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清流对“明月”的解读,为何会让嘉靖震怒?给海瑞定错了罪

卿心君悦 2024-01-27 22:31:58

文丨卿心君悦

导语:

一生无败绩的嘉靖,“首败”就贡献给了海瑞。

从诏狱大牢回来,嘉靖被海瑞气得怒火攻心,病又重了。

瘫坐在龙榻上的嘉靖,见太医开得竟是“大补”的单方,瞬间想到了李时珍的药,想到了偷瞒众人熬药的黄锦。

然而一番呼唤过后,闻声走到近前的,却是陈洪。

嘉靖这才想起,黄锦早已被他关入了诏狱,愤懑、孤独、悔恨、无助等情绪搅拌在一起,一时间,嘉靖的心里五味杂陈。

为了掩盖情绪,嘉靖转而问起海瑞论罪一事的进展。

而陈洪当即又进了一番谗言。

嘉靖听罢,写下两个字谜——一为“好雨”,一为“明月”,让陈洪带给裕王等人去看,去解。

在字谜中,嘉靖隐藏了不杀海瑞的暗示,清流也破解出了这个含义,可为何最终清流不仅没救下海瑞,反倒惹得嘉靖再次大怒呢?

嘉靖出字谜:一为“好雨”,一为“明月”

听裕王呼唤,徐、高、张三人匆匆赶到了裕王府。

一进门,见陈洪正站在一旁服侍裕王,三人皆是一震。随后,三人听陈洪传完嘉靖的口谕,又看过那两个字谜,都不响地看着裕王。

裕王自然清楚这三人为何如此态度,缓缓解释道:

“师傅们不必担心,陈公公有陈公公的难处,很多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心里有皇上,自然也有我,当着他有什么尽管说就是。”

裕王接受陈洪的投诚,是太过单纯嘛?

不,这其实就是领导者思维——

身为下属,自然不希望领导的身边存在另一股敌对的势力;可作为领导,却不是这样想的。

严党倒后,清流一家独大,裕王随之水涨船高,隐隐有了与嘉靖分庭抗礼之势。势力大了,翅膀硬了,眼界开拓了,格局也就打开了,才知道过去的局限。

在此之前,裕王眼里只有清流,只倚重于清流,视陈洪为对头、敌人。可仔细想想,与陈洪有矛盾的是清流,却不是他裕王。

陈洪身为太监头子,不管势力多大,野心多大,手段多狠,都只能依附于皇权而生。

什么是皇权,嘉靖是,他裕王也是。单凭这一点,陈洪就要比清流更可靠。

这是其一。

其二,接受陈洪的投诚,对裕王来说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嘉靖可以把陈洪当刀,他也可以,而且有了陈洪,他也能更好地掌控制约清流。

毕竟对于领导来说,所希望看到的可不是下属们同心同德,其乐融融,而是要有纷争,要有矛盾,这样才能体现领导的重要性,这样领导才会有权威。

徐高张三人听了裕王这番话,只能压下心中的不满,将话题转到正事上。

三人的头领徐阶率先发言了:

“我有几句话想先问陈公公,皇上什么时候写的这四个字,写的时候还说过什么?”

想要从领导的“只言片语”中揣摩到领导的意图,就必须要结合领导说话时的“语境”。

这里的语境,不仅包括内部的语境——上下文、前后语的关系;还包括外部的语境——说话时的场合、环境、情况、背景等。

陈洪缓缓答道:

“两个太医开了单方,皇上不满意,就把他们轰出去了。接着又问了都察院是怎么定海瑞的罪。”

(一定要记住陈洪此时所说的这段话,这是一个重要的细节,后文还会提及。)

徐高张三人听罢,便开始了解谜。

最先发表看法的人是张居正——

一开口,张居正就开门见山地道明,皇上所指的是李时珍和海瑞。

随后,优先解释了字谜“好雨”,为何指的是李时珍: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因这两句话里,既含着李时珍的‘时’字,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又含着蕲春的‘春’字。

“时下春季便是好雨,皇上龙体违和,想召李时珍来请脉,可又不愿明旨召他——杜诗下面两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暗含了这层意思。这是叫王爷急召李时珍进京。”

听了张居正这般分析,站在一旁的陈洪立马称赞道:

“解得好!张师傅这一解,奴婢也想起来了,王爷,皇上在精舍里确实提到过李时珍这个名字……”

陈洪当即决定由他来安排叫李时珍给嘉靖诊脉一事,说罢便出去交待此事。

有人会问,嘉靖有如此想法,直说岂不更好,何必弄这一番玄虚?

