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2亿多灵活就业人员,按照国家政策他们参加养老保险时,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参保缴费和缴费基数。不过他们的养老保险,究竟怎么缴最划算呢?让我们根据待遇总和计算一下:
参加养老保险有哪些待遇?参加养老保险可以领取的待遇并不仅仅只有退休养老金,实际上还包括了病残津贴、丧葬补助金、遗属抚恤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地方性的补贴补助等各种各类的待遇。

如果我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足最低年限,失去劳动能力可以享受病残津贴,万一去世可以享受丧葬补助金、抚恤金、个人账户余额。如果没有失去劳动能力,达到退休年龄不再继续缴纳,企业职工可以退还个人缴费的钱数,灵活就业人员可以退还全部钱数,而且都包含了个人账户利息,也不算亏本。
如果缴费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年限,就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了。
非基本养老金待遇情况。丧葬补助金的标准,一般是去世上年度所在省份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倍。如果当地城镇居民月人均收入是4000元的话,这笔待遇就高达8000元。缴费5年以上就能够领取这样的待遇,5年以内,是丧葬补助金加上抚恤金不高于个人记入个人账户部分。
抚恤金的标准,是退休前,缴费5年、10年、15年待遇分别是3个月、6个月、9个月。缴费15年以上30年以下,是每年多增加一个月。30年以上,统一24个月。退休后,每领取养老金一个月减发一个月,但最低不低于9个月。
地方性的补贴补助,比如说南方部分地区的过节费,一些地方的开放城市补贴,北方很多省份的冬季取暖补贴等等,一般都是人人相等的。

参加养老保险缴费,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①基础养老金等于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不同省份的社平工资不同,本人的缴费基数不同,缴费年限不一样,基础养老金结果计算也不一样。
目前,全国平均使用的社平工资在6600~1.23万元之间,假设按照8000元计算。平均缴费指数0.6的情况下,缴费年限15~20年可以领取每月960~1280元的基础养老金。
如果缴费年限长,平均缴费指数高,基础养老金也会高得多。比如说平均缴费指数3,缴费年限40年的情况下,可以领取80%的社平工资也就是6400元。
但是通过缴费之比来看,肯定还是最低档次缴费更划算。因为平均缴费指数0.6的情况下,每缴费一年领取0.8%的社平工资。平均缴费指数3是每年2%。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余额是按照每月逐渐积累的,但是这一部分全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因为万一领不完,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不过养老金计算需要搞明白,虽然说回本时间是最低档次最划算,但是万一我们寿命较长,过了回本时间的话,再领的情况就是养老金越高越划算了。
不过,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退休以后的养老金,还是每年都会根据社平工资和物价增长情况,由国家调整的,会越来越高。
所以说,低收入者保基本,高收入者看长远。毕竟收入越高,承担风险的能力就越大,可以选择更高的基数缴费。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讲,应当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来计算,建议每年拿出10%~20%的收入配置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