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种“毒教材”?恶意丑化中国伟人,此类艺术家到底该不该封杀

了鱼驴纪实 2025-01-15 17:43:24

袁隆平院士是谁?他是让中国人端稳饭碗的"杂交水稻之父",是让数亿人摆脱饥饿的"粮食英雄"。

正是这样一位可敬可亲的民族脊梁,在某些人笔下却沦为了扭曲的符号。这哪里是艺术创作,分明是对民族英雄最大的不敬!

艺术创作岂能践踏民族情感?这个问题必须摆在台面上说道说道。

近期,一位曾担任联合国和平大使的所谓"知名艺术家"方力钧,以其独特的"丑化风格"创作了多幅袁隆平院士的肖像画,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

细看这些作品,令人不寒而栗。一位为中华民族解决温饱问题、被亿万国人尊称为"袁爷爷"的伟大科学家,在画作中被刻画得面目全非。

"艺术要自由"——这句话常被一些人挂在嘴边。可是我想问问,艺术的自由是否意味着可以践踏民族情感?是否意味着可以肆意扭曲英雄形象?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样的"艺术家"不但没受到应有的谴责,反而在艺术市场上春风得意,一幅画作竟能拍出六千多万天价。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老话:艺术市场真是个是非颠倒的江湖啊!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恶意丑化的现象并非个例。翻开某些教材,类似的问题屡见不鲜。

教材插图中,中国人物的形象往往被画得怪异扭曲,而外国人物却光鲜亮丽。这种潜移默化的"审美歧视",对祖国下一代的心理影响可想而知。

有网友调侃:"这些画作让人觉得是在看'魔幻写实主义'。"这话虽然说得轻松,但背后的忧虑不容忽视。试想,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在这样的图画熏陶下成长,他们会形成怎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作为一个文化自信的泱泱大国,我们理应对这类问题保持高度警惕。艺术创作需要自由,但更需要底线;需要创新,但不能背离正确的价值导向。

想想袁老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让亿万人摆脱饥饿的伟大功绩,再看看这些所谓的"艺术创作",高下立判。正如网友所说:"有些人啊,连大地的馈赠都尝不出滋味,又怎么能领悟艺术的真谛?"

民族英雄的形象,是一个国家精神的缩影。捍卫英雄形象,就是捍卫我们共同的价值观。期待看到更多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的艺术作品,让艺术回归其应有的崇高使命。

毕竟啊,歪曲历史、丑化英雄的"艺术",就像是无根的浮萍,终究会被时代的浪潮所淘汰。

0 阅读:0
了鱼驴纪实

了鱼驴纪实

记录美好生活,每天聊聊你感兴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