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态,知足是福

零零看文化 2024-11-30 08:57:05

《知足歌》

选自《解人颐》· 清 · 钱德苍

人生尽是福,惟人不知足;

思量肩担苦,步行便是福;

思量走路苦,骑驴便是福;

思量饥寒苦,饱暖便是福;

思量疾病苦,健康便是福;

思量露宿苦,藏头便是福;

思量荒乱苦,平安便是福;

思量无业苦,佣工便是福;

人生能几时,不要不知足!

“人生尽是福,惟人不知足。”《知足歌》仿若晨钟暮鼓,穿越悠悠岁月,在尘世中敲响。清人钱德苍以简洁质朴之语,勾勒出一幅人生百态与知足境界的对照图,读来令人感慨万千,思绪纷飞。

诗中从肩担行走到骑驴代步,从饥寒交迫到饱暖安康,从露宿荒野到有屋遮头,从荒乱流离到平安度日,从无业游民到受雇佣工,层层递进,如剥茧抽丝般剖析出人们生活状态的转换以及与之对应的知足点。此般表述,恰似佛家所言“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肩担者,若只念担荷之重,便陷愁苦;若能思及尚有行走之力,便是福泽。正如苏轼被贬黄州,若一味悲叹仕途坎坷,恐难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洒脱豁达,亦不会于黄州的山水田园间寻得生活之乐,领悟美食之趣,创作出流传千古的《赤壁赋》等佳作。

他在困境中转换心念,看到自身所拥有的自在与安宁,此即知足。

回首往昔,诸多文人墨客亦在诗词中传达知足之意。王维在辋川别业中,“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远离朝堂纷争,于山水之间满足于那一份宁静悠远,他深知功名利禄终为浮云,内心的平和才是真正的归处。又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田园生活里,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虽物质匮乏却于自然的馈赠中觅得心灵的富足,以知足之心书写田园诗章,成为后世敬仰的隐逸之宗。

再看世间芸芸众生,常奔波于名利场,为求功成名就、财富满仓而疲于奔命。殊不知,在追逐的过程中,已忽略身边诸多微小而确定的幸福。有人为求高位,日夜操劳,身心俱疲,却未曾想过能有一份稳定工作,维持生计,陪伴家人,便是福分;有人为聚敛财富,不择手段,尔虞我诈,却忘记了粗茶淡饭、身体健康已是难得。

“人生能几时,不要不知足!”短短数语,振聋发聩。

在这有限的人生旅途中,知足并非消极怠工,亦非不思进取,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敬畏与感恩,一种于纷繁复杂世界中坚守内心宁静的智慧。

如《老子》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晓满足,便不会遭受屈辱;懂得适可而止,便不会陷入危险。

当我们能以知足之心面对生活,方能在平凡日子里品出幸福真味,于喧嚣尘世中寻得心灵净土,让生命如夏花般绚烂而又不失宁静祥和。

1 阅读:33

评论列表

无聊

无聊

3
2025-01-27 20:08

零零看文化

零零看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