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好几杯!杭州18岁男孩确诊,有死亡风险!妈妈:是我太宠了

诗槐聊健康 2025-03-26 09:38:57

18岁的小袁原本应该在开学前一天收拾书包,迎接新学期。可就在这一天,他却因为剧烈呕吐被紧急送往杭州萧山区中医院急诊室。他的妈妈张女士怎么也没想到,儿子只是“吃坏了肚子”,竟被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种可能致命的急性疾病。医生的一句话让张女士泪水夺眶而出:“他一天好几杯奶茶,这病根早就埋下了。”张女士懊悔地说:“是我太宠他了。”

从奶茶到病床,小袁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青少年因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糖尿病的案例频发,而奶茶,这个年轻人眼中的“快乐水”,竟成了健康杀手。这杯甜蜜的饮品,究竟如何让一个18岁少年险些丧命?让我们走进小袁的诊治故事,揭开背后的真相。

小袁的高三压力与奶茶人生

小袁,18岁,杭州本地人,是某重点高中的高三学生。他身高170厘米,体重却有75公斤,属于微胖体型。性格活泼,喜欢打游戏和刷短视频,是朋友圈里的“开心果”。高三的学业压力让他每天埋头复习到深夜,睡眠不足是常态,运动更是几乎为零。他最爱的解压方式是点奶茶,一天三四杯是家常便饭,有时还搭配炸鸡、薯条等高热量零食。

小袁的健康状况表面上还算正常。他没有明显的慢性病史,偶尔感冒发烧也能很快恢复。只是近一年来,他常觉得口渴,喝水多、上厕所也多,体重却不减反增。妈妈张女士以为这是青春期发育的正常现象,没太在意。她宠着儿子,觉得“孩子学习苦,喝点奶茶算什么大事”。可她不知道,这些奶茶正悄悄侵蚀小袁的身体。

发病:从“胃痛”到生命危机

事情发生在2025年2月23日,开学前一天。小袁中午喝了两杯珍珠奶茶,晚上又吃了份炸鸡外卖。夜里11点,他突然觉得恶心,紧接着开始呕吐,吐到最后连胆汁都出来了。他以为是吃坏了肚子,吃了点胃药躺下休息。可到凌晨,呕吐加剧,他连站都站不稳,呼吸急促,嘴里还有股怪味。张女士吓坏了,赶紧拨打120,把他送往萧山区中医院急诊室。

急诊医生一见小袁的状态,立刻警觉起来。他的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嘴里散发出一种类似“烂苹果”的气味。医生问:“最近吃喝有什么特别的?”张女士急忙说:“他爱喝奶茶,一天好几杯,今天还吃了炸鸡,可能吃坏了。”医生皱眉:“不像简单的肠胃炎,得查清楚。”

就诊:从“肠胃炎”到“酮症酸中毒”

急诊室里,医生迅速为小袁安排了检查:血糖、血脂、尿酸、腹部CT。结果让人震惊:血糖高达28mmol/L(正常空腹<6.1mmol/L),尿酸和血脂也远超正常值。CT显示脂肪肝和肝脾肿大。更关键的是,医生闻到他呼气中的“烂苹果味”(丙酮味),怀疑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急诊医生果断将小袁转到内分泌科。主管医生王嘉炜接诊后,立即加做血气分析、血β-羟丁酸和尿常规。结果确认:血pH值低至7.1(正常7.35-7.45),伴严重酸中毒;尿糖和尿酮体均为4+。王医生对张女士说:“这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很危险,得马上住院抢救。”

张女士腿一软:“他才18岁,怎么会得糖尿病?是不是检查错了?”王医生摇头:“他的症状和指标很明确,可能是长期不良饮食诱发的。我们得赶紧治疗,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治疗:从抢救到恢复

小袁被紧急收入内分泌科ICU。治疗分三步进行:

1. 纠正脱水和酸中毒

医生通过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和碳酸氢钠,补充水分并中和酸性环境。护士每小时监测尿量和血气,第一天尿量从几乎为零升到500ml,pH值缓慢回升。王医生说:“脱水是他病情加重的主因,得先补液。”

2. 降低血糖

用胰岛素静脉泵控释,每小时监测血糖,从28mmol/L逐步降到15mmol/L。王医生叮嘱:“血糖不能降太快,不然会引发脑水肿。”

3. 营养支持与监测

第二天,小袁停止呕吐,能进食少量流质。医生加用钾剂纠正电解质紊乱,同时观察血液脂浊情况。住院第五天,血糖稳定在10mmol/L以下,酸中毒解除,他转入普通病房。

一周后,小袁出院。复查时,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体重减了3公斤。张女士感慨:“这次真是吓死我了,早知道就不让他喝那么多奶茶。”

科普:奶茶如何酿成“糖尿病危机”?

出院时,小袁问王医生:“奶茶真有这么大危害吗?我看很多人都喝啊。”王医生拿出一份研究报告,耐心讲解。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什么?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因胰岛素不足,身体分解脂肪供能,产生大量酮体,导致血液酸化。《柳叶刀》研究显示,DKA若合并脑水肿,死亡率高达21%-24%,青少年患者尤为凶险。

2. 奶茶为何成“祸首”?高糖:一瓶500ml奶茶含糖约50-60g,相当于10-12块方糖。**《美国医学会内科学杂志》**指出,长期高糖摄入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增加糖尿病风险2倍。高脂:奶精和珍珠富含反式脂肪,加重胰岛负担,导致脂肪肝和血脂异常。代谢紊乱:熬夜、久坐让代谢变慢,糖分堆积更快。3. 青少年糖尿病有多严重?

中国糖尿病学会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率从2000年的0.5/10万升至2020年的2.1/10万,1型糖尿病以DKA首发占30%。不良生活习惯是主因。

4. 危险信号有哪些?持续口渴、多尿、体重下降。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呼气有“烂苹果味”。反思:从“宠爱”到“警醒”

出院后,张女士问王医生:“以后怎么管他?他还想喝奶茶怎么办?”王医生说:“戒不掉可以少喝,试试这几招:”

限量:每周1-2次低糖奶茶。运动:每天30分钟快走或跑步。体检:每半年查血糖和血脂。替代:用无糖茶或水果代替奶茶。

小袁也点头:“我不想再进医院了,奶茶少喝点吧。”

结尾:甜蜜的代价,健康的觉醒

小袁的奶茶危机最终化险为夷,但这场经历让他和妈妈都明白:健康不是宠出来的,而是管出来的。如今,他把奶茶换成了白开水,晚上早睡,周末打篮球。张女士逢人就说:“别像我一样宠孩子,奶茶差点要了他的命。”

王医生的话成了他们的座右铭:“一天好几杯甜饮,换来的可能是生命的倒计时。管住嘴,健康才能长久。”这场从诊室到生活的转变,提醒所有年轻人:甜蜜虽好,生命更贵。

参考文献The Lancet. "Diabetic Ketoacidosis: Pathophysiology and Mortality."JAMA Internal Medicine.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and Diabetes Risk."中国糖尿病学会. "中国青少年糖尿病流行病学报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诊治规范."
0 阅读:0
诗槐聊健康

诗槐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