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受到被爱的7个瞬间,中3条以上,恭喜你做父母很成功!

靖柔评育儿 2024-08-13 02:34:50

作者:主创团·绿萝

近日,一位妈妈记录大一儿子暑假日常的视频走红:

足不出户,舍空调之凉,一瓶矿泉水,一台笔记本,沉浸在书海中,专注非常。

妈妈很心疼,让儿子出去玩会。

孩子说:“我见过你求人和羡慕别人的样子,我不想你需要我的时候,我无能为力。”

一句话,让屏幕前的网友泪目,纷纷留言:被爱包围的孩子才如此贴心。

《奇葩说》辩手席瑞说:“家庭的重要功效是帮孩子制造更多可供回忆的每个瞬间。”

这些温馨的瞬间,犹如无形的能量之光,穿透心灵,滋养着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它们构筑起孩子内心的丰盈与坚韧,成为日后面对风雨时,自我救赎与成长的坚实阶梯。

那些让孩子感到被爱的7个瞬间,把父母的心和孩子的心连接在一起,互相温暖,彼此照亮。

从不拿我和他人比较

只关注我的成长

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在《社会比较论》中指出:

人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我评价驱动力,就是与他人比较。而在家长们眼中,孩子们自然也是自我评价中的一部分。

好的家长从不拿孩子的短处去比较他人的长处,反而是通过肯定孩子,来激发孩子的动力。

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先天残疾,智力低下,需要戴着脚套行走。

为了打消儿子的自卑心理,妈妈告诉阿甘:“这是一双宝鞋,会带你走遍天下。”

因为智商只有75分,校长建议妈妈把阿甘送去特殊学校。

妈妈却坚持阿甘应该和其他人一样,应该接受平等的教育。

在妈妈的努力下,阿甘终于被学校接纳。

妈妈一直告诉阿甘:“你和别人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阿甘也一直记着妈妈的叮嘱,像其他人一样读书、运动、参军。

他的人生也不断突破,从飞毛腿,到橄榄球运动员,再到商界大亨,阿甘一直努力,最后成就不平凡的自己。

父母的认可,是一束光,照亮了孩子前行的道路,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自信与坚持的种子。

它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只需勇敢做自己,便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当我做错事从不责怪我

告诉我“没事的”

看过一个视频:

小男孩不小心打翻满满一杯子果汁,桌面一片狼藉。

爸爸没生气,反而笑着拿纸巾,带着小男孩一起擦桌子。

看到小男孩愧疚不安的眼睛,妈妈马上安慰孩子:“没事的,马上就好了。”

听了妈妈的话后,男孩的脸上马上恢复了笑容。

这一幕让不少网友直接破防:“泪目了,原来做错事情是不用被责备的。”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需要保持冷静与友善,当好孩子情绪与情商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通往世界之路的引路人,你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生活的态度。

做错事不指责,孩子内心才有安全感,才能心态乐观。

父母努力营造一种平和、愉悦、松弛的家庭氛围,孩子才能感到满满的幸福。

不会急于否定我的意见

允许我做自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压抑他们的反抗情绪。”

孩子偶尔的“不听话”、“唱反调”,其实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

而聪明的父母,都学会了安之如怡地应对。

提起伊能静的儿子恩利,多数网友初印象为偏爱女装的“叛逆少年”,其行为略显前卫不羁。

伊能静在面对外界质疑时,没有选择责备恩利。

而是接受他的一切,并主动向他提供自己尽可能的支持。

这一切,似乎都为恩利提供了足够的支撑,22岁他就从纽约大学提前毕业。

有心理学家讲:

父母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助孩子增加内心的力量,让他更有能力有勇气去面对未来的世界。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情绪和体验,他们的感受同样重要而真实。

父母不能否定孩子的感受,接纳、尊重、倾听孩子的感受,尝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理解我偶尔的隐瞒撒谎

鼓励我勇敢面对

据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儿童研究所测试:2岁时,20%的儿童会说谎。3岁时,这一数值达到50%,4岁时接近90%。

