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钱学森在一份中文画报上,发现陈叔通与毛主席的合影,激动不已:这下有救了

文史风云 2025-04-07 18:09:43

1955年,已被美国“软禁”5年的钱学森,突然在一份中文画报上,发现了陈叔通与毛主席的合影,顿时激动不已:这下有救了!1935年公费留美时,钱学森放弃了铁道工程专业,转向当时中国几乎空白的航空动力学。在麻省理工学院,他用一年时间完成硕士学业;师从冯·卡门期间,他突破“卡门-钱公式”解决飞机金属蒙皮变形难题;他的论文成为了二战期间,美军战机设计的理论基石……这些成就背后,是他每日工作16小时的自我苛求与信念。他始终提醒自己:这些知识终将属于祖国。而这种信念,在1949年变得更加强烈。自新中国成立起,钱学森便多次向美国移民局提交回国申请。作为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参与美军机密项目“回形针计划”的顶尖科学家,他的价值被美国海军部副部长丹尼尔·金贝尔评价为“抵得上五个师兵力”。然而正是因为他极高的价值,使得美方以“涉嫌间谍活动”为由,于1950年将其逮捕。在监狱的十五天里,钱学森遭受了非人待遇:每十分钟就要被探照灯晃醒一次,体重掉了三十斤,甚至出现了短暂的失语症状。冯·卡门等学者联名将他从监狱保释了出来,但他很快又陷入长达五年的软禁。他的住所被24小时监视着,所有信件都需要经过审查,就连外出散步都有特工尾随。但美方低估了一个科学家,对故土的执念。在被软禁的五年里,钱学森完成了《工程控制论》手稿,将导弹研制经验转化为普适性理论;为躲避监听,他与蒋英发明“音乐暗语”,用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传递信息……美方一度声称钱学森是自愿滞留,中国政府虽然在日内瓦会议上据理力争,却也苦于没有实证。转机出现在1955年5月。当时,钱学森在一份中文画报上,发现了陈叔通与毛主席的合影。陈叔通是学界泰斗,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岳父蒋百里,都是他的学生。钱学森并不知道,陈叔通当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但他可以确定,陈叔通一定是和高层领导人有联系的。这个发现令钱学森激动不已。当晚,他就用烟盒的衬纸写下了一封求救信,诉说了自己“无一日不思念故土”的心情。他让蒋英将信件夹在家书中,通过比利时的亲友转寄至北京。这封穿越了三大洲的信件,最终成为周总理在谈判桌上驳斥美方谎言的关键证据。陈叔通收到信件后,当日就呈送至国务院。周总理则连夜召集会议,商讨营救方案。为换取钱学森归国,中方不仅释放了11名美军飞行员,更在朝鲜战俘问题上作出了让步。毛主席曾坦言:“有人说用战俘换科学家不划算,我说一个钱学森,能让我们少牺牲几十万战士。”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携家人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结束了长达五年的抗争。10月28日,钱学森踏上罗湖桥那一刻,中国的导弹研制进程至少加速了二十年。他主导建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从零开始培养出任新民、屠守锷等第一代航天精英;他提出的“火箭-导弹-卫星”三步走战略,使中国在1970年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时,成为全球第五个独立掌握卫星技术的国家。钱学森晚年,仍关注纳米科技与虚拟现实。1994年他曾致信中国科大校长提议开设纳米专业,为今后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储备人才。2009年钱学森逝世时,三军仪仗队为其抬棺,数十万民众自发送行。覆盖遗体的党旗,凝聚着一个民族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最高礼赞。参考资料《金台资讯》: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百年航程 有“侨”精彩(30))清华大学校史馆:赤子归来——中美解密档案揭秘钱学森归国坎坷

1 阅读:22
文史风云

文史风云

历史会说话,历史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