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18岁那年,和父亲赶集卖小猪崽,之后因一碗面牵红线,让我成就好姻缘

叁三情感 2024-09-29 11:59:08

我叫彭少强,出生在东北的一个边缘山村,那年我十八岁,村里正好赶上大集,天还没亮透,父母便开始忙活起来了。母亲先是提了一大桶热腾腾的猪食,哗啦啦倒进那长条形的食槽里,小猪崽子们一听见动静,一拥而上,挤成一团,吃得那叫一个欢快,嘴里还哼哼唧唧的。

这时,父亲走了过来,站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这些小猪崽,跟母亲说:“再添点吧,今儿个是它们在我们家最后一顿饭了。”因为马上过年了,父亲打算带它们去集上卖个好价钱。

我家那头老母猪,简直就是家里的福星,年年都不含糊,小猪崽一窝接一窝。今年更是不得了,一口气生了九个,把全家人都乐坏了。母亲呢,从母猪下崽那天起,就忙活得跟陀螺似的,天天变着法儿给它加食物,就盼着它奶水足,把小家伙们喂得白白胖胖的,之后那九个小猪仔一个个圆滚滚的,看着就喜庆。

我们家里刚吃完热乎的早饭,邻居们就闻风而动,跑来帮忙了。大家伙儿齐心协力,把小猪仔一个个绑得结结实实的,生怕路上有个闪失。然后,我和父亲就推着那装满小猪仔的独轮车,一路有说有笑地往集市上赶,俩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

到了集市,那场面,简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牲口交易那块儿更是挤得水泄不通,我们好不容易找了个不那么挤的地儿,把车停好,把小猪仔放稳妥了。之后父亲先去探探路,看看行情怎么样。不一会儿,他就满脸笑意地回来了,说今天运气不错,小猪仔能卖个好价钱。

我们家的小猪仔因为长得壮实,很快就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一群人围着看。特别是有个大娘,一眼就看中了俩,二话不说就买下了。转眼间,太阳爬到头顶,筐子里就剩下最后一个猪仔,是其中最瘦弱的一个。

这时候,一个大爷慢悠悠地走过来,蹲下身子,轻轻摸了摸那只小猪仔,问能不能便宜点带走。父亲一看,就剩这一个了,早点卖完早点收工,于是爽快地点了头。

卖完小猪娃,父亲准备备些年货,便拉着我去逛了一圈,当逛到服装摊时,父亲说准备给我买新衣服,这让我高兴坏了,随后开始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现在想想以前那些日子,虽然不富裕,但家里还是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回家的路上,路过一家小面馆,那面香味儿直往鼻子里钻。父亲问我饿不饿,我说饿了,父亲就笑着说那我们去吃碗面再走。进了面馆,里面坐了不少人,老板是个和蔼可亲的大叔,手艺一看就不错,一边忙着打调料一边大声吆喝。

我们找了个空位坐下,父亲点了两碗面和两块薄饼。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面就端上来了,那香味儿直往心里钻。我拿起筷子就开吃,父亲看我吃得急,就笑着让我慢点,还把他碗里的面条往我这边拨拉。我连忙说够了够了,让父亲也多吃点。

我们正吃着呢,就听见旁边桌的客人在那和老板说着什么,听得我耳朵都竖起来了。只见那人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额头上汗珠直冒,对着面馆的老板诉苦:“哎呀,我真是倒霉到家了,钱被偷了个精光,你看我这衣服口袋,都给小偷祸害成什么样了。”

老板也是一脸愁容,叹着气说:“兄弟啊,我这小店小本经营,全家人的口粮都指着它呢,你这让我怎么办?”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眼看就要绷不住了。

这时候,父亲就像个及时雨,走上前去打听了个明白。那人一见我父亲,就跟见到救星似的,紧紧抓着我父亲的手不放,连声解释自己本来是想卖了高粱秸,心情好来吃碗面,结果钱没了,还指着衣服上的大口子证明。

