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奇瑞、越疆等人形机器人亮相,全尺寸机器人仅19.9万起!

卓哥谈科技 2025-03-20 11:56:45

美的机器人样图

近日,人形机器人相关消息不断。3月18日,多家厂商机器人相继亮相,有美的这样的家电巨头,也有奇瑞这样的大型车厂,也有专门做机器人的越疆。

业内人士普遍预计,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的元年。人形机器人的售价也正在从动辄上百万元逐渐降低。

越疆全尺寸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售价19.9万元起

首先来看,专业机器人公司,深圳越疆科技带来的最新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

3月18日,越疆科技正式发布并预售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Dobot Atom,售价19.9 万元起。

这也标志着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正式进入19.9万元价格带,量产时代或将提前到来。

注: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是指外形和尺寸与人类相似,通常身高在1.6米左右或更高,高度模仿人类形态和功能的智能机器人。

据官方介绍,Dobot Atom 是工业级操作类人形机器人,身高 1.53 米,体重 62公斤,全身配置高达 41 个自由度的关节,采用 1:1 仿人手臂构型设计,搭载重复定位精度 ±0.05mm 的7自由度工业级仿生协作臂、类人联动头颈和五指灵巧手。

该款机器人,未来将主要面向数以千计用工的车厂组装备料环节、咖啡店制饮多台设备的流程操作、连锁药店夜间取药等场景,即设备位置不固定、产品多规格、操作相似度高,并有短程狭小空间通过、灵活转身操作需求的工业商业连续重复工作场景。

根据此前越疆科技发布的视频显示,该机器人还能自主完成做早餐,倒牛奶、水果摆盘、烤面包、烤培根、早餐摆盘、企业客户接待、倒咖啡、送文件、取快递等任务。

越疆透露,目前已与国内一线车厂、电子制造厂、咖啡奶茶店等合作,并将于今年年中实现试产和批量。

据悉,越疆科技成立于2015 年,由山东大学毕业研究生刘培超创立。越疆科技长期专注于协作机器人,是一种设计用于与人类工人一起工作,共享工作空间的机器人。公司曾开发出全球首款桌面协作机器人。2024年12月23日,越疆科技登陆港股,成为了“中国协作机器人第一股”。

据灼识咨询报告,按2023年的出货量计算,越疆科技在全球协作机器人行业中排名前二,并在中国所有协作机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份额为13.0%。

奇瑞墨甲人形机器人“莫茵”,已在马来西亚4S店卖车

3月18日,奇瑞汽车在芜湖奇瑞工厂举行主题为“油电同智,全球同行”的奇瑞汽车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墨甲机器人开发的人形机器人“莫茵””也在发布会现场亮相。

据悉,该机器人是奇瑞Aimoga团队于2023年末研发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具备多模态环境感知、自主行走规划、巧手操作和基于大模型的专业领域问答能力,可以用在汽车销售咨询、商场导购、娱乐表演等场景。

“莫茵”机器人身高167cm、体重65kg,拥有41个自由度,单手12自由度,最大行走速度可达 1m/s,最大关节扭矩为 512N・m,电池容量为 0.7kwh,续航时间为 2 小时;硬件上配备了 3D 激光雷达、2个深度相机、1个全景相机、4颗超声雷达、1颗6麦克风阵列。

此外,官方称,奇瑞墨甲机器人已将DeepSeek模型部署到机器人云平台,以实现更个性化、更灵活的互动。

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在发布会上表示,奇瑞在守住智能化汽车这个根的同时,也在加速布局车载无人机、人形机器人、Robotaxi、飞行汽车等一系列新产业集群,奇瑞墨甲机器人开发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在马来西亚上岗,“我们打算用它在4S店帮我们卖车”。

安徽日报 3 月 17 日报道称,奇瑞墨甲机器人今年会逐步在国内的 4S 店推广。

据悉,奇瑞在2023年4月,联手AI公司Aimoga共同研发了人形机器人Mornine,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同年8 月,成立了安徽开阳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到了今年1月7日,奇瑞又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安徽墨甲智创机器人科技。

奇瑞控股董事长尹同跃在 2025 年新年献词中也提到,把 AI 定义为改变奇瑞未来命运的重要机遇和突破口。

美的人形机器人样机首度曝光,能听懂语音指令

3月18日,美的集团人形机器人样机也首次曝光。一条由美的集团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样机视频流出。据悉,这款人形机器人可以实现握手、跳舞、“比心”、递水、开瓶盖、打螺丝等多种动作,也能听懂语音指令与人互动,并按照指令去完成相应操作。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TO卫昶表示,美的近期以原有中央研究院具身智能团队为基础,成立了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利用美的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原有优势,加大力度布局核心零部件和整机等相关领域的研发。目前,美的人形机器人样机已出,内部团队正对样机的可靠性等进行测试工作。

卫昶表示,“做人形机器人的整机并不难,真正难的地方在于深挖出能解决用户痛点、难点的应用场景。”美的目前还没有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的明确时间表。

“人形机器人或者类人形机器人,最先的应用可能在工业或者商业应用场景;对于家庭场景的应用,如家电机器人化,近期将有产品落地。”

据悉,美的集团自2017年收购全球顶级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德国库卡(Kuka)以来,就布局了机器人产业。但目前,超过60%的机器人产品都聚焦于工业领域,包括协作型机器人等产品。

通过收购库卡,也使得美的跻身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TOP4。去年,美的对外宣布公司布局人形机器人业务,正式成为国际人形机器人“玩家”之一。

机构:人形机器人开启“1-10时刻”

近年来,具身智能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热点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纳入重要部署。北京、深圳、上海等,多地也相应出台相关举措,推动着产业发展不断提速。

从杭州宇树科技机器人出圈,旗下人形机器人宇树G1(身高约127厘米,体重约35公斤),以最低9.9万元售价进入更多人视野。

到深圳众擎机器人街头行走、前空翻海内外爆火,更是推出轻量型8.8万元PM01(身高1.38m,体重约40kg)人形机器人(限时2024年12月24日-2025年3月31日),再次掀起行业风潮。

中国移动、华为、乐聚(深圳)三家联合,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2025)上,发布全球首款5G-A人形机器人。

3月11日,华为离职“天才少年”稚晖君发布,能对话、骑自行车的人形机器人,灵犀X2。

3月17日,上交大校友创立的上海傅利叶公司,也携其最新一代机器人GR-2和正在研发中的内测机,在世纪公园进行了环湖行走演示。

越来越多企业、资本进入机器人赛道。

开源证券孟鹏飞表示,据GGII统计,2025年1-2月国内具身智能机器人融资规模已接近2024年全年总额。人形机器人开启“1-10时刻”,产业链有望迎来密集资本开支浪潮。

市场人士表示,随着AI时代的到来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面向未来的黄金赛道。从产业发展节奏看,人形机器人2025年有望进入量产元年,2026年则迎来商业化爆发。

0 阅读:2
卓哥谈科技

卓哥谈科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