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几年时间,极越汽车不仅深陷70亿财务缺口,更因CFO刘吉宁跑路和欠薪裁员风波,引发全面崩塌。员工的围堵、股东的质疑以及供应商的绝望,让这场资本游戏的结局愈发令人唏嘘。
光鲜背后的裂缝:极越汽车的高开低走
然而,所谓的高端智能车,仅仅交付了1.4万辆,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少消费者吐槽其自动驾驶系统“智商不足”,车辆硬件更被指“东拼西凑”,加之售后服务滞后,口碑迅速下滑。
在烧钱的新能源市场,极越的资金流失速度令人瞠目。
资金去哪儿了?
2024年11月,极越CFO刘吉宁突然失联。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刘吉宁不仅离开中国,其家属也一同“失踪”,定位显示在新加坡。
据知情人士透露,刘吉宁出逃前悄然转移了大量公司财务数据。这一消息直接引爆舆论,员工与供应商愤怒不已。
更劲爆的是,一些前员工爆料称,夏一平曾操控供应链,强行将订单分配给指定供应商,采购价格甚至高出市场价数倍。
有员工举例,某次动力电池采购,极越以每组高出行业均价3倍的价格成交,而实际交付的电池质量却完全不达标。这些指控,让70亿资金去向更加扑朔迷离。
极越的全面崩塌:从员工围堵到供应商讨债
2024年底,极越裁员风波全面爆发。公司推出的“2.0计划”直接引发员工强烈反弹:社保暂停缴纳,补偿金推迟支付,甚至要求员工无薪上班。
愤怒的员工冲进夏一平的办公室,高喊“还我们血汗钱”,要求其交出护照,防止“再多一个刘吉宁”跑路。
与此同时,极越还拖欠供应商约3700万元款项,导致上下游企业苦不堪言。
一些准车主则直呼“被骗了”,新车尚未提到手,公司就已倒闭。甚至有车主担忧维修服务完全中断:“买车花了几十万,现在连修都修不了!”
谁之过?新能源行业的淘汰赛
极越的失败并非孤例。从威马到高合,2024年已有多家造车新势力暴雷。
在残酷的行业洗牌下,新能源车企正在从“疯狂扩张”转向“资源优化”。业内人士指出,极越的核心问题在于: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缺乏产品核心竞争力,股东间决策分歧严重。
然而,这些问题并非极越独有。整个新能源行业正面临产能过剩、技术瓶颈与资金压力的多重挑战。
那些没有资本护航、无法快速实现规模化盈利的企业,终将难逃淘汰命运。极越的崩盘,不过是市场优胜劣汰的一次集中体现。
创业者的责任与行业规范的缺失
作为极越的掌舵人,夏一平从未对70亿缺口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虽然他多次在股东会上宣称“正在调查”,但无论是对员工、供应商,还是对消费者,他的处理方式都近乎“冷漠”。失去了资本市场的支持,夏一平的造车梦恐将就此终结。
极越事件的背后,更暴露出中国创业环境的深层问题:公司治理的漏洞、投资方与管理层的信任危机、财务监管的不足。
若要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必须强化财务透明度与责任追究机制,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
网友评论
事情一经曝光,顿时引起广大网友们激烈的讨论。
网友呦呦:我的前公司也这样,老板各种套钱,可怜的股东被骗的团团转,就算倒了和她也没有关系。
众人皆醒我独醉:极越员工网上直播找工作,甚至可以过年不放假上班…要直播几点播几点 愿意加班。
李-同学:不是倒闭我还不知道这个牌子,以前聊天和朋友们就说,新势力车别碰。
地瓜:查资金链!看看资金到哪里去了!是不是老板个人花销了!
个人观点
极越汽车从天之骄子到资本弃子的转变,仅仅用了不到三年时间。这不仅是夏一平个人的失败,也是整个行业的悲剧。
创业者的“贪婪”、资本的盲目追捧以及市场监管的滞后,最终让无数普通员工与消费者承担了巨大的代价。希望极越的故事,能为中国新能源行业敲响警钟,让真正的创新者与实干者获得舞台,而不是被资本的迷雾遮蔽。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观点,大家见仁见智,同时期待您的精彩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创作不易,若您喜欢我的内容,点个关注,让我们的联系更紧密。感谢您的支持!