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反制见效!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遭遇“稀土危机”

卓哥谈科技 2025-04-25 16:03:02

当地时间4月23日,据路透社、彭博社等媒体报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周二表示,其擎天柱(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生产受到了中国稀土磁体出口限制的影响。

马斯克称,特斯拉正在与中国方面合作,争取获得稀土磁铁的出口许可证,以用于人形机器人生产。

今年1月份,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斯拉要在今年生产数千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

然而,在4月2日,美国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基准关税,并对中国商品进一步征收34%的“对等关税”。作为回应,中国对美方进行对等反制。

4月4日,我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同时,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此次是依法对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目的是更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美国大部分供应来自中国

稀土是化学周期表中镧元素系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电动汽车、能源和电子工业。大到卫星、雷达、小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高性能芯片制造均离不开稀土。

虽然稀土金属在地壳中较为常见,但以低成本且环保的方式提取难度较大,中国在重稀土加工方面几乎处于垄断地位。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3年,约90%的精炼稀土来自中国。

而美国目前只有一座稀土矿,其大部分供应来自中国。2024年美国进口稀土中,83.7%源自中国,其中重稀土依存度达97%。

新的限制措施也加大了美国稀土短缺的风险,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指出,中国在许多稀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美国尚未准备好填补潜在的短缺。

《纽约时报》在4月16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到,早在2010年中国对日本实施稀土禁运令后,美国就意识到了对中国稀土供应依赖可能带来的“风险”。

然而已过去了15年,美国至今在稀土加工和磁铁生产等方面仍高度依赖中国。报道提到,由于美国的分区和环境法规使得在美国开采稀土矿十分困难。

NioCorp Developments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克·史密斯 (Mark Smith) 表示,在美国开采一座稀土矿需要 29 年时间。“你可能要用整个职业生涯来建立和运营一个矿场。”很少有美国公司愿意在稀土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客户也更喜欢中国生产的更便宜的产品。

目前,美国唯一仍在运营的稀土矿位于加州的芒廷帕斯。其运营商MP Materials计划于今年年底在德克萨斯州的一家工厂开始加大稀土磁体的商业化生产。但即使该工厂全速运转,一年的产量也只相当于中国一天的产量。

行业专家预测,随着中方进一步收紧出口管制,美国防务企业可能很快面临成本飙升的困境。

稀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应用

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和系统中,主要包括驱动系统、制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稀土永磁材料在这些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稀土永磁材料在伺服电机和关节电机中均起着关键作用。伺服电机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例如,特斯拉Optimus等机器人采用稀土永磁无框力矩电机和无刷电机,分别用于旋转关节(高精度扭矩输出)和线性关节(快速伸缩+精密位移)。

并且需要量还不低。据悉,单台人形机器人通常需要40个以上伺服电机,每个电机需要50-100g钕铁硼材料,总用量可达2-4kg。

以特斯拉的“Optimus”为例,单台机器人需要约3.5kg高性能钕铁硼,用量是新能源汽车的1-7倍。

另外,以稀土永磁龙头企业,金力永磁的财报为例,2024年其机器人用磁材销量同比增长274%,毛利率高达42%,远超新能源汽车业务。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GGII),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到1.24万台,市场规模达63.39亿元;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超过500万台,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业内普遍预计,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2026 年将迎商业化应用爆发。根据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高性能钕铁硼需求将达到15.84万吨。随着机器人行业高速发展,稀土永磁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供应链的完善,我国人形机器人产量正不断提升,单台人形机器人的售价也正在从动辄上百万元逐渐降低。以宇树科技为例,一台人形机器人售价仅为9.9万元起。在马拉松比赛中走红的小个子“松延动力N2”,今年3月更是以3.99万元起售价切入市场。

而欧美方面人工等成本本身就相对高,受美国的关税影响,加之中方对美进行反制,限制稀土出口,更是可能进一步推高其生产成本,影响其生产。

0 阅读:1
卓哥谈科技

卓哥谈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