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青岛李沧区右安路39号,有一座造型独特、墙体厚实的圆柱形的三层小楼,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孙从孝一家五代人长达55年的生活居所。
这座小楼原本是日本侵华时期建造的炮楼,后来辗转成了孙从孝一家的住房,经过简单的改造一家人就在这定居了,如今的炮楼承载着孙家几代人的记忆与温情。
这座炮楼是如何成为孙从孝一家的住房的?现在的孙从孝一家还住在这里吗?
炮楼的由来这座炮楼建于1938年,本来是日本军队为了巩固在山东的防御而建造的众多炮楼之一,炮楼采用坚固的砖石结构,墙体厚度达到了惊人的72公分,足见其军事防御的强度。
可能也有不少人梦想着有一点可以体验生活在防空洞、碉堡、炮楼这样的军事设施是怎样的感觉,所以不少人有些羡慕孙从孝一家,能生活在如此“安全”的房子了,生活体验一定很棒。
但事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炮楼最初设计的就是为了防御进攻,墙体和整体的设计都是了战争服务的,设计上炮楼分为三层,一层曾作为弹药库,二层墙体设有射击口,三层则是瞭望台,视野开阔,便于观察四周情况。
它的一切都为了战争服务,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什么宜居性,炮楼虽然面积较大,但设计初衷并非居住,因此存在诸多不便,本身封闭的结构导致里面采光差、漏风严重。
而且炮楼内部设计不会像民宅一样设计什么卧室、客厅、卫生间的,加上本身就是加厚加固的建筑,孙从孝一家想要在里面做一些改造都困难重重,孙大爷当年得到这个特别的房子时也是相当的头疼改造的问题。
也有不少人感到疑惑,按道理来说这种炮楼随着战争的结束,就会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军事价值,成为了历史的遗物,部分具有历史教育意义的炮楼等设施被保留下来,作为历史的见证,用于展示和教育目的。
一般这类建筑还需要经过妥善的修缮和保护,才能完整的保存了下来以供后人了解和学习历史,不过大部分炮楼由于其历史背景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未被长期保留,最后大概率是被拆除或改造。
像孙从孝一家这样能直接居住在炮楼里面的还是非常罕见的,这也让大家非常好奇,这个炮楼最后是如何辗转到了孙从孝的手中的,他们一家明明可以和其他人一样住在居民区,为什么还要费尽力气的改造炮楼。
一切还要从上世纪60年代初说起,那个时候的孙从孝父亲还是个青岛电工,孙家因为人口众多,包括爷爷奶奶、父母以及后来出生的弟弟妹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家庭逐渐扩大,包括了孙从孝的子女及后代一共五代人生活在一起。
那居住条件别提多拥挤了,当时孙家共有12口人,挤在一间仅有2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这个小平房还是电力厂给本厂员工的福利宿舍,还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
孩子们小的时候还好,还勉强能凑活着生活,可孩子们渐渐的长大了,大家也有了羞耻心,身材也高大许多,这么小的房子住十几口人显然也不太可能了,搬家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了。
幸运的是单位考虑到孙家的实际情况,父亲一个普通工人想要在养活十几口人的同时还拿出钱来买房子也不太可能,加上现在他们住的地方连卫生间和厨房都没有,就决定将一座空置的炮楼作为宿舍分配给孙家。
这座炮楼虽然外观简陋,但内部空间相对宽敞,足以容纳孙家众多人口,唯一的问题就是作为军事设施,这个炮楼不太适合人居住,还要孙家花上不小的精力来改造一下,不过这三层的超大空间倒是可以完全容纳一家人生活了。
于是经过了一番努力装修,1962年孙从孝一家终于把炮楼改造的有模有样的了,并正式搬进了这座炮楼,开始了他们长达55年的居住生活。
一家人在炮楼的生活情况初入炮楼,孙家人面临着诸多不便,炮楼的窗户狭小,采光极差,冬天寒风刺骨,夏天则闷热难耐,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孙家人开始了漫长的改造之路。
他们将炮楼原有的十个射击口中的六个改造成了窗户,以增加室内光线和通风效果,剩下的四个则用砖瓦堵上,以增强安全性。
此外,他们还填平了炮楼一楼的地面,将墙面上的武器橱柜改造成了储物柜,在三楼隔离出了一室一厅,作为卧室和厨房,还利用墙体上的枪眼接上了自来水管,解决了用水问题。
尽管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造,但炮楼的居住条件依然艰苦,冬天全家人只能挤在三楼的瞭望台里,搭起吊铺,生起煤炉取暖,夏天则只能依靠大树下的阴凉来避暑。
为了节省开支,孙家人经常吃大白菜这样的廉价蔬菜,新衣服也舍不得买,往往是衣服破了就打补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孙家人依然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
随着时代的发展,孙家人开始渴望在炮楼里安装暖气,但由于炮楼墙体厚度达到72公分,传统的安装方法根本无法实现,为此,孙从孝花费了整整20年的时间,终于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利用炮楼墙体上的弹孔来凿通暖气管道。
总算是解决了孙家的取暖问题,孙从孝还不满足,后来的技术越来越好了,炮楼还陆续接通了天然气和下水道等现代化设施,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孩子们该结婚的结婚,该独立的独立,家里的负担也小了很多,生活越来越好。
2015年,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规划的需要,孙家所居住的炮楼被列入了拆迁范围,政府给予了孙家50万元的拆迁补偿款。
孙从孝一家用这笔钱在附近购置了一套新房子,终于告别了那个充满回忆的炮楼,新房子宽敞明亮,设施齐全,让孙家人过上了更加舒适的生活。
青岛这家在日军炮楼住了55年 打通弹孔装暖气
尽管搬离了炮楼,孙从孝一家依然对这座建筑怀有深厚的感情,每个周末,他们都会回到炮楼旧址看看,和老邻居们聊聊天、喝喝茶,孙从孝还经常担任社区宣讲团的成员,向居民们讲述炮楼的历史和自己的生活经历。
在他看来,炮楼不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一个承载着家族记忆和时代变迁的重要符号,如今的炮楼已经不复存在但它所留下的故事和记忆将永远镌刻在孙家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