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发生地震,“小男孩被埋图”上演感情杀,流量骗局竟如此低劣

老猫生活会 2025-01-11 11:15:44

互联网的江湖,从来都不缺“戏精”。

最近,一位青海网民上演了一出“AI+灾难”的荒诞剧,引起了全网热议。

这位仁兄为了博眼球,把一张AI生成的“小男孩被埋图”和西藏日喀则地震硬生生拼凑到了一起,直接制造了一场“感情杀”。

图片看上去揪心无比,配上地震的关键词,立刻刷爆网络,引来无数网友点赞转发。

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谣言闹剧,图片是假的,故事是编的,连情节的开头和结尾都毫无逻辑。

造谣者最终吃下了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他被依法行政拘留了。

事情虽已落幕,但背后折射的问题却让人深思、令人愤怒。

事情的开始很简单:1月7日,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就在大家关心灾情、关注救援进展时,这张AI生成的“小男孩被埋图”突然出现在社交平台上。

图片配文直指日喀则地震,瞬间刷屏,几万转评赞让人误以为这真的是地震现场的一幕。

可没过多久,有关部门介入调查,真相水落石出——这图片早在两个月前就被原作者发布过,而且还声明是AI生成的艺术创作,与地震毫无关系。

原本感人至深的“废墟下的小男孩”故事,直接变成了低劣的“流量骗局”。

这位网民的操作真是令人无语。要说利用灾难博眼球的人不少,但用AI生成的假图片,硬生生把它和地震挂钩,这种做法真的突破了底线。

我们不是不能共情,但如果共情建立在谎言之上,那带来的不是温暖,而是寒意。

试想,当我们都被这样的假信息牵着鼻子走时,真正需要帮助的灾区人民会不会因为虚假信息而被忽略?救援资源会不会因此被耽误?

谣言的伤害,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深远。

其实,类似的造谣事件已经屡见不鲜。2022年郑州“720”暴雨期间,有人传播一张“地铁被淹后大量乘客遗体”的照片,吓得人心惶惶。

结果,这张图片根本不是郑州的,而是国外某地海啸的现场图片。

还有之前某地“天空现外星飞船”的视频,也是一位网友用AI生成的。视频逼真得让人一度以为“地球要完了”,甚至引发了当地居民的恐慌。

最终真相揭开,大家只能感叹:谣言止于智者,但智者能有几人?

这次“小男孩被埋图”事件更特殊,因为它直接涉及到AI技术。AI生成图片看上去非常真实,但越是这样,越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这次事件中的造谣者,正是看中了AI技术能制造“可信感”的特点,把一场灾难消费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他不仅欺骗了大众的信任,还让AI工具背了锅。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防止类似的谣言再次发生?

平台的责任不容忽视。社交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主战场”,应该有能力识别和标注虚假信息。

比如在这次事件中,如果平台能早一点发现图片是AI生成的,并进行提醒或者拦截,就能有效减少谣言的传播速度。

国外的Facebook和国内的微博、抖音,其实都已经在尝试用技术手段打击虚假信息,比如引入图像真实性检测系统。但问题在于,技术的发展往往赶不上造谣者的“创新能力”,我们还需要更完善的监管体系。

大众的辨别能力也很重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都可能成为谣言的“搬运工”。看到触目惊心的图片或文字时,不妨多想一步:这条消息是真的吗?来源可靠吗?有没有权威机构的背书?

别让一时的情绪操控了理智。

以这次事件为例,如果网友多留意一下图片中的AI生成痕迹,或者搜索一下图片的出处,谣言可能早就被拆穿了。

最这次造谣者被行政拘留,虽然是一记警钟,但对于造谣低成本、高收益的现状来说,这种惩罚可能还不够。

近年来,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很多造谣者即便被处罚,往往也只是“拘几天、罚几百”。这样的代价显然不足以让人长记性。

未来,我们是否需要对恶意造谣行为,加重处罚力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说到这里,也许你会觉得“造谣”的人不过是极少数,但事实是,一个谣言的传播背后,离不开成千上万愿意相信并转发它的人,也许是共情,也许是出于善意,但单纯的我们被欺骗了。

与其愤怒地指责造谣者,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是否曾因一时好奇而转发过未经证实的信息?

是否因一张震撼的图片就轻信了某个故事?在这个真假难辨的互联网世界,守住自己的理智,也是在为净化网络空间出一份力。

“小男孩被埋图”事件虽然是一场闹剧,但它提醒我们,互联网从来都不是“随心所欲”的地方。

技术的进步让信息传播更快了,但也让谣言有了更大的舞台。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擦亮双眼,不让谣言的阴霾遮住了真相的光芒。毕竟,互联网是大家的,也是大家的责任。

0 阅读:1
老猫生活会

老猫生活会

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