父亲看那人一脸诚恳,不像是编瞎话,就转头跟老板说:“老哥,这钱我替他垫上了,大家都不容易。”那人一听,感动得差点掉眼泪,说回家就还钱。老板一听这话,反倒不好意思了,说自己是被骗子整怕了。那人一听,眼睛一瞪,说自己从来不是那种赖账的人。

父亲见状,笑着出来打圆场:“这事儿啊,我们都别放心上,错不在你们,是那些小偷太可恨。”说着,他还拉着那人坐回我们桌旁,掏出烟来,大家边抽边聊。一聊之下才知道,那人姓王,家住我们隔壁村,父亲还让我叫他王叔。

聊了一阵子,父亲结了账,准备踏上回家的路了。刚好王叔是赶着毛驴车来集市上的,就顺道捎了我们一程。到了村口,父亲邀请王叔去家里坐坐,王叔说改天一定来还钱。父亲便摆摆手说不必了,一碗面钱不算什么。但王叔执意要还,说完就赶着车走了。

过了三天,王叔还真来了,手里还提着点心和酒。一到家就大声喊我父亲,我父母听见后,赶紧迎了出去。王叔进屋后,跟在自己家一样自在,脱了鞋就上了炕。父亲让母亲去炒几个菜,王叔连忙说不用多,够喝酒就行。母亲一看王叔这爽快劲儿,就简单做了几个菜端上桌。

饭桌上,母亲问起王叔家里的情况,王叔说没儿子,就俩闺女,大的叫凤玲,小的叫凤萍。母亲一听就乐了,说自己就喜欢女孩,可惜没生着。王叔还开玩笑说下次带闺女来认干妈,逗得一家子都笑了。

从那以后,我们家和王叔家的关系就像是一家人,逢年过节,互相串门成了习惯。虽然村子之间只隔了五里地,但农忙时我总是被母亲派去帮王叔家忙,一待就是好些天。而我们家有什么事情,王叔家的大闺女凤玲也会来帮助我们,她总是那么勤快,临走时母亲还会特地给她买新衣服,表达感谢。

三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我和凤玲在共同劳动中增进了了解,心照不宣地产生了情愫。我们的恋爱如同田间的作物,悄悄生长,未曾向双方父母透露半句。

直到我22岁那年,村里的张婶热心肠地给我张罗相亲,我鼓起勇气向母亲坦白,心中所属只有凤玲一人。母亲听后,非但没有责怪,反而乐开了花,对凤玲赞不绝口。

很快,母亲带着礼物,与我一起踏上了前往王叔家的路,提亲之事异常顺利,王叔知道我是来提亲的,满心欢喜地答应了这门亲事。两年后,我们按照习俗定亲,再之后,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生活,我们恩爱有加,对双方父母更是孝顺备至。一年后,我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可爱的儿子。转眼间,我们都已年过六十,升级为了爷爷奶奶,但那份对彼此的深情与关怀却从未改变,依旧相敬如宾,相互扶持。

岁月悠悠,转眼间,我们的孙子孙女也围在了膝下,家里常常充满了欢声笑语。每当节假日,家中便聚满了人,大人们回忆往昔,孩子们则在院子里追逐嬉戏,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某个冬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地面上,暖洋洋的。我和凤玲坐在沙发上,手里各自拿着一本相册,翻看着我们年轻时的照片,不时相视一笑,眼里满是温柔与幸福。

“记得这张照片吗?”凤玲指着一张我们在田地里的合影,照片中的我们笑得那么灿烂,“那时候可真累啊,但每天都很充实,也很快乐。”“是啊,”我接过话茬,眼神变得柔和,“还有那次我帮你家收高粱,晚上累得直接在你家的土炕上睡着了,第二天醒来还一脸懵呢。”

凤玲闻言,脸颊微红,温柔的说道:“时间过得真快了,仿佛只是一瞬,我们就成老头老太太了。”我们相视而笑,那份默契与温馨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那段青涩而又美好的岁月。

0 阅读:0

叁三情感

简介:感悟人生哲理,品味人间烟火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