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2025年1月28日,全球最大的生猪生产商及猪肉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 Inc.)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截至发稿时,公司总市值达到85.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2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史密斯菲尔德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史密斯菲尔德市,员工50200名。在美国拥有超过500个农场,并与2000家独立农场签订合作协议,此外在墨西哥、波兰、罗马尼亚、德国、斯洛伐克、英国等国设有生产设施。
公司每年加工约2700万头猪,生产超过60亿磅猪肉。旗下设有三大业务:包装肉类,新鲜猪肉、生猪生产。其中,包装肉类为核心支柱,拥有Smithfield、Farmland、Eckrich、Armour、Nathan's Famous等多个品牌,涵盖培根、香肠、热狗、熟食、午餐肉等产品,其总销量约占美国市场份额20%,排名第二,是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开市客、麦当劳、赛百味等知名连锁超市和餐饮店的供应商。
史密斯菲尔德原本是一家小型肉类包装企业,成立于1936年,创始人约瑟夫·W·卢特(Joseph W. Luter Sr.)和他的儿子约瑟夫·W·卢特二世曾为肉类加工商P.D. Gwaltney, Jr. & Co.工作。十年后,有了一定资金和渠道积累的父子俩正式建厂,逐步扩大业务。
从1981年收购Gwaltney of Smithfield算起,到2008年的数十年间,史密斯菲尔德一共收购Eckrich、John Morrell、Carroll's Foods、Premium Standard Farms等近40家猪肉、牛肉和畜牧行业的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一家垂直整合公司,拥有从养殖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但从08年起,销量开始下滑,加之谷物成本大幅上涨,全行业生猪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公司就此陷入困境,次年便与双汇国际(万洲国际前身)展开接触、谈判,最终在2013年5月29日以71亿美元(包括债务在内)的价格被收购并私有化。
这场“蛇吞象”并购案,不仅创下当时中国企业在美并购的纪录,更让万洲国际实现了在中国、美国和欧洲的布局,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商。次年,双汇整合旗下企业组成万洲国际,并成功在香港上市。
提起万洲国际,自然绕不开现年85岁,被誉为“猪肉大王”的万隆。根据《2024胡润百富榜》显示,其身家达到100亿元。他原本是河南漯河肉联厂(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办事员,1984年被推选为厂长,通过制定管理规章制度,从统购统销调整为议价收购,成功使得连续亏损多年的肉联厂扭亏为盈。90年代推出双汇火腿肠,并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国内,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
史密斯菲尔德成为万洲国际旗下子公司后,继续通过收购美国、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匈牙利的肉类加工公司拓展业务,逐渐成为集团主要营收来源,占比超过一半。
近些年,美国生猪养殖行业严重亏损。史密斯菲尔德未能幸免,2023年收入146.39亿美元,同比减少9.6%;除税后亏损达到约7000万美元。2024年,通过削减养猪规模、拓展肉类产业多元化,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5.81亿美元,成功扭亏,但营收仍同比减少4.3%至101.90亿美元。
写在最后如今,“双汇系”旗下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家,分别是万洲国际、双汇发展、史密斯菲尔德,主要在中国、美国及墨西哥、欧洲三个地区经营三个业务分部。去年前三季度,万洲国际实现营收188.66亿美元,同比减少3.19%。
2024年12月10日,万隆因个人原因辞任双汇发展副董事长,正式退出公司管理层。不过他仍是万洲国际董事长,次子万宏伟担任副董事长(同时担任双汇发展董事长)。未来“双汇系”发展如何?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