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是临床上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和卒中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现已成为我国心血管常见、多发疾病,具有“高漏诊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近年来,肺栓塞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静默杀手”。
01什么是肺栓塞?我们把血管比作人体内血液流通的“水管”,当有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流运行时会容易造成血管腔阻塞,这种现象叫栓塞。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循环系统疾病,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脂肪、气体或其他物质堵塞导致肺循环灌注不足,引起组织缺氧和肺功能障碍。通俗点地讲,就是肺的血管被堵住了。
02
肺栓塞的高危因素
主要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恶性肿瘤、心脏病、外伤、手术操作等。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导致肺栓塞最常见的原因。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中异常凝结的现象,可出现肢体肿胀、疼痛等,可致肢体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的发生。
“经济舱综合征”的发病过程跟这个类似,长途飞行,座位狭窄,久坐不动,血流迂缓,为避免上厕所少喝水,导致血液黏稠,因飞机到达目的地,久坐后突然行走,下肢血栓脱落,导致栓塞发生。
03
肺栓塞的高危人群
肺栓塞容易发生于因各种原因长期久坐的人群,以下几类人群是肺栓塞主要的高发人群。
01老年人群体
02肿瘤患者
03血栓病史者
04术后患者
05产妇及长期卧床者
06家族遗传高凝血症患者
04
肺栓塞的典型症状
肺栓塞的症状表现多样,有些症状比较轻微,容易被忽视。肺栓塞的早期症状包括呼吸急促、胸痛、咳嗽、痰中带血等,但这些症状并不具有特异性,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如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则可能出现心悸、晕厥、意识改变等症状。
呼吸急促:这是最常见和最典型症状。肺栓塞会导致肺循环灌注不足,使氧气供应不足,引起呼吸急促。当进行轻微运动或活动时,呼吸急促的症状会更加明显。
胸痛:肺栓塞会导致肺动脉内血栓形成,阻碍血液流动,引起胸痛。胸痛通常是突然发生的,可以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
咳嗽:肺栓塞还会引起咳嗽,特别是干咳。咳嗽通常是由于肺部受到刺激引起的。
咯血:肺栓塞会导致肺循环灌注不足,引起肺泡出血,使得痰中带有鲜红色或暗红色的血丝。
心悸:肺栓塞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使心脏不断加速跳动,引起心悸。通常是由于心脏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引起的。
晕厥:可以为首发症状或唯一症状,表现为意识丧失,晕倒。
休克、血压下降:高危肺栓塞可引起血压下降,表现为眼前发黑、头晕、大汗等,甚至休克;
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大面积肺栓塞会引起急性的右心功能不全,出现腹胀、腹痛、双下肢水肿、严重呼吸困难等表现;
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单纯的下肢肿、痛,部分患者可因疼痛影响行走。
05
如何预防肺栓塞?
预防肺栓塞的关键在于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强健康意识,定期体检,避免长时间卧床、保持适当的运动、合理饮食、戒烟限酒等措施都能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
1.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下肢循环功能障碍的人群,在做好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下,对下肢静脉的评估必不可少。
2.有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和血栓形成的人群则需要提防肺栓塞的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忌烟酒,伏案工作者不要久坐不动,注意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3.对于一些有下肢静脉血管疾病的人群,平时就要采用物理预防的方法,穿弹力袜、睡觉时抬高下肢,改善下肢的循环,促进下肢静脉的回流,减少血栓的发生。
4.对于一些本身存在血栓高危因素的人群,如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者、易栓症者,我们需要专科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和治疗。一旦确诊患有血栓,抗凝治疗是必须的,我们全程配合治疗,抗凝治疗中我们还要学会自我评估,因为任何的抗凝治疗都存在出血的风险,用药期间出现牙龈的出血、黑便、血尿等出血表象时,要及时就诊,调整抗凝治疗方案。
5.肺栓塞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保持规律的作息、适当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高盐、高脂、高糖等不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06
肺栓塞的治疗
肺栓塞的治疗主要分为急性期治疗和长期治疗两个阶段。
急性期治疗旨在迅速缓解症状,防止病情恶化,包括药物治疗(如抗凝药物、溶栓药物等)、介入治疗(包括导管碎栓、取栓及接触性溶栓)及外科手术治疗(如血栓切除术、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等)。长期治疗则注重预防复发,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并定期进行复查。
介入治疗具备诊断及治疗的便捷性,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特点,是目前中、高危肺栓塞人群主要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