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西北三马之一的马鸿宾率部起义,他后来怎么样了?

家琦说科 2024-09-07 10:03:41

民国时期,堪称我国最为混乱且特殊的阶段。彼时,军阀纷纷崛起,表面上服从政府统治,实则各自割据一方。为稳固并扩充自身实力,他们时常陷入混战。

那时,我国西北的青海、宁夏、甘肃三省掌控在三位大军阀手中,即青海的马步芳、宁夏的马鸿逵以及甘肃的马鸿宾,人们将他们合称为 “西北三马”。

后来,解放军向西北挺进,西北三马的势力逐步被瓦解。而这三位大军阀,在新中国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马步芳和马鸿逵跟随国民党逃亡台湾,随后又前往国外,最终客死他乡。马鸿宾却毅然投向光明,于 1949 年率部起义,为和平解放宁夏贡献了不小的力量,使当地百姓免遭一场战乱之苦。

那么,马鸿宾后来又经历了什么呢?

马鸿宾于 1884 年诞生在甘肃临夏县的一个军人世家,其父亲马福禄乃是清朝廷的一位大将军。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时,马鸿宾的父亲马福禄为抵御外敌,在与敌人作战中,不幸牺牲于敌人的炮火之下。

马鸿宾的父亲战死后,他的叔叔马福祥接替了父亲的职位。马福祥一直感激哥哥对他的照顾以及在官场上的提携,因而在哥哥去世后,他将尚未成年的侄儿马鸿宾接到身边抚养,决心替哥哥将孩子培养成才。

马鸿宾来到叔叔家后,叔叔对他关怀备至,视如己出。叔叔不仅在吃穿方面给予他周到的照顾,还极为注重对他的教育,常常教导他做人做事要明事理。叔叔的关爱逐渐让马鸿宾从失去父爱的痛苦中走了出来。

然而没想到的是,由于叔叔对他的偏爱多了一些,引起了叔叔的儿子马鸿逵的嫉恨。马鸿逵在父亲面前不敢为难堂兄,就趁父亲不在家时,便开始大耍大少爷的威风,处处刁难堂兄。

懂事的马鸿宾为了不让叔叔为难,从未在叔叔面前告堂弟的状,但他的心中却充满了寄人篱下的酸楚。于是,他在功课上更加刻苦努力,期望长大后能凭借自己的本事出人头地,不再遭受他人的白眼。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马鸿宾,虽然生活上衣食无忧,身上却没有富家少爷的纨绔之气,反而多了几分干练稳重。

此外,在叔叔马福祥的影响下,马鸿宾小小年纪便树立起了强烈的民族观念,同时,他也和叔叔一样对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充满兴趣。这或许也是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马鸿宾能够做出正确选择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马鸿宾 20 岁那年,叔叔为了培养他,让他在自己身边担任一名侍从。后来,马福祥被朝廷任命为西宁镇总兵兼青海办事大臣,他组建了一支西宁矿务马队,并将这支马队交由侄儿马鸿宾管理。这支马队成为了马鸿宾起家的基础。马鸿宾没有辜负叔叔对他的培育和信任,表现出色,让叔叔十分满意。不久后,马鸿宾又被提升为甘肃新军的司令。

走马上任新军司令后,马鸿宾首先大力整顿宁夏地区的治安。经过整顿,宁夏地区变得井然有序,秩序终于稳定下来。由于政绩显著,马鸿宾受到了北洋政府的表彰,并被授予中将军衔。1921 年,叔叔马福祥前往绥远担任都统使,马鸿宾被任命为宁夏镇守使兼新军司令,同时还兼管内蒙三旗的军事。之后,马鸿宾为增强自己的实力,在得到冯玉祥的默许后,开始招兵买马,扩充兵力。

1926 年,马鸿宾的部队编入国民军,他被冯玉祥任命为师长,仍兼宁夏镇守使,不久后又被任命为宁夏省主席。那时的宁夏非常混乱,有许多杂牌军队。马鸿宾只带了五个营的兵力,约 2000 人去上任,他感觉实力太弱,于是让当地有钱有势的财主豪绅帮忙招兵买马,同时对当地的杂牌军进行拉拢和安抚,对不配合的则想办法除掉。经过一年左右的努力,宁夏的局面暂时稳定下来。

此时,他在宁夏已经树立了很高的威信,也算是有了一些根基。后来,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兵败,马鸿宾的部队被蒋介石收编,他被任命为第七师师长。1931 年,在马福祥的极力举荐下,蒋介石让马鸿宾担任 “甘肃省主席”。与宁夏相比,甘肃地域更为广阔,情况也更加复杂,治理难度极大。

