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3年,市场对于曾经风光无限的“茅指数”和蓝筹白马股的关注度有所下降,尤其是从2021年开始,这一趋势变得尤为明显。相对的,“宁指数”和新能源板块在一度时间内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2019年和2020年,随着市场对于品牌价值和稳定增长的追求,“茅指数”中的核心资产受到极大的青睐,估值不断攀升。这种情况在2021年出现了明显的转折,市场的热情开始转向新能源等成长性板块,而“茅指数”代表的传统优势板块则显现出持续的下行趋势。这一变化,反映了市场对于未来增长潜力的重新评估和资金流动的变化。
估值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未来增长的预期。在高速增长的预期下,资金会持续流入,推高股价。然而,一旦这些预期开始兑现,特别是在核心资产的业绩增长没有达到市场预期的情况下,股价便会受到影响。对于“茅指数”而言,其下行趋势标志着市场对其增长预期的透支和资金面的负反馈循环。
对于新能源板块,尽管其增长速度惊人,但市场逐渐意识到,仅靠估值的上升来推动股价长期上涨是不可持续的。随着业绩进入实质兑现阶段,估值开始受到挑战,股价调整成为必然。
这一过程揭示了资本市场的一大逻辑:无论是传统的核心资产还是新兴的成长股,其股价表现终究会回归到基本面的支撑上。在市场热情高涨和资金大量涌入时,股价可能会短时间内超出其合理价值,但长期而言,业绩的稳定增长和基本面的支撑才是关键。
因此,投资者在追逐短期热点的同时,更应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长期增长潜力。市场的波动提醒我们,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的理念仍然是穿越市场周期的关键。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