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解放海南,四野战士登岛后,才发现两万多人仍穿着红军旧军装

家琦说科 2024-09-05 09:46:44

1927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此后十年,从赣南到陕北,万里长征、五次反围剿、三年游击战,红军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下历经重重艰险,九死一生。

当日本帝国主义燃起遍地烽火,为了民族的兴衰存亡,国共再度携手抗敌。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换装后的帽徽变为 “青天白日”,这一变化一度引发战士们情绪上的波动。

令人惊叹的是,在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竟有一支红军队伍在海南岛独自坚守长达 23 年。当解放军主力到来时,他们依旧身着红军军装。

这究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呢?他们又是如何做到 “23 年红旗不倒” 的呢?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这句话恰是这支队伍最真实的写照。

他们是 1927 年 7 月成立的琼崖讨逆革命军,从那时起一直坚持革命直至 1950 年,成就了 “23 年红旗不倒” 的传奇。

1950 年,所有参与解放海南岛的解放军官兵对这支队伍充满钦佩。当解放军登岛后,才真正体会到他们的艰辛。

也正是在那一年,琼崖纵队的战士们才穿上统一的军服。这支队伍是党在海南岛建立的革命武装,由冯白驹领导。

与身处大陆腹地的部队不同,海南岛人口相对较少,物资也有限。在这里进行革命斗争,琼崖纵队可谓吃尽了苦头。

由于物资进岛困难,当地物产又难以满足需求。在海南坚持斗争的这些年里,无论是指战员还是士兵,因部队买不到布匹,他们所穿的大多是自家带来的衣物。

战斗中时常导致衣物破损,战士们训练结束后就得急忙补衣服。琼崖纵队的战士们身上满是大大小小的补丁,连衣服原本的颜色都几乎被遮盖,却依旧舍不得丢弃。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 1948 年都未得到改善。那时,从白沙和乐东征来的一批彝族青年,穿的还是自己的民族服饰。有些战士用布围一条裙子就提枪奔赴战场。

虽然大家穿着有些杂乱,但也不至于衣不蔽体。更为艰难的是穿鞋的问题,除了排以上干部能领到胶鞋,一般战士要么穿草鞋,要么打赤脚。在枪林弹雨中,脚部时常受伤。

在起码的衣食住行中,穿衣的困难还算小问题,吃饭才是大难题。在遭遇围剿时,部队一旦没了粮食,就只能去挖野菜、摘野果度日。

条件稍好时,能征到一些糙米。条件艰苦时,糙米还要熬成粥,有时甚至两个人喝一碗粥。

比起敌军的狡诈,海南潮湿炎热的天气也让战士们头疼不已。平时部队里勉强能够安置,一旦遭遇敌军,战场在哪里,战士们就得在哪里休息。

红军虽然深受百姓爱戴,作战时能临时借助百姓家,可那时家家户户条件有限,根本无法解决所有战士的休息问题。

老百姓家都是小茅草屋,勉强能住几个人。村里也不一定安全,暗处随时可能有敌人的暗探,影响战士们的安全。

所以即使战斗离村庄很近,大部分战士还是在村附近找片小树林席地而坐,勉强靠着树干睡个囫囵觉。雨天无处躲雨也是常事。

冬天一下雨,衣服被浸透后便是刺骨的寒冷。部队里没有雨衣,如果没找到地方避雨,战士们只能挤坐在一起,一边淋雨一边互相取暖。

更让人头皮发麻的是,琼崖纵队经常遭遇敌军围剿被迫躲进山林。南方的山林中,除了常见的蚊虫,更多的是吸血的蚂蟥,甚至是要命的毒蛇,还有神出鬼没的瘴气。

南方的蚊虫本就比北方的大一圈,琼崖纵队连军服都配不齐,蚊帐就更不用提了。

蚊子对每个人一视同仁,每个战士在野地里睡一晚,暴露在外的皮肤都是星星点点的红包。这些蚊虫还会携带病菌,有战士因此感染了严重的疾病。

山里的猴子也是 “无恶不作”,炊事员每次做饭都要看好食物,一不留神就会被猴子抢走,留给值夜班战士的粮食也常被猴子偷走。

“以天为被,地为庐” 听起来很浪漫,但在那个年代设身处地去想,就知道这有多么艰难。全靠着坚强的革命意志,战士们才能坚持 23 年。

在这样的情况下,依靠党的正确领导,琼崖纵队打跑了日本人,打赢了反围剿,终于在 1950 年等来了渡海的解放军,最终解放了海南岛。

能完成这些壮举,离不开琼崖纵队司令员冯白驹的努力,连毛主席都对他赞誉有加。

冯白驹出生于 1903 年,是个地地道道的海南人。虽生于普通石匠家庭,但他少时就一心向学,青年时期考入上海大夏大学。

在去上海读书前,1919 年,17 岁的冯白驹就作为学生骨干参加了五四运动,深知救亡图存的重要性。考入大夏大学后,博览群书的他开始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