其实,这并不是嘉靖故弄玄虚,而是身为领导大多都偏爱这一个“猜”字——

这一个“猜”字,不仅能让领导彰显权力,还能让领导时刻处于“主动”的位置。

清流联手破解字谜——“明月”

张居正破解了“好雨”的字谜,接下来就到了重头戏,破解“明月”的字谜了。

陈洪出去了,张居正又开始了对“明月”的解读:

“既然‘好雨’指的是李时珍,那‘明月’说的便是海瑞。‘海上生明月’是祥瑞之象,其间便含着一个‘瑞’字,可……皇上这个时候用这两个字来说海瑞,倒是有些费解。”

前脚嘉靖刚召开两次大会批判海瑞,这时又突然把海瑞比成是“祥瑞”,张居正说费解,实属正常。

然而在“费解”之外,对于这般前后矛盾的态度,张居正的心中也是有所猜测的。

但张居正有猜测归有猜测,涉及到“海瑞”这般敏感的事,身为徐高张中的“老三”,在未弄清前两者的态度之前,自然不会先行发言。尤其是,此时,还有一个随时可能返回的陈洪。

直性子的高拱可不管那么多,听了张居正的解释,品咂道:

“大明之月?皇上这应该是有赞许海瑞的意思啊!是不是暗示我们,在论罪的时候网开一面呐?”

海瑞本就是高拱私下给调入京城安排在户部的(此前文章有过分析),对海瑞确实欣赏有加,此时流出维护之意,也是正常。

听了高拱的言辞,有所猜测的张居正不置可否。

而坐在一旁的徐阶,自从张居正开始解读“明月”起,就沉默不言,眉头紧蹙。此时,听了高拱的话,终于摇头发言了:

“肃清所解的这层意思自然也包含在这两个字里面,但如果我们按这层意思去办,便会误了大事。

“我的理解,‘明月’两字另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大明无日,明者大明也,后面的‘月’字却缺了个‘日’字,皇上这是在责备我们这些群臣心目中都没有他这个君父……”

就在徐阶阐述他对字谜的理解时,出去交待事情的陈洪走了进来,正好听到了徐阶的见解,立马露出了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裕王见此,便让其发言。

陈洪:

“徐阁老,您老的第二层意思是不是想说,‘明月’指的是秋后处决。”

陈洪见徐阶缓慢点了头,又继续说道:

“王爷,各位师傅,你们要是信得过我……明日三法司定罪的时候,一定要判海瑞秋后处决,大明朝如今是皇上的天下,将来是王爷的天下。皇上为什么叫奴婢拿这个给王爷看,给各位师傅看,就是想看一看王爷和各位师傅跟皇上是不是一条心。

“海瑞如此辱骂君父,百官态度暧昧,尤其是那个王用汲连驳海瑞的奏本都不愿意写,皇上当时听了便有明旨:海瑞和王用汲要一同论罪。这时,倘若王爷和各位师傅还不能愤君父之慨,那大明真是无日了。

“人人都可以说不杀海瑞,唯独王爷您一定要说杀海瑞,还有那个王用汲也要重判。”

陈洪这一番“一切为了裕王”着想的话,合情又合理。

你裕王是嘉靖的儿子,自己的父亲被人骂了,如果你不帮着父亲说话,不摆出一个当儿子该有的态度,你觉得嘉靖会如何想?

尤其是你和嘉靖还不是寻常的父子关系,近来发生的一些事本就让嘉靖对你有所猜疑,怀疑你暗藏“逼宫”之心,此时你若是不帮着嘉靖说话,保不准嘉靖因此心生不满,更会怀疑你。到了那时,谁知道嘉靖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来,就没可能罢了你的爵位,剥夺了你的皇位继承权?

可陈洪这般合情合理的话,又真是嘉靖通过字谜想要表达的意图吗?

并不是!

而且,陈洪的这番话也并不是为了裕王着想,而是包藏祸心,别有所图。

其所图——

其一,是要借海瑞一事,在司礼监完成收权。只要海瑞确定有罪,那么与海瑞有关的齐大柱、朱七、黄锦乃至吕芳,都难逃牵连。

其二,借此严惩王用汲以泄私愤。就在当天,都察院、翰林院、国子监论海瑞罪时,御史王用汲不仅当众顶撞了陈洪,还当众捅了陈洪一刀,王用汲没写驳斥海瑞的奏本,却上交了一份查处宫里贪墨的奏本。

陈洪这一番话说罢,众人皆陷入了深思。

随后,最先发言的人是徐阶,而徐阶竟附和了陈洪:

“陈公公所言极是。王爷,就把我们拟的这两层意思,赶紧让陈公公回宫复旨吧。龙体违和,召李时珍刻不容缓。”

见裕王兀自沉默,徐阶转头大包大揽地对陈洪说道:

“陈公公赶紧回宫复旨吧。”

虽说徐阶的态度,正是陈洪乐见其成的,但陈洪并没有应徐阶的话,反而一脸恭敬地等着裕王下令。

这就是陈洪的聪明之处,无论其他人的话是对是错,是否合乎自己的利益,只要领导不发话就不算数,时刻让领导感受到一点:我只听你一人的命令。

而这也是裕王接受投诚的好处,徐阶发话,陈洪不响,只此一点就凸现了裕王的领导权威。

字谜猜对了,却玩了嘉靖

最终,裕王点头了,让陈洪按方才商议的,回宫复命。

陈洪走后,裕王一脸严肃,他不理解为何徐阶如此不懂事,竟不经他的允许便当众同意陈洪的提议,更不理解高拱、张居正二人,在关键时刻为何不帮海瑞说句话,尤其是张居正,他事先早已向其暗示过,他想保下海瑞。

是他们三人已经不把我放在眼里了,还是事到如今,保海瑞已事不可为?

