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亲自邀请梁漱溟参加政府,梁漱溟为什么不领情

历史客栈 2024-12-27 11:01:13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邀请了很多民主党派人士参加政府,共同建设新中国。

但是,毛主席亲自邀请梁漱溟,却被梁漱溟拒绝了,是什么原因呢?

毛主席与梁漱溟有着很深的渊源,两人是同龄人,都出生于1893年,梁漱溟比毛主席大两个多月。

梁漱溟是一位奇才,报考北大时落榜,但转眼就被蔡元培聘请为北大讲师,还经常去杨昌济家拜访,每次给他开门的,就是当时在杨家暂住的毛主席。

不过,此时的梁漱溟,对这个给他开门的湖南青年还没有印象,直到1938年,梁漱溟为了弄清楚抗日战争的走向,专门去延安拜访毛主席,才知道两人早就见过面了。

这次延安之行,也让梁漱溟对毛主席非常佩服,说自己从来没听过任何一个人把抗日战争讲得如此透彻,让自己豁然开朗。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梁漱溟去了北京,再次见到了毛主席。

那是在1950年3月12日晚上,毛主席刚从苏联访问回来,特地请梁漱溟等人吃饭。

席间,梁漱溟直言不讳地说:“自古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这是中国的古训,尤其是本世纪以来的中国,要想长治久安,不容易啊!”

毛主席笑着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治天下也就不难了。”

然后,毛主席说:“梁先生这次到了北京,可以参加我们政府的工作。”

很明显,这是毛主席在亲自邀请梁漱溟,但是,梁漱溟却摇了摇头,说:“像我这样的人,如果先把我放在政府外面,不是更好吗?”

这就是梁漱溟婉拒毛主席邀请参加政府的故事,那么,他的做法对不对呢?

我们可以来参考一下另一位民主人士黄炎培的故事。

在民国时期,黄炎培的地位和声望都不在梁漱溟之下,蒋介石曾经两次邀请他担任教育总长,他都拒绝了,说自己只想做事,不想做官。

但是,到了新中国成立时,黄炎培却欣然接受了副总理的任命,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问题,黄炎培的儿子曾经问过他,说你以前说过不想做官,现在为什么又要出来做官呢?

黄炎培说:“以往坚拒做官,是不愿入污泥,今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我做的是人民的官啊!”

可见,在黄炎培看来,共产党的官和国民党的官是不一样的,国民党的“官”是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的,而共产党的“官”却是为人民服务的,在新中国当副总理,跟自己“只想做事,不想做官”的人生信条并不违和。

其实,这也是当时很多民主人士的共同心理。

在民国时期,国民党一党独大,把国家弄得民不聊生,乌烟瘴气,很多正义之士都选择了退出,不跟他们同流合污,甚至组成了很多党派,与国民党分庭抗礼,比如张澜、李济深、黄炎培、章伯钧、马叙伦等等。

但是,当新中国成立时,在毛主席、周总理等共产党人的邀请下,这些人都重新出山,加入到了新政府中,为人民服务,比如张澜和李济深是副主席,黄炎培是副总理,章伯钧是交通部长,马叙伦是教育部长。

而梁漱溟,却抱着自己的成见不放,拒绝加入新政府,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当然,梁漱溟这也是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身份,便于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给共产党提意见,比如在1953年9月的全国政协扩大会议上,梁漱溟就公开为农民说话,说农民的生活太苦,共产党是靠农民取得成功的,现在胜利了,不能忘了农民。

从这件事来说,梁漱溟的选择还是对的,如果他也是政府中人的话,这样的话就很难说了。

不过,建国初期的农民生活太苦,是由当时的发展战略决定的,因为毛主席深知,国家要想强大起来,必须要靠工业,要优先发展重工业,让重工业带动轻工业,再来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改变农民的生活。

所以,让农民先委屈一下,优先发展工业,就是当时的发展战略,并没有什么不妥。

因此,当梁漱溟发表那些意见后,就引起了毛主席的反感,在会议上当众批评梁漱溟:“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顾农民。这大概是孔孟之徒施仁政的意思吧。然须知有大仁政小仁政,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帮助了美国人。有人竟班门弄斧,似乎我们共产党搞了几十年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民?笑话!我们今天的政权基础,工人农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一基础是不容分裂,不容破坏的!”

梁漱溟也不甘示弱,两人发生了很激烈的争吵。

从那以后,梁漱溟就渐渐退出了一线工作,不再过问政事。

直到毛主席去世后,梁漱溟回忆起这次争吵,自责地说:“当时是我的态度不好,讲话不分场合,使他很为难。我更不应该伤他的感情,这是我的不对,大家都有不对的地方,他已故世了,我感到深深的寂寞。”

(参考资料:《梁漱溟传》《红墙见证录》《中外名人评说毛泽东》)

0 阅读:26
历史客栈

历史客栈

《旧闻新知》主编,《读者·原创版》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