效果,让画面显得严谨精致。想要画出山水的平衡感,还要保证美感,于是越画越细、越画越满。当满密到不透风的程度,画面就没有了生趣。故此,很多画家开始学习宋人山水,希望在刻画精准的同时,保持山水画的韵味意境。这幅《层岩飞瀑》是黄鼎的作品,仿宋代李唐风格创作而成。

李唐在北宋末年已经成名,走入宫廷当上了一位画师。北宋灭亡后,李唐历尽千辛万苦南渡成功,再度进入宫廷画院。时代发生巨变,他的艺术风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继续描绘巍峨山色,只不过画中前景的山石已经没有了根基。有人说这是象征南宋只剩下半壁江山,其实从艺术角度看这属于进一步明确前景空间的画法。

黄鼎 层岩飞瀑

黄鼎生活的年代,四王山水是画坛正宗,画家都以临仿四王风格为荣。不过,仿四王山水容易陷入程式化的陷阱,笔墨构图呆板生硬。黄鼎技法过硬,他尝试临仿李唐山水重新理解自然山水与画中山水的关系。为了增加画面的趣味性,他用淡墨表现山石堆叠的效果。可以想一下,这方面他为什么没有跟李唐保持一致?

从画中可以看出,淡墨结合淡彩晕染可以形成典雅大气的效果,很符合清代画家的审美,既有气势也有清丽逸趣。把感受注入山水画中,才能增添情趣。不会陷入技法至上的误区。黄鼎希望人们在他的画中读到真情,而不是痴迷于视觉感受。

黄鼎 层岩飞瀑 局部

黄鼎画山石用到了斧劈皴,结构线画法中锋细笔重墨,表现山石的硬朗棱角。山石表面用毛笔侧锋扫过,形成褶皱效果。画面山石不分空间,只用一种皴法,很容易让空间层次混淆不清。幸好他有破局之法,他强调每一块山石的结构特征。尤其是在表现空间变化的关键部位,墨色浓到发亮。

乍一看,《层岩飞瀑》笔墨构图满密,细看就会发现繁而不乱,繁中有简。单一的皴法,简化了画面的复杂程度,更容易看到他的种种巧思。看到这样的景致,会触动感受想要吟诗一首,亲近自然山水。

​黄鼎 层岩飞瀑 局部

画中山林古树描绘得相当精彩,高山峰顶用细笔画了一片松林。常看传统山水的人都知道,山顶松树多用写意画法,为了强调山高景深常用简笔。有时候,画家甚至会用一组花椒点表现草木苍郁。黄鼎画得如此细致,不是为了炫技,还是为了强调空间感。

从山下望山顶,在这个过程中视线始终在画面中景欣赏。构图复杂的中景结构,也是在致敬李唐。中景越细致,远景才能愈发深远。有了小中见大,咫尺千里的效果,就不怕精细描绘层峦景色了。

​黄鼎 层岩飞瀑 局部

整体而言,黄鼎想要呈现出清新苍润的韵味,让人们在磅礴巍峨的崇山峻岭间感受到乐山乐水的兴致。从这一点看,黄鼎成功地完成了追求,证明笔墨工整细腻的作品也能表达逸趣。

0 阅读:0
凝萨

凝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