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需要多少国土,才能让俄罗斯有安全感?

历史故事趣说 2025-01-28 17:26:26

这几年,俄乌冲突持续发酵。俄罗斯的表现让很多俄粉的心“吧唧”碎了一地。究竟是外强中干,还是战略拖延,咱们暂且不论。今天,咱们来聊一聊,俄罗斯为啥总是缺乏安全感。

“不安感”之于俄罗斯,就像贾宝玉戴在脖子上的那块玉,是从娘胎里衔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大家拿张世界地形图看一眼就明白了。

由波德平原、喀尔巴阡山脉一线向东,一直到欧亚交界处的乌拉尔山脉,是一望无际的东欧平原,而这也是俄罗斯的核心地区。也即是说,除了南部的大高加索山脉,俄罗斯的核心地带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我国北部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封建时代,少数民族每次都会选择从这块平坦的地区南下,劫掠我国北方地区。因此,才有了万里长城。

俄罗斯的情况与我国北方相比差多了。毕竟我国古代王朝只需派兵守住长城一线,基本就可以避免外敌入侵,保证整个国家处于安全状态。如果俄罗斯要用我国古代的方法达到的这一目标,则需要围绕着核心地带,修一圈长城。真如此,依着俄罗斯民众的性格,估计工程还没结束,俄罗斯就原地解散了。

当然,古时候的俄罗斯和西欧国家也有自己的一套应对办法,那就是修城堡。但城堡的作用,着实不敢恭维。真正对垒的时候,你打不下这个城堡,还不能绕过去吗?他们的城堡又不是像中国的城池一般依山傍水,修筑在了极要害的地方,你打不下来,就是过不去,想绕也没路。进入火器时代后,城堡几乎成了一个固定的标靶,军事方面的作用进一步降低。

这种地理环境下的俄罗斯缺乏安全感,并不是自己吓自己,而是亲身体验过的血的教训。

首先是蒙古的骑兵部队,如旋风一般在这块土地上驰骋,打得彼时的居住民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乖乖服从。西面的波兰也在俄国扶植过傀儡政权。别惊讶,虽然现在的波兰人畜无害,但其祖上也是阔过的。

近现代后,俄罗斯的这种地形为大兵团展开作战提供了天然战场。1812年,拿破仑集结60余万军队,分三路进攻俄国。时任俄军主帅库图佐夫不得不火烧国都,采用坚壁清野的方法,与拿破仑对耗。二战时期,希特勒的军队几乎沿着与拿破仑同样的路线,侵入了俄罗斯,一路打到莫斯科城下。

既然没有山川大河作为屏障,那俄罗斯唯一的屏障就是战略纵深。只有拥有足够广阔的战略纵深,才可能让敌人远离自己的核心区域,才能在敌人进攻的时候,以空间换时间。因此,与俄罗斯的“不安全感”一起而来的,还有俄罗斯的战略扩张政策。

14—15世纪,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强盛,推翻了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1547年,伊凡四世建立沙皇俄国,自称沙皇。16世纪中后期,沙皇俄国吞并了西部和南部的数个汗国。之后,为了夺取北方的出海口,俄国以波兰、立陶宛、瑞典、丹麦为目标,发动立窝尼亚战争,战争持续了25年,却以失败告终。

战争的失败并未打击俄国扩张的政策。沙皇阿列克谢一世在位期间,与当时的西方强国波兰交战,从1654年一直打到1667年,战争持续了13年,硬生生把大国波兰打成了周边哪个国家崛起都要上去踹几脚的二流国家。战争成果也是非常显著的,俄罗斯得到了如今的东乌克兰。

彼得大帝即位后,把扩张的方向由西部转向了西北,从1700年开始,和波罗的海强国瑞典打了21年,由此让俄国在波罗的海有了自己的出海口,并建立了圣彼得堡。

1721年,沙皇俄国改名为俄罗斯帝国,继续对外扩张。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打败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得到克里米亚半岛,并和奥匈帝国、普鲁士先后三次瓜分波兰,取得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终于,俄罗斯的好日子到头了。在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罗斯一对三,硬扛英法土,招致战败,割让了克里米亚半岛。时任沙皇尼古拉一世,成为俄国历史上第一个割让土地的沙皇,不久即忧郁而亡。

虽然俄罗斯在西线“开垦”了300多年,但总体来看,并没有得到多少战略纵深。特别是在与东部扩张进行比较的时候。和西班牙人在南美的扩张一样,俄罗斯对东方的扩张,也是从商队探险开始的。

自1581年开始,俄罗的探险队开始向东方渗透。彼时的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均是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居住在这里的人类很少,且处于分散状态,处在冷兵器时代的他们自然抵挡不住已经装备火器的俄罗斯探险队。

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后期,官方注意到了东部的扩张,却并未给予过多关注。在这种状态下,1689年俄国入侵黑龙江流域,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截至此时,俄罗斯已经在东方获得了大约1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罗斯认识到,西方的国家比较难打,而东方的战略纵深和自然资源或将是俄罗斯的另一战略优势。于是,俄罗斯官方将目光转向东方,而这正赶上大清王朝的下坡路段。

1850年以后,俄罗斯通过先后通过《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走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直到1904年,俄罗斯在日俄战争中失利,才停止了东方的扩张。而此时的俄罗斯已经有了228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二战期间,俄罗斯广袤的纵深对于打败德国军队、取得战争胜利起到了巨大作用。大量的机器设备、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被转移到东部地区,并在极短时间内恢复了正常运转,为前线苏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武器供应。

当战略纵深带来的红利抵消掉无险可守的被动,俄罗斯感到安全了吗?不尽然!

苏联成立之初,为了缓和紧张局面,向周边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承诺会废除沙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退还沙俄取得的不适当利益。待到政权稳固后,苏联又把自己说过的话选择性“忘记”了。二战后,崛起的苏联继承了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不断地把周边国家纳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拓展自己的战略纵深。实际上,走的还是之前俄罗斯一样的路子。

为何如此?

其实到这里,我们会发现,无论谁上台,无论哪个政党执政,俄罗斯这块土地上的主宰者都会选择向外扩张战略。究其原因,还是俄罗斯的地缘战略在作祟。这里的地形决定了,这块土地上的国家只能采取对外扩张战略,不因政党、派别、主义的变化而变化,也不会因领导人的意志而转移,否则就不适合这块地缘环境所决定的生存法则。

到底需要多少国土,才能让俄罗斯有安全感?从国土规模上看,苏联与之前的华约成员国加起来也不够。从心理层面讲,欧美不亡,俄罗斯的安全感就不会满格,即使欧美倒下,东大也会让他寝食难安,这是本性。而老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0 阅读:0
历史故事趣说

历史故事趣说

聊点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