就在裕王耿耿于怀之时,张居正说话了:

“其实皇上这四个字里,都含有不杀海瑞之意思。”

裕王眼含深意地问道:

“何以见得?”

言外之意,那你刚才想什么来着?事情都已经定了,陈洪也回去复旨了,这个时候你来了个“马后炮”有什么用?

张居正继续说道:

“海瑞的重病是李时珍给他诊好的,海瑞上疏前,家眷都是李时珍送出去的,皇上非但没有责怪李时珍的意思,还想请他来诊脉,这便是爱屋及乌之意呀。

“‘好雨’指的是李时珍,自然也含有一个‘海’字,徐阁老解得好,‘月’字无日,皇上是怕王爷和群臣心中没有君父,现在王爷和群臣都曰海瑞该杀,这便是‘月’字有了‘日’字。”

早已看出裕王有所不满的徐阶,听了张居正这般变相为其解释的话,大悦道:

“聪明莫过太岳呀。”

到了这个时候,裕王才明白这其中的玄妙与深意。

早在张居正看到这两个字谜时,心中便有了这般猜测,只是出于谨慎并没有明说,而徐阶也是看出了字谜中所隐藏的深意,才在陈洪说出那般话后顺势而为,不顾官场规则,替裕王作了决定。

张居正和徐阶对圣意的揣测是对的——

嘉靖心里十分清楚朝中清流对海瑞的态度,大多都是认可的。嘉靖想杀海瑞吗?想,但是嘉靖不能,也不敢。

一来,为他挡风遮雨的严党倒了,朝中清流一家独大,裕王也在一旁虎视眈眈,若再发生“杖毙周云逸”的事,估计他离退位也不远了,就算不退位,他的名声也难保住了。

二来,他早已看清海瑞是直臣,其所言之事所论之理也是真情,其目的是为了他好。因此,他动了恻隐之心,甚至是惜才之心,想为裕王继位后的大明朝保住这把“利刃”。

只是,如今事情已经僵在了这里,嘉靖不杀海瑞需要一个台阶,而这个台阶正是张居正和徐阶所猜测的那样——希望裕王这边的人做一下“坏人”,定海瑞重罪、判海瑞死刑,到时嘉靖再以“圣明君主”的姿态出现,赦免海瑞的罪。

按理来说,双方的心思都明了了,事情应该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可错就错在,裕王等人随后给海瑞定下的罪名——

高拱:“以儿子辱骂父亲的罪名,判他绞刑。杀不杀儿子,皆是父亲一句话而已。”

裕王:“这个罪名好,就用这个罪名。”

这个罪名真的好吗?

不,恰恰相反,正是这个罪名将嘉靖的怒火推到了顶端。

看起来高拱的话,逻辑没有错。可若细品这个罪名,不难发现——

“儿子辱骂父亲”这个罪,不仅没有体现海瑞的错,反倒进一步肯定了海瑞的言辞;而以这个牵强的罪名判处海瑞死刑,又凸现了嘉靖的“昏庸”。

也正是因此,陈洪复旨,嘉靖会恼怒地说道:

“……你何不干脆说,好人由你们来当,恶人让朕来做。”

因为有了这个罪名,嘉靖继续杀海瑞,是昏君;而嘉靖选择赦免海瑞,在世人看来,也非嘉靖圣明,只是没一错到底罢了。

那么好人呢?

好人是清流,有了这个罪名,海瑞被赦免了,是清流的功劳;海瑞被杀了,清流努力了,仍旧是好人。

那么清流在定这个罪名时,也没意识到这一点吗?

大概率是没有。

也可能清流看穿了嘉靖所处的尴尬,清流自身又不愿背负骂名,所以才想出了这个罪名。认为,虽然这个台阶不那么完美,但嘉靖也能凑合着用。

当然,出现这种情况,其实陈洪也有一定的责任。

最初,在徐阶问陈洪嘉靖出字谜时的“语境”,陈洪的回答水分太大,以致误导了徐高张,让徐高张三人掉以轻心了。

当时,嘉靖之所以会写下这两个字谜,是因为陈洪那一番谗言:

“百官写了奏本,都不愿意再说话……内阁的意思,将百官驳斥海瑞奏本里的话都摘集出来交三法司明日定罪,奴婢有些担心,那些人会不会为了自己的名声,给海瑞定一个不明不白的罪,玷污了主子的圣名。”

若徐高张三人知道嘉靖写字谜前,陈洪说了这一番话,那么自然不敢弄出那个“儿子辱骂父亲”的离奇罪名。

只是可惜,传话人在传话时有所隐藏,最终逗了清流,清流也间接玩了嘉靖,并险些害死海瑞……

卿心君悦,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温暖你,我。

0 阅读:70

卿心君悦

简介:情感观察者,书评人,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