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午门”真的是用来斩首的地方吗?

玖姐说冷知识 2025-03-29 17:03:41

“推出午门斩首”这句话,在很多电视剧中都能听到,这个“午门斩首”就像是一句固定台词一样,在哪儿都照用不误。

那实际上位于皇宫的午门,真的用来斩首吗?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大门,明永乐十八年故宫建成后,午门开始修建,由于其位置居中向阳,正当子午,于是得名“午门”。

别说,午门这个地方用来行刑的确挺不错的。

从位置上来看,午门是普通人能接触到皇宫的地方,时常人来人往,人流量大。

将犯了死罪的人拉到这儿斩首,以告百姓,就是要让人们明白,谁要是敢违法乱纪,这就是下场,极具威慑效果。

另外,从阴阳学的角度来说,南方属阳,午门正好在皇宫的正南方,阳气重,而砍头这种事情则刚好相反,阴气特别重。

因此在午门行刑,能用阳气压制阴气,以达到阴阳平衡,可避免一些不好的东西,当然,这是古代迷信说法。

实际上在明清两朝,午门从来都不是真正用来行刑斩首的地方。

明末《甲申核真略》记载:“西四牌楼者,乃历朝行刑之地,所谓戮人于市者也”,可见明代真正用来处决犯人的法场在当时的西市,到了清代,法场又被挪到宣武门外最大的蔬菜市场,也就是人们熟知的菜市口。

那为啥又有“午门斩首”这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呢?

估计是因为午门在古代发生过不少和刑罚相关的大事吧,比如说“廷杖”制度,大臣要是惹皇帝不高兴了,就会被拉到午门外打板子,也就是打屁股。

虽然挨板子一般不会打死人,但历史上也发生过几次致人死亡的事故。

如明朝正德时期,皇帝朱厚照执意下江南挑选美女,而群臣反对使得龙颜大怒,被廷杖的大臣达130余人,当场打死11人。

继朱厚照之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也曾在午门责杖100多人,打死17人。

并且午门曾经还是明清两代举行“献俘礼”的地方。

“献俘礼”,就是古代军队打完胜仗凯旋归来,向皇帝敬献战俘,举行声势浩大的仪式,为的是体现军威。

当一排排俘虏押送至午门,成千上万老百姓在一旁围观,难免会出现罪大恶极之人在此处被当场斩首。

于是老百姓们传来传去,就慢慢把“午门”和“斩首”联系在一起,再加上艺术作品的渲染,“午门斩首”的说法就越来越深入人心了。

再说,毕竟午门是皇宫大门,从“推出午门斩首”这句话来理解,其本意也有可能是让“推到午门外斩首”,并不是说在午门就给斩了,要是行刑都在皇宫大门口,那这个皇宫住着也不舒服嘛。

所以说,“午门斩首”更多的是一种民间的传说,并不是真正的历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