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口古渡,走西口的源头

文学人青烟葳 2024-10-30 01:49:52

作者:沈子友(心系远山)

西口古渡,走西口从这里开始:漫游晋陕大峡谷(3)

9月10日,早7时离开老牛湾,8点半到偏关,10时乘车去河曲,距离40公里,车上本来就没上几个人,不到半道就下光了。我坐在前面的副驾驶位置上,窗外的风光一览无余。

开始还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过半程的时候便开始开缓了下来,被夹持在峡谷中的黄河,也随坡地的下降,冲出峡谷,在逐渐开阔的平地上奔流。由此造就了一特殊的景观一一娘娘滩。

娘娘滩,应该是峡谷与平地对黄河相互作用的结果,虽没亲临其境,但在车上我却看到了它的全貌,只是拍得有些不够完整。

河曲街景

文笔塔,又称状元塔。处于河曲县城内五里大东梁,乾隆五十九年建。其意在“振东山之势”,以裨河曲风水。塔高31米,像一支竖起的大笔,为河曲象征性古建筑。

拉车的骆驼,进河曲城时路边所见。

到河曲时约11点,而到保德的车要下午1点半,利用这—时间差,坐出租车到黄河边上的西口古渡。

市中心遇文笔塔,下车拍照。

西口古渡,位于河曲县城黄河东岸。站在岸边,可以看到对岸右边内蒙古准葛尔旗大口渡,左边陕西省府谷县大佛渡口,西口古渡原名“水西门渡口”,三渡口隔河相望,形成“鸡呜三省”的独特地理位置。

(古戏台)

西口古渡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但真正和“走西口”联系起来,则是清朝康熙年间,河曲、保德一带的农民迫于生计,经西口古渡,西渡黄河到内蒙古河套地区垦荒种田,通商贸易,迈出了走西口的第一步,从而形成了山、狭农民走西口的重要通道。至今,河曲这一带在河套地区的居民,仍为本县人口的3倍以上。

(禹王庙,也叫河神庙)

(西口古渡广场)

如今,西口古渡已成为集休闲、娱乐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并纳入了统一规划的黄河旅游圈。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人们都要齐聚于此,举行“河灯节”,将365盏河灯放于黄河之中,带去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预祝来年的风调雨顺……

从西口古渡拾阶而下,直到河边,从来与黄河没有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如此真切地感受这大河奔流的壮观景象。望着宽阔的河面,仿佛进行了一次历史时空的穿越。如今那古老的渡口,连同那走西口的人们,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然而那大河仍在眼前,那凄美的走西口歌声亦言犹在耳……

西口古渡,见证了走西口的历史。

2024.10.24于泉城济南

作者沈子友(心系远山),山东日照人,1970年入伍,1984年军转工,中铁十四局退休。

编辑:李勋修/常显云/吴军《青烟威文学》编辑部

0 阅读:0

文学人青烟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