1926 年,因家中变故不得不返回家乡的冯白驹在广州遇到了徐成章。徐成章是黄埔军校的特别官佐,冯白驹希望这位老乡能带自己参军报国。

深入交谈后,冯白驹才知晓徐成章的另一个身份 —— 他不仅在黄埔军校任职,还是海南革命的领袖。

两人同是琼山人,推心置腹。徐成章认为现在农村非常缺少能开展农民运动的带头人,希望冯白驹能带这个头。有过革命经验的冯白驹欣然应允。

就这样,冯白驹回到海南,成为市郊农民协会的冯主任。同年 9 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开启自己的革命生涯。

就在冯白驹扎根农民群众中,把革命搞得如火如荼之际,1927 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各地军阀也纷纷翻脸。

在琼崖的国民党右派排挤、限制共产党的活动,并且打压破坏当时已燃起火苗的工农运动。

一开始,中共琼崖地委并未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依旧采用集会、游行的方式表达抗议,直到四二二事变爆发。

包括李爱春、陈玉婵、吴清坤等人在内的大批革命人士、中共地委成员都遭受反动派的迫害。冯白驹赶紧转入农村工作,才免遭迫害。

由于对国民党反动派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开始没有组织出强有力的斗争力量。直到 1927 年 6 月,党中央才指示琼崖地委组织武装,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

1927 年 7 月,琼崖地委将各县的革命队伍改编成立了琼崖讨逆革命军。这支 700 多人的队伍成立时间甚至早于南昌起义。

同年 9 月 23 日,受到秋收起义的号召,在党中央的指示下,这支部队在椰子寨发起全琼总暴动。这一天是琼崖纵队的诞生日,也是与反动派斗争的第一战。

之后三年时间,琼崖纵队与国民党反动派斗智斗勇。由于布局较晚,这段时期的斗争我党付出了惨痛代价,徐成章、杨善集等返琼领导相继遇害。

冯白驹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临危受命。党中央看重他能迅速团结群众领导革命斗争的能力。1930 年,冯白驹当选琼崖特委书记,从此扛起了在琼崖搞革命的大旗。

冯白驹没有辜负党中央的期望,他用很短的时间就组织了两千多人,成立了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

国民党反动派对于这支新生的革命力量恨得牙痒痒,他们层层围追堵截。到了 1932 年 7 月,这支独立师损失惨重。

面对围剿,冯白驹只能带领部队进入母瑞山打游击。那 8 个月是琼崖纵队最艰苦的革命生涯。

失去有效的补给,还要时时防备敌军的侦查围剿。战士们过得跟野人一样,连火都不能生,只能吃生食果腹。

冯白驹的胞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埋骨深山。病死、饿死的战士不计其数,最后活下来的只有 26 人。

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冯白驹依旧没有放弃。他带着残部转移到文昌、琼山一带继续斗争,同时还不遗余力地发展新的革命力量。多年后,游击队竟然发展到 7 个支部。

游击战一直打到 1937 年。那时全面抗战爆发,冯白驹清楚地意识到,之前与国民党的斗争无非是 “兄弟阋墙”,如今应当同仇敌忾抗击日寇。

在党中央的指挥下,他曾多次出面与琼崖的国民党当局谈判,希望能搁置争议,一同团结抗日。可国民党太过看重利益,双方一直无法谈拢。

那段时间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国民党当局同意琼崖的工农红军成为独立大队编制,每个月还给战士们发军饷。

这支部队依旧由冯白驹带领,改编成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改编一个月后,日军八千多人强行登陆海南,战争一触即发。

国民党守军在日本人的炮火下不堪一击,很快败落。冯白驹手上只有 300 多人的独立队,面对列强却没有退缩。他指挥着 80 人的一中队迎难而上。

有着丰富游击战经验的冯白驹带着一中队四处伏击日军,让日本人防不胜防,大大拖慢了日军的侵略速度。

虽然只坚持了一天,但他们用生命换来了百姓们的安全撤离。独立队也因此名声大噪,被人民信任。

正所谓 “得道多助”,这之后独立队发展迅速,很快有了千人的规模,还有了 800 支步枪和 200 支驳壳枪。

著名的红色娘子军就是在这一时期建立。刘秋菊、谢飞等琼崖纵队的女战士巾帼不让须眉,她们的英勇卓越,在各大战役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到了 1939 年,独立队已经发展到三千人的规模。这样的体量让琼崖国民党当局震惊。比起日本人,他们更害怕冯白驹会带着这支队伍取而代之。

冯白驹此刻除了要面对日本人,还要面对 “自己人”。而大陆这边也很难给予有效的助力。冯白驹带领琼崖纵队在百姓的支持下,坚持与这些敌人顽强斗争。

1945 年 8 月 23 日,琼崖纵队才消息滞后地了解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

回顾抗日战争,琼崖纵队作战 2200 余次,击毙俘获日伪 5800 多人,为抗日胜利做出突出贡献,自身也发展到近八千人。

解放战争时期,琼崖纵队在冯白驹的带领下依旧活跃在海南的山山水水之中,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 “三个月‘清缴’计划”,始终让红旗屹立不倒。

1947 年,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建成。琼崖纵队在党中央西北坡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加强部队正规建设,开始 “学会打大仗”。

