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养老金调整越来越近了,人社部在多次新发布会中都提到了,2025年的养老金调整会更多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这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来说,是一个福音。但是,也有朋友疑惑,究竟会是如何的倾斜?是多涨钱吗?

说实话,2025年是我国的重点提振消费之年。养老金调整被纳入到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退休养老金是社会的基本保障,而且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来说,增加的养老金会更多比例用来改善生活,也就是用来消费,这对于消费经济提升更有积极意义。
养老金调整,确实有向特定群体倾斜的政策。从2016年以来,每年的养老金调整,国家都明确调整方式,主要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来进行。

关于适当倾斜,主要是对高龄退休老人和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可以额外提升其养老金调整水平。
对高龄老人的倾斜调整,全国大多数省份都是针对截止上年12月31日年满70周岁以上的老人额外增加一部分养老金。比如说离退休人员数量最多的江苏省对于去年年末已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和年满8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额外增加养老金21元、29元和39元。

对于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中西部地区相对更多一些。比如同样是离退休人员过千万的大省的四川省,去年对于在一类至六类艰苦边远地区退休的人员,每月分别增加养老金5元、12元、20元、30元、45元和65元。

除了以上两种倾斜以外,对于养老金较低人群的倾斜,全国目前只有北京市有这一特殊的政策。北京市2024年调整方案中明确,对于截止上年末,月基本养老金在6813元以下的每人每月增加30元,养老金在6813元以上的增加15元,但是调整后低于6 83元的,补足到6843元。6813元是北京市2023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其实在养老金调整中,定额调整部分实际上也是向中低收入人群倾斜的。2024年全国大多数省份的定额调整标准在30元上下,对于养老金1000元的人群,这一部分的增长比例就是3%,而对于养老金6000元的人群,定额增长比例只有0.5%。
按缴费年限调整的基础部分,一般指的是缴费年限15年及以内的部分(很多省份是不足15年的,按15年计算),各省份一般也会增加15~20元。这一部分实际上也跟养老金水平无关,也属于特殊的定额调整。
像北京市这样的情况,定额调整30元,缴费年限15年以下的部分增加36元,按养老金水平增加至少30元,按养老金比例挂钩也得4元(按最低2000元计算),这种情况下合计至少增加100元。如果是养老金水平是2000元,增长比例是5%,对于养老金的购买力是一种更稳妥的保障。

总体来说,2025年养老金调整会更多地向定额调整部分以及养老金的基础调整部分倾斜,这样低收入人群增加比例会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