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说的电影叫好好拍电影,该片记录了香港导演许鞍华四十馀载电影生涯,也看到她与母亲的感情牵绊

仰彪说电影 2023-06-08 10:44:21

好好拍电影这部影片,跟阿萨亚斯的侯孝贤画像不一样,他们的目标不都是在寻找答案,文念中在拍摄许鞍华的时候,就像在无休止地接近一个老人,记录下了很多生活在他生活中的点滴,都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这也是这个纪录片的背景。

比如许鞍华,他正在抚摸一只肥猫,那只肥猫的眼睛一直盯着窗户外面,一只鸟儿趴在窗户上看着他。比如,她在剧组里看着一位老演员被虐得死去活来,自己也被虐得死去活来,她的表情渐渐变得扭曲,甚至有些滑稽。例如,她在罗湖港口边的一处垃圾桶边抽烟,就有两名男性抽烟者,比,她在后台等待登台,一副打工仔的模样;比如她在深夜下了出租车,提着一个大箱子,回到了北角;比如,她去菜市场找大夫看病,大夫边喝着白兰地边吃着烤肉;例如,70多岁的她把90多岁的老妈送到养老院,但她粗心到连时间都弄错了,最后又把她骗到家里去喝了杯咖啡。例如,她整天在香港的街道上闲逛,被张敏仪称为“香港最会走动的导演”。

她说起自己的时候,语气也格外的平易近人。比如她对自己的容貌没有信心,担心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哪怕是说起自己的工作,说起自己的创造,她似乎也没意识到“成就”这个词,只是说到了自己的软肋,第一,她不会写剧本(她曾经在别的地方说过,她不会用中文,也不会用英文,所以她才会去拍电影)。虽然她是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的学生,但很少有导演能像她这样,一个人做的电影,赚不到什么钱,她觉得自己这十年来,已经很倒霉了,她一直以为自己不可能再拍下一部电影,所以每次都是压轴的拍摄。她是香港新浪第一代导演中,活得最久的一个,因为她每一部电影都是压轴的,而她的事业也是最久的一个。

她也是香港所有导演中,拍摄题材最多、类型最多的一个,这倒不是因为她有兴趣,而是因为她有一种“不强求”的心态,那就是不能错过任何一部电影。就拿第一炉香这部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电影来说,她之所以能拿到这个角色,并不是因为她想要出演张爱玲,而是因为原本的导演不在了,所以她作为制片人,才能拿到这个角色。在她最落魄的时候,她尝试拍摄了一部极道追踪,这让她的事业有了起色,刘德华觉得自己是“商业电影的代言人”,于是自告奋勇,但他很快就知道,许鞍华的电影,不过是个幌子,真正自己,才是她想要的。从许鞍华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香港导演的随机应变,也可以看出她特有的固执。就拿《千言万语》来说吧,当初她的好友都哀求她不要演那种作死的电影,可她还是硬着头皮演了一部,虽然最终票房惨败,但却成为了她最受瞩目的电影。陈果导演以十二分的尊敬说道,香港的导演们都是一帮的,唯独许鞍华,却是孤家寡人,走了这么多年的人本路线,还能坚持到现在,实在是香港电影中的一朵怪花,或许可以用奇迹来形容。

我想,许多人,特别是那些曾经批评过许鞍华的影评人,在观看了这个记录片之后,一定会对她这个人,对她的作品,有一个全新的认知,一个草蛇灰线般的香港电影之路,一个与“过火”、“癫狂”背道而驰,走的是一条贴近大地、贴近平常人、弯弯曲曲却又顽强顽强的道路。可以延伸为“一直拍”、“拍下去”,对许鞍华来说,这部电影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现在的回忆,是一种渴望,也是一种精神。本片是对1997年许鞍华亲自执导的一部记录片去日苦多的内部结构的继承。她之所以在九七的时候留下来拍摄,就是想要看到香港未来的发展。二十多年过去了,当香港人的认同与价值的迷茫,演变到一个难以言喻的新境界时,她直言不讳地说,她还是决定留下来,继续拍摄,但这一次,她不是站在一旁看戏,而是一种义务,要把香港人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在这种情况下,“拍下去”就显得有些偏激和偏执了。

值得一说的是,这部纪录片的采访也很精彩。本片对三十多位华语影坛的要人进行了访问。影片中受访的妇女,特别是萧芳芳,张敏仪,施南生,都是出自内心,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她。电影里的男人们,对许鞍华的了解越深,对许鞍华这个人,就越有一种超越了男女之情的崇拜和爱慕。香港的电影人,在接受采访的大部分人中,不管他们的表现方式有多么不同,有严肃,也有幽默,但他们都有一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庄重和恰当,这是一个行业团体对一个人的方式和价值的认可,同时也是对这一代的文化传统的一种认可。香港的前辈们,在这部电影中,都是风度翩翩,却又带着一种内敛的气质。很有意思的是,影片以许鞍华为威尼斯影展的终生成就奖致词为结束语,许鞍华在领奖台高呼“电影万岁”,这是一种史无前例的认识:世上没有第二个香港,而香港也没有第二个许鞍华。

0 阅读:54

仰彪说电影

简介:谢谢关注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