1948 年 9 月,冯白驹率领琼崖纵队主动对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秋季攻势,一举解放了海南三分之二的土地,歼灭敌军三千余人。周总理评价冯白驹是 “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

琼崖纵队为海南的解放不遗余力,始终坚守在革命斗争的第一线。新中国成立后,全面解放海南被提上日程,琼崖纵队坚持多年终于见到了曙光。

在登陆解放海南之前,我军刚经历金门战役的失利,不少于三个团的登岛部队损失惨重。登岛战让不少战士产生了畏惧。

长久以来,解放军都习惯了陆地作战,并不擅长海战。中央讨论解放海南的时候,不得不面对这个难题。

不过,好在我军从来都不缺有担当、敢为人先的将领。1950 年,12 兵团副司令韩先楚主动请缨,要在谷雨前借由季风出兵海南。

中央对于韩先楚的多次建议没有贸然同意。在吸取金门失败的经验后,特派 15 兵团司令邓华考察了韩先楚的作战计划,才最终批复了出兵海南的计划。

这一计划确定后,来自部队内部就有重重阻力。很多人还被金门的失败打击,“怕死” 的丧气话在部队屡禁不止,连军参谋长都自伤来逃避责任。

韩先楚顶着巨大的压力,他知道自己必须要用胜利来鼓舞士气。虽然前途未知,但毛主席的那句话给了他极大的勇气:“海南岛有冯白驹在!”

那时的海南岛上,冯白驹手里有 7500 人正规军,以及一千多的民兵,加上地方武装组织,全岛上有两万人的武装力量,占海南人口的五分之三。

1949 年 10 月,随着广州解放,蒋介石的国民党军有不少撤到了海南。他指派薛岳担任总指挥,设立海南防卫司令部,国民党在琼兵力逾十万人。

薛岳上任后马不停蹄地修建要塞、封锁海峡,严防死守不让解放军过来。对于琼崖纵队也是重兵围剿,就怕他们接应解放军的登陆部队。

冯白驹获悉中央要解放海南,自己必须做好接应工作。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党中央知晓岛上的情况,才能打好配合。

他指派副司令马白山和参谋长符振中偷渡过海峡,顺利地与叶剑英、韩先楚几位首长碰头。

琼崖地区的情况和国民党的战备,他们完完整整地告知了解放军部队,还为战士们做战前训练,为渡海做好准备。

为了解放海南,琼崖党委从 1949 年 12 月开始筹集粮食。在百姓的支持下,不到一个月就筹集了五万石粮食,为解放军登岛做好准备。

之后又借由几次小规模的偷渡,不声不响地就把一万多名解放军官兵接应上岛。1950 年 4 月 16 日,这场解放海南的战役才正式打响。

400 多艘帆船和机帆船在韩先楚的指挥下从雷州半岛向海南进发。2.5 万名将士严阵以待,薛岳闻风而动马上出击,两军在海上彻夜激战。

琼崖纵队用了 5 个团 4 次接应四野渡海。一直到第二天凌晨 2 点,才有解放军成功登陆。琼崖纵队马上安排他们和先遣部队汇合。

战士们回忆,如果没有琼崖纵队,那一场海战谁胜谁负真的很难说。琼崖纵队大大减轻了我方的伤亡。

令解放军大为感动的是,他们登岛后才发现,这样一支无坚不摧的部队,竟然有近三分之一打着赤脚作战。

他们穿着洗得发白又满是补丁的各式红军军服,筹集来的军粮也不肯吃,自己啃红薯让解放军吃大米。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坚守了 23 年 “红旗不倒”。

在琼崖纵队的帮助下,解放军只用了 58 天就解放了海南全岛。蒋介石妄图把海南变成第二个台湾的阴谋彻底被粉碎。

等海南解放后,解放军在清理国民党剿灭琼崖纵队的标语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句话:“捉到冯白驹,一两骨头一两金!”

冯白驹就是琼崖纵队的定海神针。正是他承受住了苦难的考验,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发展了这样一支部队,实在令人钦佩。

海南解放后,琼崖纵队的事迹在全军广为流传。其中有三位副司令员因为战绩出众被授予将军军衔。

冯白驹的副手冯白山、吴克之被授予少将军衔。当年和冯白驹一同抗击日寇的庄田后来参加了解放云南,被授予中将。

让很多人意外的是,琼崖纵队的灵魂人物冯白驹并没有被授予任何军衔。并不是党中央遗忘了他,而是他自己离开了军队。

冯白驹在解放海南后曾短暂担任海南军区司令员,但他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谊,很快就投身地方建设中。

从广东省政府副主席到海南岛第一书记,从军队到政府工作。按照当年的规定,他无法参与授衔。

但他多年来为解放做出的突出贡献并没有被中央遗忘。1955 年,他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这样的殊荣实为罕见。

邓公曾在他的雕像前题字 “冯白驹将军”。人民的心中有杆秤,冯白驹无论是否佩戴将星,他始终是人民心中的 “无衔将军”!

他带领的琼崖纵队孤军奋战 23 年,即便与党中央失去联系也没有动摇信念,最终迎来了全面解放。他们用行动诠释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0 阅读:47

家琦说科

简介:每日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