甘肃境内大大小小的军阀众多,他们为争夺地盘经常火拼,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马鸿宾上任后,大力整顿甘肃,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却伤害了当权者的利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联合起来给他使绊子,导致他的威信下降,工作能力受到质疑。新编第八师师长雷中田,曾是冯玉祥的部下,早就觊觎 “甘肃省主席” 这个位置,觉得此时是取而代之的好机会,于是设计扣押了马鸿宾。

后来,经过杨虎城的干涉,马鸿宾才重获自由。此时,甘肃已没有他的立足之地,无奈之下,他率部返回了宁夏。1932 年,蒋介石让马鸿宾去河南接替马鸿逵三十五师师长的职位,让马鸿逵到宁夏出任省主席一职,同时接收马鸿宾的第七师,等于让二人互换了防地。而马鸿宾和马鸿逵虽是亲戚,但因权力之争,相处并不融洽。马鸿逵成为宁夏省主席后,马鸿宾的处境变得十分艰难。在之后的日子里,马鸿宾按照蒋介石的命令,一直参与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围剿,大多数都败给了红军。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马鸿宾的部队经过扩编,改为八十一军,他担任军长。面对日军的重兵进攻,前线战场战果不佳,一些国民党部队和军阀部队为保存实力不断撤退。马鸿宾却主动请缨,率八十一军前往五原、狼山抵御日军进攻。

日军为尽快攻占绥西地区,调集重兵对八十一军进行围攻,企图彻底歼灭这支顽强反抗的中国军队。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马鸿宾毫无惧色。他率领部下,利用对地理位置熟悉的优势,与敌人展开游击战,使敌人的先进武器装甲车、坦克无法发挥威力,狠狠地挫败了敌人。

后来,日军见实在无法取胜,便采取了龌龊歹毒的手段,对八十一军使用毒气弹,致使八十一军损失惨重。之后马鸿宾的部队经过一段时间休整,恢复元气后,与傅作义的部队联合,对日军进行反攻。马鸿宾派出小股部队做诱饵,将敌人引入包围圈,这一战重创了日军。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为实现独裁统治,迫不及待地发动内战对付共产党。马鸿宾被蒋介石任命为陕甘宁 “剿总” 司令官。1947 年,蒋介石命马鸿宾协助胡宗南向延安发起进攻,马鸿宾手下的一个团长被俘。解放军对这位团长并没有为难,而是进行了一番教育,并交代了一些民族、宗教方面的政策后就释放了他,还让他给马鸿宾捎去一封信。

马鸿宾看信后,经过深思熟虑,把关押的十多名解放军放了出来。1949 年,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蒋介石及国民党高层开始向台湾逃亡。此时,西北野战军已攻入西北,8 月 26 日兰州解放,随后西宁也得以解放,解放军开始向宁夏进军。

在宁夏镇守的马鸿宾,面对解放军的强大攻势,失去了抵抗的信心,开始考虑自己的后路。西北另外二马马鸿逵和马步芳也做好了逃往台湾的准备,他们邀请马鸿宾一起走,但被马鸿宾婉言拒绝。马鸿宾冷静地分析当前时局,心中产生了起义的想法。但是他之前围剿过红军,不知共产党是否会接受他的投诚,心中顾虑重重。

于是,9 月 17 日,他来到绥远找好友傅作义和邓宝珊,想让他们帮忙拿个主意,并请二人向共产党转达自己起义的想法。傅、邓二人非常支持马鸿宾起义的想法,并对他进行了鼓励和安慰。两位好友的一席话,让马鸿宾感到安心。第二天,他回到了银川,开始筹备起义事宜。

9 月 19 日,马鸿宾授意儿子马惇靖在宁夏中卫举兵起义。当解放军对银川发起总攻时,马鸿逵已带着家人逃走,银川城群龙无首,一片混乱。马鸿宾站了出来,把马鸿逵手下的军官们召集到一起,苦口婆心地劝他们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向解放军投诚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这些军官们在马鸿宾的感召下,纷纷放下武器,打开城门,将解放军迎进了城。

马鸿宾率部起义后,他的部队有上万人,被改编为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独立第二军,仍由他的儿子任军长。马鸿宾被任命为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不久后,他又被调到甘肃担任副省长。1960 年 10 月 21 日,马鸿宾在兰州因病去世,终年 76 岁。

马鸿宾生于富贵之家,表面看似风光,实则生活并不幸福。父亲去世后,他小小年纪便尝到了寄人篱下的滋味。在之后的仕途之路上,也是历经坎坷。虽然他是割据一方的大军阀,但与其他军阀大不相同。他一生清廉,不欺辱搜刮百姓,没有其他军阀的恶习。尤其是在全国解放的大势面前,他当机立断,做出了明智的选择,而非稀里糊涂地跟随另外二马逃亡国外,因而他得以善终,另外二马却客死异国,落得个凄惨下场。

0 阅读:278
评论列表

家琦说科

简介:每日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