谎言,往往是孩子心声的另一种表达,多数情形下,它源自孩子对责罚的本能逃避。

比如:自己闯祸了,撒谎说是别人干的;考试没考好,谎报自己的分数。

正如哲学家罗素所说:“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

当说实话需要付出代价,孩子自然会选择撒谎。

因此,家长需要改变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

在孩子犯错时,不要过于苛责孩子,重点放在帮助孩子认识错误、作出弥补上。

让孩子明白,犯错没有那么可怕,他才会有诚实面对错误的勇气。

当我成绩不如他人时

没有指责放弃我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妈妈参加家长会,老师说孩子数学成绩倒数,怀疑他智力有问题,希望妈妈能带他去检查一下。

而她却告诉儿子:“老师说其实你并不笨,只要肯继续努力,一定能超过你的同桌。”

孩子非常高兴,破天荒没有看电视,吃饭完就去学习。

而最终,孩子在母亲的鼓励下,考上了重点大学。

这位母亲对儿子教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她没有指责放弃孩子,而是一直相信孩子,鼓励孩子。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自证预言”,即人会不知不觉按照预言行事,最终让预言成真。

大人夸孩子自觉,孩子不用监督就能好好写作业;

大人越说孩子优秀,孩子就越优秀给大人看;

哪怕遇见挫折,他也能努力克服,不让自己辜负大人的期盼。

父母要多给孩子捧场,给他赞美和鼓励,才能不断滋养他,给予他前行的力量。

接纳我的小脾气

允许我有负面情绪

樊登老师曾说,孩子发脾气时,只会撒泼打滚,大喊大叫,是因为他除了这一招,不会别的,没有人教过他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比如,孩子因为玩具被同学弄坏了而闷闷不乐。

这时,你就可以引导他说出感受和诉求:

“我感到很生气,他不经过我同意就玩我的玩具,还把玩具都弄坏了,我希望他赔我一个。”

让孩子用语言把情绪说出来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孩子从情绪脑发烧的状态,慢慢回到理智脑冷静的状态。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贝姬·肯尼迪在《看见孩子》一书中说:

“透过发脾气的表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痛苦持续蓄积的孩子。”

没有无缘无故的脾气,只有不被看见的想法和诉求,孩子发脾气,是因为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看到孩子脾气后面隐藏的诉求,陪孩子合理地释放和宣泄。

唯有这样,孩子才能一步步走出情绪的泥潭,逐渐成为情绪的主人。

不强迫我与人分享

告诉我这是我的权利

有资料显示,孩子在2岁以后,进入物权敏感期,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物品归属,并展现出捍卫其所有权的意识。

当孩子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时,才能学会尊重别人的权利。

一位妈妈带着儿子卡森在公园玩,公园里的6个男孩看到卡森拿着变形金刚玩具后,围了上来想要分享卡森的玩具。

卡森的抗拒很明显,把玩具抱在胸口,看着妈妈。

妈妈见孩子不乐意,便告诉他可以拒绝这些请求。

可公园里的其他家长,却投来了厌恶的目光,并认为妈妈和孩子很没礼貌。

但妈妈并未将这些话放在心上,而是坚定地告诉孩子:“我们并非活在一个有人要求你分享,你就必须同意的世界。”

看过武志红的一句话:“自信不是指自己相信自己,而是因为爱而自信。”

父母的理解与支持,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它传递给孩子的不仅是对个人权利的尊重,更给予孩子自信和勇气。

这些力量会伴随孩子成长,让孩子既能坚定地守护自己,又能心怀善意地对待他人。

写在最后:

鲁迅曾说:“教育根植于爱。”

教育就像是种树,而爱就是那片滋养树木的土壤。我们教孩子知识、技能,但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用奖励或惩罚来让孩子听话或取得好成绩,但这只是暂时的办法。

真正的爱,是不管孩子做得好不好,都接纳他们,认可他们。

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他们的内心才会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

因为,爱,自有力量。

它能让孩子的世界充满阳光,也让孩子拥有收获幸福的能力。

点个“在看”,与父母们共勉!

0 阅读:0
靖柔评育儿

靖柔评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