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曻
前言
曾经坐拥海南女首富头衔的范敏华,如今因虚报营收超10亿元的财务丑闻,导致这艘曾经的医药行业巨轮悄然沉没。
普利制药的股票及可转债在3月24日全部停牌,股东们的财富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众多投资者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与绝望。
是什么导致了这个曾经的明星药企如此迅速地走向崩盘?为何范敏华在商界的荣耀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药企大爆雷
2023年12月,普利制药公布了其最新的财务报告,表面上看,这家公司依旧在稳步发展,尽管营收增长放缓,但作为国内注射剂市场的巨头,普利制药仍然被认为是行业的领军企业。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2024年初,证监会的一纸通知,将这家曾经的明星药企推向了公众的风口浪尖。
普利制药被指控在2021年和2022年通过虚报营收,涉嫌造假金额超过10亿元。
这一消息在金融圈和股市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震惊于这家曾经的行业领袖居然会为了短期的利益,走上财务造假的歪路。
事实上,早在2021年,公司就已经陷入了营收增长乏力的困境,普利制药在国内注射剂市场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品线广泛覆盖儿童药和高端药品。
早期的成功也让公司享受了来自投资者和市场的高度关注,然而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尤其是政策环境的变化,普利制药的业绩逐渐出现下滑。
2021年公司的整体营收同比下降了近10%,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市场的压力,普利制药的高层逐渐感到,单凭传统的产品和研发模式,已经无法维持原有的增长速度。
于是公司开始了一场造假的“恶行”,从2021年开始,普利制药的高层选择了通过虚增销售收入的方式,来“粉饰”公司业绩。
这种行为主要通过伪造销售单据、调整库存数据等手段,来提升账面上的收入。
为了掩盖造假行为,公司甚至建立了多个财务系统,用以操控和伪造数据,使得外界难以追踪到真实的财务状况。
然而财务造假并非长久之计,普利制药的造假行为最终在2024年被揭露出来,证监会介入调查后,发现公司在2021和2022年两年的财务报表中,虚报了高达10亿元的收入。
随着证监会的处罚公告发布,普利制药的股票和可转债在3月24日全面停牌,股东和投资者陷入了困境。
停牌的消息无疑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普利制药的股价在停牌前已经跌至2.37元/股,相比历史高点55.86元/股,市值蒸发超过200亿元。
这一结果,让大批股民的财富瞬间化为泡影,股东们不仅失去了他们的投资,还面临着可能永远无法收回的损失。
普利制药曾是资本市场的宠儿,股民们对其寄予厚望,然而如今,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公司的一切辉煌,都建立在虚假的财务数据和短期的掩盖之上。
不仅是股东,普利制药的员工和合作伙伴也深受其害,公司内部的不少人,都参与了这一造假行为,有些人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共犯”。
能够在资本市场如此迅速崛起的普利制药,究竟在背后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它的成功,是否真的离不开那些“灰色”手段?
被爆出另外身份
郑筱萸,曾是国家药监局的局长,但由于贪污腐败,他在2007年被判死刑,这位被称为“死刑药监局长”的人物,与普利制药的创始人范敏华之间的关系,早已成为坊间的热议话题。
在郑筱萸担任药监局局长期间,他的腐败行为让整个药品监管体系陷入了深重的泥潭,数以万计的消费者和投资者因为这一连串的违法行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但在普利制药的崛起过程中,范敏华与郑筱萸的关系却显得特别紧密,范敏华通过在浙江省医药管理局的工作经验和广泛的人脉,迅速建立了与郑筱萸的关系。
据报道,郑筱萸曾多次为普利制药的药品审批提供帮助,尤其是在一些关键的药品注册上,郑筱萸“亲自出马”,确保了普利制药的产品顺利通过药监局的审批。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郑筱萸的腐败案件被揭露时,范敏华的名字一度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尽管没有证据证明范敏华直接参与了贿赂行为,但她与郑筱萸的关系已经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2007年,普利制药也因为生产假药问题而被药监局调查,而郑筱萸当时正是主管药品审批的关键人物。
据公开报道,郑筱萸曾为普利制药的多个药品审批“加速”,并在药品审查过程中提供了某些“特殊便利”。
这段特殊的关系,无疑为普利制药的迅速崛起提供了不少“助力”,在一个充斥着权力与金钱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能够快速获得市场份额的背后,往往离不开“特殊渠道”。
普利制药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得到了来自郑筱萸的“支持”,使得其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了极大的认可,然而,这种过于依赖“后台”的做法,也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随着郑筱萸因受贿罪被判死刑,并且随着他所涉及的其他药品企业的调查深入,普利制药也一度成为舆论的焦点。
尽管后来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范敏华与郑筱萸之间有任何违法行为,但她与郑筱萸的深厚关系,始终为外界所关注。
许多人开始质疑,普利制药的快速崛起是否得益于这段特殊的关系,毕竟在中国的医药行业。
审批流程和监管力度一直是许多企业“突破”市场的关键因素,而范敏华的公司,显然得到了这方面的“特殊照顾”。
尽管后来的调查没有直接找到证据,但范敏华和普利制药的名字,始终与这一事件联系在一起。
再无翻身可能
普利制药的最终崩盘,几乎是注定的,随着财务造假丑闻的暴露,曾经的明星药企开始迅速失去市场的信任,投资者的信心也迅速崩溃。
普利制药的市值在一夜之间蒸发超过200亿元,股民的财富几乎全部化为乌有,那些曾经信任这家公司的投资者,如今只能面对一个严酷的现实——他们的投资梦想彻底破灭。
普利制药的财务造假并非偶然,早在几年前,公司就已经开始面对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随着医药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普利制药的产品线和技术研发开始暴露出疲态。
根据最新的财报,普利制药的总债务已经超过了27亿元,资产负债率也高达55%,这些数字让人不得不怀疑,普利制药在财务管理上的严重失误,已经导致公司无法维持健康运营。
面对巨额的债务和不断增长的偿债压力,普利制药选择了继续隐瞒真相,试图通过一时的“虚假繁荣”来延缓崩盘。
然而这种做法注定不会持久,最终随着证监会的调查深入,普利制药的财务造假真相大白于天下,企业的未来也随之黯淡。
更让人痛心的是,普利制药的股东和员工也无辜地成为了牺牲品,公司股价自最高峰55.86元/股一路下跌至2.37元/股,市值在短短几个月内几乎缩水了200多亿元。
根据统计,普利制药的股东人数一度接近3.7万,这些股东几乎没有一个能够在崩盘之前及时撤出,导致他们的投资彻底损失。
结语
普利制药的陨落,是资本市场上一颗重磅炸弹的爆炸,投资者的损失,企业的失信,最终让人反思,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诚信。
普利制药的“雷”爆了,但希望这次事件能够成为行业反思的契机,让更多企业警觉,在资本市场上保持清正廉洁,避免重蹈覆辙。
参考文章
最高人民法院网站2014-05-17《郑筱萸死刑复核裁定书》
时代周报2025-03-22《普利制药退市倒计时:2年虚增收入超10亿元,实控人曾蝉联海南首富》
山东省委政法委2025-03-25《两年虚增营收超10亿元,知名药企被强制退市》
时代周报2025-03-22《普利制药退市倒计时:2年虚增收入超10亿元,实控人曾蝉联海南首富》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