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清晨,薄雾笼罩田野,40岁的刘师傅(化名)扛着锄头,哼着小调,又开始了一天的农活。远远看去,他身板硬朗,皮肤晒得黝黑,谁也想不到,五年前,他曾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拿着胃癌晚期的诊断书,哭得像个孩子。那一刻,他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家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和操劳半生的妻子。如今,他站在自家的菜地里,低头看着一畦绿油油的菜苗,感慨万千:“要不是那几口咸菜,我差点就见不到今天的太阳了。”

刘师傅的故事,像一记警钟,敲在每个爱吃腌菜的人心上。胃癌,这个听起来遥远的词,其实离我们一点也不远。尤其是在中国,腌制食品几乎是家家户户的“老朋友”——咸菜、腊肉、咸鱼,谁没吃过几口?可谁又知道,这盘下饭的“美味”,可能是癌症的“引线”?今天,我们就从刘师傅的经历说起,聊聊这道很多人爱吃的菜,怎么就成了健康的“隐形杀手”。
刘师傅其人:从田间汉子到癌症病人刘师傅,40岁,宁波奉化人,生在农村,长在田间。他身高1米70,体重常年在65公斤上下,干起农活来利索得很,是村里出了名的“壮劳力”。他和妻子育有两个孩子,大儿子15岁,小女儿12岁,一家四口靠着种地和打零工,日子过得紧巴却踏实。刘师傅没啥不良嗜好,就是喜欢抽一口旱烟,喝点自家酿的番薯烧,最爱的下饭菜,是自家腌的咸菜。
他家菜地不大,一亩三分,种点萝卜、菜蕻、白菜,丰收时全家上阵,把菜洗净切好,加盐腌上十天半月,就是一坛香喷喷的咸菜。刘师傅吃饭没咸菜不行,一天三顿,顿顿不落。早上咸菜配稀饭,中午咸菜炒肉,晚上咸菜下面条,吃得满嘴生香。他常跟妻子说:“这东西干净又省钱,比城里那些花里胡哨的菜强多了!”
可这“干净”的咸菜,却悄悄埋下了祸根。刘师傅记不清从哪年开始,饭后总觉得胃里不舒服,像堵了块石头。他以为是吃多了,揉揉肚子就过去了。后来,胃痛越来越频繁,吃几口就胀得慌,晚上疼得睡不着。他咬咬牙,觉得男人得扛,年轻力壮,忍忍就好了。到镇上卫生院开了点胃药,吃几天好点,不吃又犯,他干脆直接去药店买药囤着。

拖到2020年春天,实在熬不住了。胃口没了,人瘦了十多斤,脸色蜡黄,走路都打晃。妻子急了,拉着他到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找胃肠外科的虞伟明主任。一查,胃镜下赫然一个5厘米大的肿瘤,确诊晚期胃癌,还伴着肝转移。刘师傅拿着报告,眼泪止不住:“我才40岁啊,两个孩子还小,我要是没了,他们咋办?”
胃癌:中国的“沉默杀手”胃,作为人体的“加工厂”,每天忙着消化食物,可它也是个“娇气”的器官。虞伟明主任说:“中国是胃癌大国,全球42%的胃癌患者在这儿,发病率稳坐癌症前三。”《柳叶刀》(The Lancet)2023年数据更触目惊心:中国每年新发胃癌超40万例,死亡人数逼近30万。很多人一查就是中晚期,像刘师傅这样,能活过5年的不到三成。
胃癌不是一天长出来的。从正常胃黏膜到癌变,得经过几个“坎”:慢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最后才“升级”成癌。这个过程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可怕的是,早期几乎没动静。虞主任感慨:“早期胃癌五年生存率能超90%,晚期却跌到30%以下。关键就看你能不能早点抓住它。”
刘师傅的胃癌,拖得太久。5厘米大的肿瘤,已经侵蚀胃壁,癌细胞还跑到了肝脏。虞主任组织了多学科会诊(MDT),先用4个疗程化疗,把肿瘤缩小了80%,肝转移灶也基本消失,再做胃癌根治手术,术后又加6个疗程化疗,才保住性命。如今5年过去,刘师傅复查正常,可那段生死边缘的日子,他一辈子忘不了。

