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霸王项羽突围垓下后,谢绝乌江亭长的美意,坚定地以自刎的方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难道除了自刎,项羽就没有更好的出路了吗?
其实,乌江亭长的美意就是除了自刎的另外一种出路,还有,在突围垓下的时候,项羽自己也曾说过他身临绝境不是因为战之罪,说明他自信自己的战斗力,那么他为什么不继续再战?

再或者项羽出逃,再不济就暂时投降刘邦,蓄势待发。
一、听从亭长建议回江东,重振雄风。
优势:
1、项羽起兵江东,楚地的民风勇敢,楚地面积大,人口多,民间流传“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2、刘邦虽然有急切打击项羽的愿望,但是,有长江作为屏障,他一时间,够不着给予项羽打击。
劣势:

1、项家军以八千子弟起兵江东,到兵败垓下,查资料得知:大约八的时间,这期间,项羽没有时间去巩固后方的根据地,虽然滔滔乌江边有一位老者忠实地期待楚霸王能够重振雄风,但是,从另一面得知:偌大的江东,并非全部像乌江亭长一样支持项羽。
2、长江天险虽然能让项羽暂时避开刘邦的部众,但是,楚汉争霸的关键时刻,刘邦不会放弃追击。项羽回江东后,一时难以集结优势兵力,胜负的差距依然较大。
二、以勇武之力继续再战,以勇武之气退兵。
优势:项羽的战斗力很强,垓下突围带领八百骑,路上与刘邦军交战,到乌江边还足足还有二十八骑,所以,项羽对自己的战绩非常的佩服: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从来没有被打败!

劣势:项羽个人的战斗力的确很强,但是,刘邦已经调集韩信、彭越大兵团作战,项羽后方缺粮,前方军士减少,以个人勇武退敌几率渺茫。
三、结盟求外援,寻求卷土重来的机会
优势:向南方没有完全归附的南越,也是项羽求外援结盟的一个力量。
劣势:从时间上考虑,修好、结盟需要时间的过渡,刘邦等不及,项羽更等不及,另外结盟需要派出合适的人选,此时项羽的叔叔项梁已经去世,范增已经离开项羽回乡,并且在途中去世,项伯被刘邦诱惑。
四、暂时投降刘邦,蓄势待发。
先不说项羽会不会步入韩信、彭越、英布的后尘,依据项羽的勇武的性格,他难以做出投降的决定。

纵然有这些除了自刎以外的出路,有优势也有劣势,但是,项羽一项都不会选择,在他看来,是“天之亡我”,是命。所以,虽然项羽乌江边潜在有很多出路,自刎却成了他的必然选择,也是末路英雄对自己形象的主动选择。
身处绝境,该做出怎么样的选择,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