刘师傅确诊后,虞主任问了句:“你平时吃啥最多?”他老实回答:“咸菜,一天三顿。”虞主任皱眉:“这习惯,可能是你得病的‘元凶’。”
腌制食品在中国太常见了。宁波人爱吃咸菜、霉干菜,广东人离不开咸鱼,东北人少不了酸菜。可这些“家常美味”,藏着大隐患。虞主任解释:“腌制食品含亚硝酸盐,这东西在胃里跟蛋白质反应,能生成亚硝胺,是公认的致癌物。长期吃,胃黏膜受刺激,慢性炎症一闹,癌变风险就上去了。”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期刊研究显示,每天摄入50克腌制食品,胃癌风险增高15%-20%。沿海地区胃癌高发,跟爱吃咸鱼、咸菜脱不了干系。刘师傅一天三顿咸菜,十几年如一日,胃黏膜早就“伤痕累累”。再加上抽烟喝酒,胃的“防火墙”彻底垮了。
不光胃癌,腌制品还跟鼻咽癌有关。虞主任提到一个案例:43岁的张先生,宁波人,从小吃咸鱼咸肉,2022年查出鼻咽癌。他弟弟也爱腌制品,去年发现颈部肿块,确诊鼻咽癌。浙江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苏立众主任说:“腌制品里的亚硝酸盐和霉菌毒素,是鼻咽癌的‘推手’。兄弟俩先后得病,跟饮食习惯分不开。”

刘师傅拖到晚期才查,错过了最佳时机。胃癌狡猾,可它也会“通风报信”。虞主任总结了几个信号:
饭后腹胀、隐痛刘师傅早年的胃不适,就是第一声警报。偶尔胀痛,可能只是消化不良,可反复发作,得警惕。食欲下降、吃不下肿瘤长大,胃容量变小,吃几口就饱,还恶心反酸。消瘦乏力刘师傅瘦了十多斤,以为自己是累的,其实是癌细胞在“偷”营养。黑便或呕血肿瘤破溃出血,粪便发黑或吐血,都是晚期信号。莫名烧心胃酸倒流,像烧心一样,也是线索。这些症状单看不吓人,可凑一块就危险。虞主任叮嘱:“40岁以上,或者有家族史的人,胃不舒服别忍,去做个胃镜。”
预防胃癌:从餐桌开始改变刘师傅捡回一条命,代价是半条胃和5年的治疗。他现在逢人就劝:“别学我,吃咸菜吃出癌!”虞主任给出几条建议,简单却救命:

《中华消化病杂志》指出,调整饮食和筛查,能让胃癌发病率降30%。虞主任说:“年轻人也别大意。现在胃癌年轻化,20多岁的都有,别仗着年轻乱吃。”
结尾:放下那盘咸菜,保住一家幸福刘师傅站在田间,望着两个孩子在远处嬉戏,心里暖暖的。5年前,他以为自己活不过40岁,如今却能陪家人看日出日落。他把咸菜坛子收进仓库,换成一盘清炒时蔬,笑着说:“这味道也不错,关键是安心。”

每天三顿咸菜,差点毁了这个二孩爸爸,也敲醒了我们。腌制品好吃,可健康更珍贵。少吃一口咸菜,多留一天好胃,家里老小都等着你呢。别让一盘菜,成了人生的“催命符”。从今天起,管住嘴,迈开腿,胃癌离你远一点。
参考文献《中华消化病杂志》. "胃癌的危险因素与预防策略." 2023年.The Lancet. "Global Burden of Gastric Cancer: 2023 Update."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ACR). "Processed Foods and Cancer Risk." 2022年.《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腌制食品与鼻咽癌的相关性研究." 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